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4质量守恒定律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4质量守恒定律,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4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2022秋·北京顺义·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实验 目的 | 收集二氧化碳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净化河水 |
A.A B.B C.C D.D
2.(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其分解产物的是
A.H2O B.CuO C.CO2 D.NO2
3.(2022秋·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二氧化碳合成甲酸(HCOOH)可实现碳封存,目前这一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
B.反应中涉及三种化合物
C.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4.(2022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净化水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研碎胆矾
5.(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C.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小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6.(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B.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 C.监控O2流速 | D.验证蜡烛中含有氢、氧元素 |
A.A B.B C.C D.D
7.(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N2 + 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4∶15
8.(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物质种类 C.原子种类 D.原子个数
9.(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供给人体呼吸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未改变
C.实验1和实验2,是同一个反应
D.实验2,水分子空隙没有变化
10.(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软化硬水 | 过滤 |
B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 |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分别向等体积的冷水与热水中各加入一滴红墨水 |
A.A B.B C.C D.D
11.(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2.(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 B.Cl2 C.O2 D.N2
13.(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14.(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制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B.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中生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15.(2022秋·北京密云·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个数
16.(2022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 | B | C | D |
操作及形象 | 甲管中气体被点燃,乙管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 盐酸与Na2CO3粉末混合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甲中溶液无明显现象,乙中溶液变为红色 | 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
结论 | 电解水生成H2和O2 | 盐酸与Na2CO3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酚酞分子运动到甲中 | 瓶内气体是CO2 |
A.A B.B C.C D.D
17.(2022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碳酸氢钠(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分解产物不可能有
A.SO2 B.CO2 C.H2O D.Na2CO3
18.(2022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图示中有两种化合物
二、选择题组
(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小题。
19.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A.天然气 B.煤 C.肼(N2H4) D.乙醇(C2H5OH)
20.乙烷(C2H6)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氯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大 B.乙的化学式是Cl2
C.甲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D.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回答下列小题。
21.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N C.O D.Al
22.“嫦娥五号”探测器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氦-3资源,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 B.3 C.2 D.1
2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下列属于液氢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低 B.密度小 C.能燃烧 D.无色无味
24.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 B.原子序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g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
25.一种宇宙飞船,依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反应提供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氢气燃烧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氢气、氧气、水均属于化合物 D.氢气由两个氢原子组成
(2022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完成下面小题。
26.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N C.O D.K
27.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供氧系统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O2 C.NaOH D.Na2CO3
28.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Ti B.原子序数为22
C.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22
29.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是单质
B.偏二甲肼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30.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所需的部分水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的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问题。
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
B.该工艺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C.合成装置里CO2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甲醇(CH3OH)中
D.该工艺不仅合成甲醇(CH3OH)还可获得O2
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具有可燃性 B.电解装置中的反应为
C.合成装置中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工艺中共涉及两种单质
(2022秋·北京石景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下面小题。
33.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A.天然气 B.煤 C.肼(N2H4) D.乙醇(C2H5OH)
34.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硅的生产流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X,则X为
A.SiC B.CO C.CO2 D.O2
35.下列关于2CO + O2 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化学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
C.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新型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防护从我做起。请回答下面小题。
36.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A.水 B.乙醇 C.酒精 D.白酒
37.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种类 B.原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元素种类
38.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2H4O3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可以消毒杀菌,是由于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分子的缘故
C.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4月,毅力号火星车成功利用火星大气富含的二氧化碳制出氧气,这是人类首次在地外行星制氧。完成下面小题。
39.氧气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40.火星制氧的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B.生成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增加 D.属于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生成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该实验中溶质、溶剂的种类和水温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图中小卵石、石英砂能过滤不可溶性的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化河水,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碱式碳酸铜含有铜、氢、氧、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不会出现氮元素。
故选D。
3.D
【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酸(HCO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是CO2, 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酸属于化合物,氢气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甲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酸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CO2)、乙(H2)分子个数比为1:1,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4.C
【详解】A、活性炭净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硫酸铜和铁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研碎胆矾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5.B
【详解】A、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化学变化,生成了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正确;
C、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错误;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封环境下进行,错误;
B、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故在倾倒过程中小桶中CO2增多,质量变大,右端下沉,正确;
C、监控O2流速的集气瓶需“长进短出”,错误;
D、如图实验只能验证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证明其他元素的存在,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4×2):(2×30) =7:15,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分子总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
故选B。
9.B
【详解】A、实验1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供给人体呼吸,此选项错误;
B、实验1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未改变,此选项正确;
C、实验1是水发生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实验2是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所以实验1和实验2,不是同一个反应,此选项错误。
D、实验2,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化,水分子空隙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实验室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蒸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除去CO2中的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镁条燃烧有气体氧气参与反应,要用镁条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分别向等体积的冷水与热水中各加入一滴红墨水,只有水的温度不同,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
11.D
【详解】A、该方程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A错误;
B、该反应中,反应前是氧分子和碳原子,反应后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种类改变,但是原子种类不变。B错误;
C、每2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2):(16×2)=24:32=3:4。C错误;
D、根据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和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2。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13.C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化学反应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以新的方式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反应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 ;故选C
14.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酸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H2↑+CO2↑。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则氢原子的个数不变;错误;
B、由图可知,乙物质为二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所以二者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
根据方程式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2):(12+16×2)=1:22;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
【详解】A、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到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正确;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未测质量,所以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才能验证质量守恒,选项错误;
C、甲中浓氨水溶液无明显现象,乙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到了酚酞中,选项错误;
D、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只有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也不支持燃烧,选项错误。
故选:A。
17.A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H、C、O,生成物中也应含Na、C、H、O,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生成物可能有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A。
18.B
【详解】A、任何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B、由图可知,图中共有4种分子,故有4中物质,故正确;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故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错误;
D、该图示中有3种化合物,1种单质,故错误。故选B。
19.C 20.B
【解析】19.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产生CO2,不符合题意;
B、煤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它元素,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产生CO2,不符合题意;
C、肼(N2H4)中无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符合题意;
D、乙醇(C2H5OH)中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产生CO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A、甲为乙烷(C2H6),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碳元素质量分数大,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乙为2个氯原子构成的1个氯分子,氯分子构成氯气,故氯气的化学式为Cl2,正确;
C、甲物质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丙物质中含有碳、氢、氯三种元素,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故选B。
21.D 22.C 23.C 24.C 25.B
【解析】21.A、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N为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O为氧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则核外电子数为2个,故选C。
23.A、沸点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D、无色无味均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H,故选项说法正确;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C、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5.A、根据化学变化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氢气燃烧过程中,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氢气燃烧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改变,说法正确;
C、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错误;
D、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B。
26.D 27.B 28.C 29.B 30.C
【解析】26.A、H的元素名称是“氢”,由“气”字旁可知,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N的元素名称是“氮”,由“气”字旁可知,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O的元素名称是“氧”,由“气”字旁可知,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K的元素名称是“钾”,由“金”字旁可知,钾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27.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是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Na、C、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钛的元素符号为Ti,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的原子序数为2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2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A、偏二甲肼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2)=6:2:7,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C、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2)=6:2:7,不符合题意;
D、偏二甲肼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每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A、乙为氢气,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丁为水,水中氢元素显+1价,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4:16=11: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C 32.C
【解析】31.A、由流程图可知,该工艺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水和甲醇,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成装置里CO2中的氧元素一部分转化到了甲醇(CH3OH)中,另一部分转化到水中,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不仅合成甲醇(CH3OH),还能通过电解装置获得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2.A、甲醇是液态燃料,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装置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成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水和甲醇,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工艺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即氧气和氢气,而CO2、CH3OH、H2O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3.C 34.B 35.D
【分析】33.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肼由N、H元素组成,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乙醇中含碳元素,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i、O、C的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含Si、O、C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2个C,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选B;
35.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一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后,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36.A 37.A 38.B
【分析】36.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故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故选:A。
37.A、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则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数目一定不变,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原子的质量不变,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改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A、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可知,过乙酸的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选项A正确;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在过氧乙酸中不含臭氧分子,选项B错误;
C、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选项C正确;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 × 12):(4×1):(16×3)= 6:1:12,选项D正确;
故选:B。
39.A 40.D
【解析】39.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根据物质组成的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为单质,选A。
40.A、根据微观示意图知,甲为二氧化碳,,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氧原子个数不变,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32水、质量守恒定律(填空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5实验题(质量守恒定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6水③,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