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古诗文名句填空。
(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4)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7)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冲淹《渔家傲·秋思》)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10)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11)晏殊的《浣溪沙》中,感慨时光易逝,被称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 。
二、名著阅读
2.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专题
书名
阅读任务
迷失沉沦
《骆驼祥子》(祥子)
(1)任务一:从左边三项中找出归类不妥的一项,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原因。
我认为 不妥,
《简·爱》(简·爱)
《儒林外史》(匡超人)
“三复”手法
《西游记》(孙悟空)
(2)任务二: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从左边两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三复”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
《水浒》(宋江)
知识卡片:“三复”手法指小说中的情节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和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主旨。中国古典小说常运用这一手法,如“刘备三顾茅庐”“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夜深篱落一灯明》,完成下面小题。
夜深篱落一灯明
栗碧婷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觉得叶绍翁的这一句格外好。
②儿童、促织、篱笆、温暖的灯火,各安其位,却又彼此牵牵绊绊。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异常贴已,有说不出的闲适。这样的闲适,觉得特别有底气。
③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灯火摇曳,促织低唱,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不耽溺,不自拔,一小lǚ秋风顺便将一片叶子捎过来,落在了他稍稍单薄的秋衣上。秋衣是去年的,也许是离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一件,然而,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拢了拢垂下来的长袖,雾气蒙蒙,凉意淡淡,多日萦绕心头的孤单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渐渐消róng 、mí 散。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
④夜深。深得有了清气,有了 (A.红烛光 B.白月光)一样的纯意。“情到深处自然淡”,光阴的锦帛上繁华落尽,一路走过的良景,喝过的陈酒,朋友折枝相送的美意,绿萝牵衣的惬意,此刻都留了白。迷蒙的夜色里,篱笆歪歪斜斜,疏影淡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好比人生章节里那写不完的林林总总,如此一笔带过。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好,略去的,隐去的,便有了无尽的深意与禅意。
⑤一直觉得万家灯火,不是令人徒增怅惘,便是让人心生空虚无序。而恰是那僻院里的一盏,光影绰绰,摇曳生姿,橘黄如旧色往事,在秋野的清静中摊开,或卷着花边,柔软、温情,宜人宜心,像极了少时自家方木桌上的那一盏,此盏,彼盏,圆了,缺了,故园秋声逶迤而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母亲的催读声、夜色里滑出来的击更声、秋虫的呢喃声……于这微凉的秋夜,散发出迷人的节奏。
⑥“远望可以当归”,说得极是。
⑦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杜甫诗云:“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此音必当不是了。循声而来的儿童听出的是稍稍的明媚与清丽,近了,更近了,顺手折一小枝,无须褪尽残叶,早就被风卷走啦。蹲着、爬着、眯着眼、噘起小嘴巴,找促织啊,“也真是的,声音明明在这儿……”结果,泥渍、草汁弄了一身,握在手里的促织“嘟,嘟,嘟,……正叫个不停呢。“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白居易听出的是岁月流逝的“咕咕”之音,高低不止,凉如秋水,悲苦自知。而挑促织的儿童正带着促织在回家的小道上撒腿欢跑,白月照水,波澜不兴。
⑧夜风清爽,灯火淡淡,儿童的纯真笑声仿佛在草尖上滴溜溜打转。观者不禁莞尔,眉宇间看不出一丝清愁。耳廓边幼年的促织声悦耳如歌,一股潮热在心头荡漾,一低眉,故园的野地顿时花枝颤颤,草香幽幽。
⑨想起六月的一天,随母亲去麦地,不小心被麦芒刺痛了手,小脸顿生不悦之情。母亲连忙钻进麦地,寻得一只羽翼震得沙沙响的蚱蜢,扇动的羽翼是多彩的,有翠绿,有桃红,母亲找了一根线让我牵着、我喜欢看它飞翔的样子,麦芒的刺痛感早就被那多彩的羽翼扇走了。如今,我只要一看到灼灼盛开的桃花,就会想那是不是正在飞翔的蚱蜢的羽翼。心里是满满的明艳与温暖,那是永远不会凋落的飞翔。
⑩“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凡事不必那么匆忙,也不必因关山重重、思乡心切,而涕泪交加。如叶绍翁这般缓缓行,慢慢看,纵然离乡万里,也试着数数落花,听听促织,闻闻草香,看看俏皮儿童……然后静静聆听醉在光阴深处的往事相懒懒拱动的声响,如此,悠然盈盈,山高水远里,自是风光祷旎,温情脉脉。有了一颗静笃的心,再浓的也就自然淡了,再远的路径也能风景读遍。
(选自《散文百家》2020.05)
3.读一读,写一写,选一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小lǚ 秋风 消róng mí 散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中“薄”字的读音及释义,据此推断“单薄”的“薄字的读音是 (写序号)。
薄:①báo,扁平物体上下之间的距离短(与“厚”相对)。②bó,追近,靠近。③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
(3)根据文意,为第④段画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夜深。深得有了清气,有了 (A.红烛光 B.白月光)一样的纯意。
我选 ,
4.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夜深篱落一灯明”很能反映羁旅者凄清悲苦的心境。
B.文中引用了许多关于“促织”的诗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C.全文以情境的描述为主,但也有对童年具体事件的叙述。
D.本文长短句交错,多处引用诗句,语言活泼又不失典雅。
5.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
6.分析标题“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妙处。
7.同学们打算把这篇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你认为归入哪个专题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故园之思 B.人生感怀 C.旅行印象 D.人间草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走近《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继承了人应顺应自然(天)、效法自然、调谐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创造性地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去,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提出了“天工开物”:“天工”即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职责,出自《尚书》“天工,人其代之”:“开物”即开创万物,“天工开物”意为人要利用自然,用才智和技术开发出万事万物。
全书共十八卷,梳理了作物栽培、谷物加工、纺织、制盐、制瓷、冶铸、造纸,兵器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且配图123张,栩栩如生,细节传神,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聚宝盆”,暗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性、实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它不仅对2000多年间中国民间工匠积累和技艺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也将物质原料的开发和造物实用功能以及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出来。
【材料二】
1837年,儒莲受法国工部和农商部大臣之命,结合了《授时通考》和《天工开物》两书中有关桑蚕的内容编译成法文,还引用了不少书中的插图,出版了《桑蚕辑要》。彼时欧洲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桑蚕养殖技术,但防治疾病经验不足,生丝减产严重,此书出版后,在欧洲迅速引发轰动,短短几年此法文译本便被翻译成7种文字,促进了欧美各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法、英、德国人纷纷效法,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缓解了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自儒莲摘译开始,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翻译、研究《天工开物》热潮,无论是达尔文,还是李约瑟都对《天工开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书中记载的各项技术对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当时欧洲工业虽然发达,但农业却很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犁设计的也非常原始,而《天工开物》中有中国的播种机与更高效的犁,因此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
《天工开物》传入日本后引发了日本学者竞相对其传抄、引用和研究的热潮。日本著名儒学家、植物学家贝原益轩的著作《花谱》《菜谱》,两书的参考书目中均列举了《天工开物》。
【材料三】
把《开工开物》送进大众心里
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传回中国100年后,《天工开物》走上戏剧舞台,通过电视专题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走进国人心里,使亿万国人自觉成为《天工开物》的“守护人”。《典籍里的中国》在参考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融合媒体优势和艺术优势对《天工开物》展开精妙解读,这既彰显了文化自信,也传播了创新自信。在九十分钟内,通过话剧舞台把宋应星和《天工开物》讲给电视观众,很好提炼了素材,突出了主题,又能平易近人,具有震撼力。专题片紧紧抓住了“贵五谷而贱金玉”、“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两句话,凸显宋应星关注生民疾苦的悲悯之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专题片从农业科技入手,讲述宋应星著述《天工开物》的意义,与当前时代关注民生、注重科学的主旋律相吻合,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效果显著。
8.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民族传统技艺。
B.《天工开物》在传入欧洲后被翻译为7种文字,促进欧美各国蚕桑养殖业的发展。
C.《典籍里的中国》通过话剧舞台把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带给电视观众,受到大众的欢迎。
D.三则材料都与《天工开物》相关,各自介绍的重点及选取的角度不尽相同。
9.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材料二拟写小标题: 。
10.网上有人发帖:“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起源于欧洲人,中国人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从古至今如此。”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反驳他的观点。
11.某网站上就“如何促进中国文化古籍落地,让(天工开物》走进大众心底”这个问题征询网友的意见,请你以《典籍里的中国》对《天工开物》的成功解读为参考,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②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③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
【乙】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众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⑤;釜⑥之范⑦鲜经,而侈谈莒鼎⑧。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⑨大业⑩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选自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有删减)
【丙】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擞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拨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选自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有删减)
[注释]①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②渠(qú):他。③莳(shì):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④匝:满。⑤楚萍:典故楚王渡江得萍,指吉祥之物。⑥釜:指小锅。⑦范:指烧制用的模具。⑧莒(jǔ)鼎:即莒国人制作的鼎器。⑨丐:请求。⑩大业:代指儒家经典。
12.阅读[甲]诗,完成下面题目。
(1)《插秧歌》首句中“ ”“ ”等词描绘出一家老小配合默契的劳动场面。
(2)“笠是兜鍪蓑是甲”堪称“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臆度楚萍
(2)釜之范鲜经
(3)俟其生芽
(4)其再栽秧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16.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儿”意思是儿童。古代代指儿童的词很多,如“垂髫”“始龀”。
B.“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清明”的到来意味着春季已结束,不再适宜种稻。
C.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读书人为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往往只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因此宋应星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17.《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要在节目中安排宋应星和位当代科学家进行跨越世纪的“握手”,实现穿越、相知、共鸣。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适合的一位,结合材料内容简要阐述。
备选人物:邓稼先 袁隆平
五、语言表达
18.请介绍漫画的内容,并针对漫画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120字。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等技能。
对中小学生参与劳动、进行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你写一篇作文,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文体不限。(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君子好逑 烈士暮年 山山唯落晖 禅房花木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却话巴山夜雨时 燕然未勒归无计 赢得生前身后名 奉命于危难之间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逑、晖、笼、畔、燕。
2. 示例1:归类不妥的一项是《简·爱》, 简·爱并没有迷失沉沦:童年在舅妈家,她敢于反抗舅妈一家对她的虐待与折磨:后来到了洛伍德学校,她敢于为尊严反抗孤儿院校长的责罚。她自始至终具有反抗精神。
示例2:归类不妥的一项是《简·爱),简·爱并没有迷失沉沦: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时,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罗切斯特,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但在罗切斯特遭遇厄运、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她自始至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示例3:归类不妥的一项是《简·爱》,简·爱并没有迷失沉沦: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时,她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做情妇,她要的是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她自始至终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示例1: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飞;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得到的却是假扇:第三次,孙悟空又设计变身为牛魔王,得到真扇,在被牛魔王骗回后,请天兵与其大战,才终于如愿。通过“三借”,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神通广大和不屈不挠。
示例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幻化成村姑,第二次变成一个老妪,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将他们打死。“三打”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神通广大、不屈不挠。
示例3:宋江三打祝家庄。第一次攻打祝家庄,宋江不明敌情贸然进攻,险些全军覆没:第二次先派石秀探路,又离间了扈、李、祝三家,但因祝家庄坚固而失败:第三次使用里应外合才攻下祝家庄。“三打”体现宋江遇挫不馁,沉着坚韧,善于观察与反思。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结合“迷失沉沦”可知,“简·爱”归类不妥。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洛伍德学校去。洛伍德义塾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两年后,简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伯莎·安托瓦妮特·梅森。简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做情妇,她要的是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因此悲伤地离去。后来,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被砸了出来,另一只眼睛发炎也看不见了。简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简·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不符合“迷失沉沦”的专题。
(2)本题考查探究人物形象。
示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夫,全被孙悟空一一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三打”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除恶务尽,机智勇敢,坚持正义,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3. 缕 融 弥 ① B 理由:此句写“夜深”时的“清气”和“纯意”,本段下文的描写突出了情之“淡”,景之“飘逸”“闲散”,“白月光”的意境与文意契合,而“红烛光”喜庆热烈,与文段意境不谐调。 4.A 5.示例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促织的鸣声比作珍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促织鸣声的圆润,清脆悦耳,表达儿童内心的欢喜之情。
示例2:“浸着亮,镀着翠”,化听觉为视觉,以“亮”和“翠”写出了促织鸣声的清脆悦耳,化无形为有形,使声音变得具体可感,也表达了儿童内心的欢喜之情。
示例3:动词“滚”字,把声音形象化,写出了促织鸣声的圆润,清脆悦耳,表达儿童内心的欢喜之情。 6.以“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一诗句为题,典雅有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对应了文章中对“夜”“篱笆”“灯火”等情境的描述,照应了文章的内容:诗句营造出淡然、温暖的意境,作者认为它能反映羁旅者的心境:标题运用诗句寄寓作者闲适、淡然,遇事从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7.选择“B.人生感怀”
示例:由叶绍翁诗句引出思乡的话题,又写了“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引出了下文关于“夜”“灯火”“促织”等的描写,引发了对童年生活和母亲的回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闲适、淡然而温暖;结尾延伸到对人生的思考,以含蓄的语句告诉人们,有了闲适、淡然的心境,对悲欢离合就会有更多的了悟,对人生就会有更多的释然,遇事会更加从容,从而感受到更多的美。所以,本文虽由思乡引起,但其实抒写的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故归入“人生感怀”专题更为合适。
【解析】3.(1)考查字形。
缕,lǚ,用于细的东西,表数量。
消融,xiāo róng,指物体消失、融化。
弥散,mí sàn,(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
(2)考查字义。
单薄:少,不厚。因为衣服少,所以衣服离皮肤很近。故读bó。故选②。
(3)考查词语运用。
联系前面的“清气”和后面的“纯意”,以及本段中的“情到深处自然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可知,应用“白月光”,与本段中的景物描写呈现出来的“淡情”、飘逸、闲散相契合。“红烛光”给人喜庆热烈的感觉,与本段的意境不合。
4.考查语句赏析和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③段中的“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可知,本项“反映羁旅者凄清悲苦的心境”有误。
故选A。
5.考查语句赏析。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把促织的叫声比作珍珠,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珍珠圆润,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以此为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促织鸣声的圆润,清脆悦耳。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浸着亮,镀着翠”是视觉,促织的叫声是听觉,化听觉为视觉,“亮”和“翠”突出了叫声的清脆悦耳。叫声本无形,“浸着亮,镀着翠”把无形的叫声有形化。“滚”是一个描写实物的动词,把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圆形的物体才会滚动,如果碰撞,会发出声音。“滚”把无形的声音具体化,生动地表现了叫声的圆润与清脆悦耳。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表现儿童在听到促织叫声之后的欢喜之情。
6.考查赏析题目。
联系首段中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可知,题目“夜深篱落一灯明”是一句研讨,以此为题,增强了文学意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③段描写了夜晚给羁旅者带来了温暖感觉,第④段描写了飘逸、闲散的篱笆。第⑤段描写了那僻院里的一盏灯火。题目“夜深篱落一灯明”与之照应,形成了前后的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联系第③段中的“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可知,诗句营造出淡然、温暖的意境,作者认为它能反映羁旅者的心境。
联系末段中的“如叶绍翁这般缓缓行,慢慢看,纵然离乡万里,也试着数数落花,听听促织,闻闻草香,看看俏皮儿童……然后静静聆听醉在光阴深处的往事相懒懒拱动的声响,如此,悠然盈盈,山高水远里,自是风光祷旎,温情脉脉”可知,题目引用诗句,寄寓了作者闲适、淡然,遇事从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7.考查赏析主旨。
联系文本内容可知,首段引用叶绍翁的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引出了思乡的主题。然后依次描写了羁旅者在深夜感受到的温暖的情思,深夜里“歪歪斜斜,疏影淡淡”的篱笆,其上攀附着飘逸闲散的藤萝。僻院里的一盏灯火在微凉的夜色里散发出迷人的节奏。接着转入叙事,回忆了随母亲去麦子地里的童年往事,表达了对童年的回忆,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情感并不忧伤,而是闲适、淡然而温暖。末段总结全文,升华了主旨,由对故乡的思念而升华到对人生的感悟。“有了一颗静笃的心,再浓的也就自然淡了,再远的路径也能风景读遍”,告诉人们,只要有了闲适、淡然的心境,就会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就能遇事更加从容,从而看到更多的风景。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文虽然由思乡写起,抒发地却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所以归入“人生感情”更为合适。
8.B 9.示例1:《天工开物》走向世界 示例2:《天工开物》的传播和影响 10.示例1:我不赞同这个观点。从材料二中可知,欧美桑蚕养殖业的发展、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的缓解、欧洲农业革命的推动都离不开《天工开物》;而且材料一中指出宋应星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性地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去,“天工开物”这种思想在历史上独树一帜,这足以证明中国人并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示例2:我不赞同这个观点。从材料二中可知,欧美桑蚕养殖业的发展、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的缓解、欧洲农业革命的推动都离不开《天工开物》:而且材料一中强调《天工开物》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囊括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这足以证明中国人并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11.借用舞台、综艺等艺术形式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加以演绎:采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前世今生:在图书馆开展有关《天工开物》的专题讲座:在博物馆进行以宋应星和《天工开物》为主题的推广展出:在网络上形成《天工开物》的电子书,以名家讲故事的方式推广:在学校开展有关手工劳动的拓展课程,将《天工开物》作为辅助教材:采用图文结合、译文辅助的方式,降低《天工开物》文言阅读的门槛:出版《天工开物》青少年版,以科普读物形式呈现:研发《天工开物》相关文创产品,如挂件,手机壳,T恤等。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出版了《桑蚕辑要》。彼时欧洲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桑蚕养殖技术,但防治疾病经验不足,生丝减产严重,此书出版后,在欧洲迅速引发轰动,短短几年此法文译本便被翻译成7种文字,促进了欧美各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B。
9.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1837年,儒莲受法国工部和农商部大臣之命,结合了《授时通考》和《天工开物》两书中有关桑蚕的内容编译成法文,还引用了不少书中的插图,出版了《桑蚕辑要》”“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自儒莲摘译开始,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翻译、研究《天工开物》热潮,无论是达尔文,还是李约瑟都对《天工开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第二段“《天工开物》传入日本后引发了日本学者竞相对其传抄、引用和研究的热潮”可知,是写《天工开物》走向世界,对世界各国农业的影响,因此可拟题为:《天工开物》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
10.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从材料二第一段“彼时欧洲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桑蚕养殖技术,但防治疾病经验不足,生丝减产严重,此书出版后,在欧洲迅速引发轰动,短短几年此法文译本便被翻译成7种文字,促进了欧美各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法、英、德国人纷纷效法,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缓解了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天工开物》中有中国的播种机与更高效的犁,因此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可知,欧美桑蚕养殖业的发展、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的缓解、欧洲农业革命的推动都离不开《天工开物》;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宋应星继承了人应顺应自然(天)、效法自然、调谐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创造性地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去”可知,宋应星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性地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去,“天工开物”这种思想在历史上独树一帜,这足以证明中国人并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11.本题考查提建议的能力。
结合材料三“在九十分钟内,通过话剧舞台把宋应星和《天工开物》讲给电视观众,很好提炼了素材,突出了主题,又能平易近人,具有震撼力”可提建议:借用舞台、综艺等艺术形式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加以演绎;结合“专题片从农业科技入手,讲述宋应星著述《天工开物》的意义,与当前时代关注民生、注重科学的主旋律相吻合,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效果显著”可提建议:采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宋应星著述《天工开物》的意义;另外,还可以建议国家出台特殊政策,建一个《天工开物》互联网共享交易平台。以促进《天工开物》走入寻常百姓家。
12. 抛 接(拔、插) 示例1:诗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农家人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战场激战一般,在稻田里争分夺秒地冒雨插秧,体现了春种的紧张繁忙和农人的艰辛忙碌。
示例2: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人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战场激战般,在稻田里争分夺秒地冒雨插秧,体现了春种的紧张繁忙和农人的艰辛忙碌。 13.(1)推测,估计。(2)少。(3)等待,等到。(4)第二次。 14.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15.通常一亩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供移插二十五亩田。 16.B 17.示例1:我选择袁隆平。首先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材料丙中宋应星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他们两人在研究领域上有相同之处:其次,材料丙中写到“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体现了宋应星关注民生的悲天悯人情怀,这和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追求相通。
示例2:我选择袁隆平。首先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材料丙中宋应星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他们两人在研究领域上有相同之处:其次,材料乙中的“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体现了宋应星关注民生的悲天悯人情怀,这和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追求相通。
【解析】12.(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插秧歌》首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中的“抛”“接”“拔”“插”描绘出一家老小配合默契的劳动场面。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笠是兜鍪蓑是甲”的意思是:斗笠就像打仗用的头盔,蓑衣就像打仗穿的盔甲。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兜鉴”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裳”,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地奋斗拼搏。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体现了春种的紧张繁忙和农人的艰辛忙碌。
1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主观推测“楚萍”。度:推测,估计。
(2)句意:铸锅的型范都很少接触。鲜:少。
(3)句意:等到它们发芽。俟:等待,等到。
(4)句意:第二次插的秧。再:第二次。
14.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万事万物之中,无益于人和有益于人的,各占一半。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凡,通常;生,培育;供,提供。
16.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清明”的到来意味着春季接近尾声,还是可以种稻;
故选B。
17.本题考查拓展运用。邓稼先是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从【丙】文的“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擞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拨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可知,【丙】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的种植知识。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丙】文中宋应星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他们两人在研究领域上有相同之处。由【乙】文的“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安排的,“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与三百多年后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遥相呼应。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乙】事物既以万计,要是都等口授、目见之后去认识,又能获得多少知识?幸而万事万物之中,无益于人和有益于人的各占一半。只要掌握那些有益于人的,也就够了。世上有些聪明博学者,颇受众人推崇。不过,要是连枣、梨之花都分辨不清,却主观推测“楚萍”;连铸锅的型范都很少接触,却侈谈“莒鼎”。一年以来笔者著书一种,名叫《天工开物》。本书各章前后顺序,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安排的。还有《观象》《乐律》二卷,其学理太深奥,自想不是自己所长,故临出版时将其删去。恳请那些以科举为大事业的文人,干脆将本书从书桌上扔到一边。因为这部书与考取功名、追求高官厚禄毫不相关。
【丙】浸种期,最早的是在春分以前,叫做社种,最晚的则在清明以后。播种时,先用稻草或麦秆包好种子,放在水里浸泡几天,等发芽后再撒播到秧田里。苗长到一寸多,就叫做秧。秧龄满三十天,即可拔起分插。如果稻田遇到干旱或者水涝,都不能插秧。秧苗过了育秧期就会变老而拔节,这时即使再插到田里,结谷也很少。通常一亩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供移插二十五亩田。插秧后,早熟的品种大约七十天就能收割。最晚熟的品种,要历经夏天到冬天共二百多天才能收割。至于冬季播种,夏季五月就能收获的,那是广东南部的水稻,因为那里终年没有霜雪。南方平原的稻田,大多都是一年两栽两熟的。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稻。还有一种香稻,由于它有香气,通常专供富贵人家享用。然产量很低,也没有什么滋补的益处,不值得提倡。
18.示例:漫画中间是一个时钟,指针上站着一个背着硕大书包的孩子,表情无奈,每一个时间点都被安排了学习任务,爸爸妈妈合作在时钟外拉起警戒线,左下角一个足球被拦在线外。家长不应该用补习班、兴趣班等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应该给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自主选择和安排的权利。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的解读。首先要读懂漫画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中内容要说全,从主到次,不要有遗漏。然后对漫画所表现的主旨内涵进行阐释即可。
示例:在这幅漫画的中央是一个时钟,指针上面站着一个背着沉重书包的小孩子,孩子的脸上满是痛苦、疲累的表情。时钟的每一个时间点上面有语文、数学、画画、拉小提琴等学习任务。在时钟的旁边,他的爸爸妈妈正在拉起警戒线,画面的左下角一个足球被拦在警戒线外。这幅画的寓意是家长给孩子排满了兴趣班与补习班,使得孩子没有了休息、娱乐的课余生活,批判了社会过于焦虑,给孩子增压的教育现象。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给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和安排的空间和权利。
19.例文:
劳动的乐趣
生活中缺少不了劳动,劳动虽然艰苦,但却能从中得到乐趣。我昨天与爸爸妈妈劳动了一天,算是大扫除吧!
这天,我醒了,爸爸妈妈还在睡觉。突然,我看见我的房间的东西太乱了,就想:这些东西可真乱呀!我应该叫爸爸妈妈起床把这里打扫干净。我大声的喊,可并不见有什么效果,我转念一想:可能他们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我本就不爱打扫,还是算了吧!可是快到月底,马上就要过年了,迟早要打扫,不如早一点吧!我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起来,我艰难地起了床。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叫他们起床和我一起干活。
从自己那开始扫起,首先,我整理书桌、窗台。我的书桌上堆满了书,我只好一点一点儿地整理。垃圾、木屑、纸团、废旧笔芯,通通被我扔进垃圾桶。不一会儿的工夫,原先脏乱的书桌,现在终于变成了干净整洁的书桌。窗台上摆满了我的课外书,我也只好一本一本地叠落整齐,放在书橱里,整整齐齐的摆好。
不知不觉,我已经将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整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粒灰尘。我自己那在一个半小时后,终于收拾好了。现在我开始打扫客厅,以前这都是爸爸妈妈干的活,没想到今天却是我来干这项活。我带着拖把和一桶水走进了客厅,洗个拖把也太麻烦了吧,我用双手都拧不动这拖把,只好求助于爸爸。只见爸爸双手轻松一挤就把水给挤干了,我信心仿佛受到了挫折,为什么爸爸那么轻松就能把水挤干,而我却不能呢?忽然转念一想,可能我不适合干力气活吧。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奋斗”,我们终于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了。最后,还剩下唯一的房间没有打扫过,就是堆放了一系列杂物的后房间。上一次,我们打扫了好久才打扫好,结果被我一个暑假就又弄乱了。唉!早知道就不弄的这么乱了,害得现在打扫起来那么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事以至此,还是努力挽回吧!我又开始忙碌起来了,这次我是真的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
经过今天的劳动,家里又变成崭新的了,我很开心自己也靠自己的劳动,打扫好了自己的房间,它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写一篇作文,探讨中小学生参与劳动、进行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因此,审题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学生参与劳动、进行劳动教育的现状;中小学生参与劳动、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包括个人发展、社会责任、培养动手能力等;针对本题所提到的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等技能,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方面展开叙述,展现从劳动中收获的乐趣与意义。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自己在家中参与家庭劳动的经历,写自己过年大扫除时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家务,虽然干了一天的辛苦活,但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与家人之间的和睦;可以写自己在学校的班级劳动,虽然在刚开始时大家都互相选择轻松的活,但开始劳动后,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热情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在作文的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默写,名著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文 ,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文学类作品阅读,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