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都应注意适时排气
B.在发酵过程中都应该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
C.两者制作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防止杂菌污染
D.发酵的适宜温度都应该维持在25℃左右
2.图甲是传统发酵技术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既可用于果醋的制作,也可用于果酒的制作
B.使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要打开阀a,关闭阀b
C.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都会降低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
3.下列对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B.生殖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单倍体生物均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4.下列关于腐乳制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过程中加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70%左右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分层装瓶腌制时,底层和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腐乳生产的现代化工艺中,常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5.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大国,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院工业及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黑曲霉将大豆原科中的蛋白质水解,经淋洗后可调制成酱油
B.利用酵母菌等菌种的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C.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
6.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说法错误有几项( )
①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②根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对应环境中寻找,可能寻找到目的菌株
③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将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再倒平板,避免高温杀死菌种
④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主要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感染操作者
A.1 项 B.2 项 C.3项 D.4 项
7.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把显色反应样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较,可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氢氧化铝乳液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后,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
9.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项
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琼脂
含量
10g
10g
2g
0.4g
0.065g
1000mL
20g
①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②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③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④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和消毒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⑤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HIV病毒
⑥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大肠杆菌的鉴定,其菌落出现黑色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0.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称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下图甲、乙为培养伤寒沙门氏菌时两种不同的接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用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
B.图甲所示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C.图乙所示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D.将接触过某药物的his菌株接种在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说明该药物有致突变作用
11.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 1 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 I~Ⅳ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 1 中器材①②③
B.图 2 中 II 形成的抑菌圈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C.图 2 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 IV 作用下产生了突变株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12.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为巴氏消毒法,这种消毒法的特点是既能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又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B.实验中对试管、培养皿的灭菌可采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这种方法适用的是能耐高温且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
C.实验中的培养基适宜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D.实验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偏高
13.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它们适于分离的是( )
成分
KHSO4
MgSO4·7H2O
NaC1
CaSO4·2H2O
CaCO3
葡萄糖
纯淀粉
甲培养基
含量
0.02%
0.02%
0.02%
0.01%
0.5%
0.5%
2%
乙培养基
含量
0.02%
0.02%
0.02%
0.01%
0.5%
-
-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14.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育检测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5.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时应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B.鉴别幽门螺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和缓冲物质
C.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证明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D.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
16.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
B.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C.对10 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
D.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形成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17.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的黑土壤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进行富集培养
B.需用牛肉膏、纤维素、琼脂等配制CMC平板
C.诱变处理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提高
D.人工筛选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发生定向进化
18.养殖业中常用的土霉素(一种抗生素)在畜禽类粪便和污水中的残留量较高。科研人员欲筛选一种能高效降解土霉素的菌株,以解决养殖业废弃物中土霉素含量超标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培养基时应先灭菌后定容再倒平板
B.筛选时随转接次数的增加,土霉素的用量也应逐步增加
C.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得的高效降解土霉素菌株的密度较实际值低
D.计数时平板上菌落过于密集,应该进一步提高稀释的倍数
19.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对废弃物污染的减轻和作物秸秆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加入选择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之后接种于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利用
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将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D.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所出现的有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成
20.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B.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C.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D.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以M2作为该样品菌落估计值
21.奶酪是人类最古老的食品之一,其种类繁多。如图是天然奶酪的简要制作过程,其中凝乳是指凝固的牛奶,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小牛的胃中有一种称为凝乳酶的物质也可以将牛奶凝固成凝乳利于消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奶酪的营养成分,牛奶在乳酸发酵之前应该煮沸消毒处理
B.乳酸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有机酸或凝乳酶能使牛奶中蛋白质凝固
C.加热压缩过程可以去除凝乳中多余的水分,有利于奶酪的硬化和保存
D.由奶酪制作过程可推测,儿童食用天然奶酪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
2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23.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请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 )
A.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无法形成单菌落
B.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变黑
C.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
D.步骤X表示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菌落
24.关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乳酸制品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C.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利用了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D.厨师常在夏天将做好的菜肴放在冰箱中冷藏,其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5.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的香辛料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
D.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薄
26.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
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27.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增殖提供能量
28.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青霉素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 g
10 g
2 g
0.4g
0.065 g
1万单位
适量
1000 mL
A.此培养基是天然鉴别培养基
B.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细胞核上有抗青霉素的基因
C.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
D.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29.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④③② B.④②③
C.④①② D.④②①
30.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得的甲菌,在27℃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然后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b。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①甲菌产生了抗生素
②丙菌的生长被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③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④丁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丙菌的生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
B.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存在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C.用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D.基因频率改变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32.下列育种过程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C.培育矮秆抗病的水稻
D.利用酵母菌细胞生产人胰岛素
33.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34.太空椒,无子西瓜,转基因抗虫棉,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35.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B.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
C.用AaBb个体进行单倍体育种,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6.在某二倍体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③→④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在③→⑥的育种过程中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⑧植株不能产生后代的原因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D.③→⑦→⑨过程为单倍体育种,⑨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37.现有小麦种子资源: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品种①③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利用品种间杂交可获得从未出现的新性状
3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三倍体植物能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由无性繁殖获得
C.生物进化的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
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3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用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C.在一个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D.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
4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的消失
D.某些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历地理隔离,但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41.下图中数字1~9表示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易位,易位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发生了变化
B.图中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发生图示变化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配对
D.图示过程中总的基因种类不变,故发生图示变化的生物性状不会改变
42.研究表明,植物的染色体多倍化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北极地区,多倍体的出现频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适应干旱胁迫时,染色体组加倍事件已被证明会导致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作用速率、抗氧化反应等发生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温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作用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B.人工诱导染色体多倍化可用于育种,单倍体育种不涉及染色体加倍
C.染色体多倍化可能是植物应对极端干旱或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
D.染色体的多倍化虽然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
43.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4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
B.某男患者的母亲和两个女儿均患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某女患者的父亲和两个儿子均患病,则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某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且代与代之间连续出现,则该病是遗传病
45.近年来,国家多次下达“抗生素使用限令”,其原因是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会产生耐药性,而现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如再不采取行动,终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细菌的变异一般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偶尔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培养基上抑菌圈直径越小,说明细菌耐药性越强
D.“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小
二、综合题
46.啤酒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和添加高浓度葡萄糖。加琼脂后进行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2)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采取该措施的原因是 。
(3)为研究酵母菌的生长状况,需定时取样并测定pH值。通过比较pH大小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 。
(4)小麦脱粒以后还有大量的麦秆,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请列举两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
三、实验题
47.预防新冠肺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出门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染率。但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人类消耗了大量的一次性口罩,这些口罩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某科研人员欲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目的菌时,培养基需要以 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属于 培养基。
(2)筛选目的菌时,为了使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尽可能都是单菌落,应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 。菌种的长期保存方法是 。
(3)专家指出不能反复使用同一个口罩。因为口罩频繁使用会导致口罩内侧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进而引发疾病。请设计实验验证与使用一次的口罩相比,频繁使用的口罩内侧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会增多。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口罩使用过程中接触的环境,口罩每天使用时长等无关变量都相同): 。
四、综合题
48.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多害少利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 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 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参考答案:
1.C
【解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排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排气口一直打开,不需要适时排气,A错误;
B、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而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
C、两者制作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防止杂菌污染,保证果酒果醋品质,C正确;
D、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醋酸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④是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
【详解】A、甲装置中,阀a控制进气,阀b控制排气,所以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A正确;
B、醋酸发酵的原理是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而醋酸菌为好氧菌,故应一直打开阀a通气,同时打开阀b将微生物呼吸产生的CO2以及剩余的空气排出,B错误;
C、果酒制作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导致pH降低,果醋发酵过程会产生醋酸,使发酵液的pH降低,C正确;
D、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在真核生物酵母菌内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过程④表示果醋发酵,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该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消失,A错误;
B、多倍体如四倍体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同一个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腐乳制作过程中加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既可以调节腐乳的风味,同时也可以杀菌,避免腐乳变质,A错误;
B、由于越靠近瓶口的位置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越大,所以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分层装瓶腌制时,应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盐量,B错误;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改变毛霉生长所需的湿度,又会导致杂菌污染,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错误;
D、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的毛霉菌种制作而成的,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经淋洗、调制可以制成酱油产品,A正确;
B、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B正确;
C、可以将乙肝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通过发酵工程制备乙肝疫苗,C正确;
D、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6.C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1)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
(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详解】①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①错误;
②根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对应环境中寻找,能够增大找到目的菌株的概率,所以可能寻找到目的菌株,②正确;
③倒平板操作中需要将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进行,③错误;
④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④错误。
①③④错误,故选C。
7.D
【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重氮化反应后,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把显色反应样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C正确;
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D错误。
故选D。
8.D
【分析】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详解】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应等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锅盖,A错误;
B、倒平板时,将打开的皿盖放在一边,容易污染培养皿,打开一条缝即可,B错误;
C、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环温度很高,若此时趁热挑起待纯化菌落会使其中的微生物死亡,C错误;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由于培养菌落时需倒置培养,为了方便查看,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此培养基中有琼脂,是固体培养基,伊红-美蓝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详解】①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①正确;
②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②正确;
③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提供特殊营养物质,③正确;
④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和灭菌后就可以接种使用,④错误;
⑤HIV病毒需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存活,该培养基不可以用于培养HIV病毒,⑤错误;
⑥伊红美蓝培养基一般用来鉴定大肠杆菌,其菌落出现黑色,⑥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若要观察菌落,应选择固体培养基,A正确;
B、图甲用到了接种环接种,为平板划线法接种,可对微生物分离纯化,B正确;
C、图乙用到了涂布器,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对微生物分离和计数,C正确;
D、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故应将接触过某药物的his菌株接种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说明该药物有致突变作用,D错误。
故选D。
11.D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析题图:抑菌圈越大,对抗生素的抗性越强,则对抗生素Ⅳ的抗性最强,但其中出现了菌落,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详解】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琼脂平板,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需要使用图1中①酒精灯(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酒精灯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④涂布器和③培养基, ②为接种环(接种工具),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使用的接种工具,用平板划线法不能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A错误;
B、图2中II处透明圈最小,说明此处微生物对该药物敏感度最低,B错误;
C、突变株的出现不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抗生素只能起选择作用,C错误;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中抑菌圈的大小 ,D正确。
故选D。
12.D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2、分析题图:图中①为巴氏消毒的过程,②为梯度稀释,③为涂布平板接种。
【详解】A、步骤①为巴氏消毒法,是指70-75℃煮30分钟或80℃煮15分钟,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A正确;
B、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B正确;
C、实验中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C正确;
D、实验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偏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计数的是一个菌落,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分析表格: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可以作为碳源和能源,适于异养微生物生长;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适用于自养微生物的生长。
【详解】(1)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甲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和淀粉,可以作为碳源和能源,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2)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所以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故选B。
14.C
【分析】1.微生物的分离:
①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的“嗜好”,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使该微生物大量增殖,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特殊的碳源、氮源,如纤维素可用来富集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尿素可用来富集尿素分解微生物。
②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制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质,经培养后,由于原来占优势的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趁机大量增殖,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如筛选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两类微生物的生长,而酵母菌和霉菌正常生长增殖。
2.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而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细菌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以用于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进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因此含有酚红的培养基可以用于鉴别尿素分解菌,A正确;
B、接种时连续划线可以将菌体逐步稀释,经过培养最终可以得到单个菌落,B正确;
C、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应该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C错误;
D、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1、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气。
2、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A、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脲酶,可以利用尿素,所以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时应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A正确;
B、由于幽门螺杆菌在分解尿素的过程中会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即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则该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故鉴别幽门螺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但不能加缓冲物质,B错误;
C、为了证明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普通培养基,不具有选择性,如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C正确;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因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可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正确。
故选B。
【点睛】
16.D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尿素分解菌为异养型,利用的是有机碳源,硝化细菌是自养型,以二氧化碳为碳源,二氧化碳为无机物,A错误;
B、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呈碱性,使培养基的pH上升,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B错误;
C、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若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34+276)÷2]÷0.1×106×10=2.55×1010个,C错误;
D、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不断调整稀释度,更易获得单菌落,D正确。
故选D。
17.D
【分析】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经过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在进行富集培养前一般不对黑土壤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避免杀死菌种。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为避免菌种被杀死,采集的黑土壤不需要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本实验目的是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故应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不能添加牛肉膏,B错误;
C、诱变处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诱变处理不能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提高,C错误;
D、人工筛选是定向的,在该定向选择的作用下,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向着高产的方向发生定向进化,D正确。
故选D。
18.A
【分析】1、欲筛选出能降解土霉素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加入土霉素,不能降解土霉素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
2、分离纯化菌种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详解】A、制备培养基时应先调pH、定容等后再灭菌,灭菌后定容容易导致培养基污染,A错误;
B、筛选时随转接次数的增加,获得的菌种降解土霉素的能力逐渐增强,培养基中土霉素的用量应逐步增加,B正确;
C、由于当两个或多个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显示的是一个菌落,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得的高效降解土霉素菌株的密度较实际值低 ,C正确;
D、计数时平板上菌落过于密集,不方便计数,应该进一步提高稀释的倍数,然后涂布平板,D正确。
故选A。
19.C
【分析】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在其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A、选择培养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正确;
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充分接触和利用,B正确;
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将0.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C错误;
D、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所出现的透明圈的菌落是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既有真菌也有细菌,D正确。
故选C。
20.B
【分析】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故实验室培养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对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用干热灭菌,接种环用灼烧灭菌,实验者的双手用酒精擦拭消毒处理;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两个阶段;要分离某种微生物,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详解】A、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A错误;
B、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B正确;
C、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都需要使用恰当方式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只能进行消毒而不能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D、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D错误。
故选B。
21.A
【分析】奶酪是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形成凝乳,利于消化。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小牛的胃中有一种称为凝乳酶的物质也可以将牛奶凝固成凝乳利于消化。
【详解】A、煮沸消毒法是在 100℃煮沸 5~6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但对于牛奶这些不耐高温的液体,使用巴氏消毒法,在 70~75℃煮钟或 80℃煮钟,不仅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A 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酸性物质和凝乳酶都可以促使牛奶凝固形成凝乳,而图中经过了乳酸发酵,牛奶形成了凝乳,因此乳酸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有机酸或凝乳酶能使牛奶中蛋白质凝固, B 正确;
C、加热压缩过程去除水分,水分减少,奶酪的硬度加大,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有利于储存, C 正确;
D、由制作过程可知,奶酪制作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或变性处理,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D 正确。
故选A。
【点睛】
22.B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
【详解】A、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氮源,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
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
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
故选B。
【点睛】
23.B
【分析】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为菌体提供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Hp存在,若有Hp存在会分解尿素,培养基pH会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据此分析。
【详解】A. 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无法形成单菌落,A正确;
B. 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存在会分解尿素,培养基pH会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B错误;
C. 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为菌体提供氮源,故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C正确;
D. 步骤X表示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菌落,D正确。
24.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作馒头、面包、酿酒等需要用到酵母菌的发酵;制作酸奶、泡菜需要用到乳酸菌的发酵。
【详解】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酸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A正确;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制作泡菜时要密封,创造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发酵,B错误;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D正确。
25.B
【分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为需氧型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是毛霉,为需氧型微生物。
【详解】A、果醋发酵阶段应保持通气,以满足醋酸菌代谢的需要,A错误;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的香辛料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同时可以调味,B正确;
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依赖于葡萄表面的酵母菌,对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会杀死其中的酵母菌,C错误;
D、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避免杂菌感染,D错误。
故选B。
【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
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
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
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18~25 ℃,繁殖最适为20 ℃左右
最适为30~35 ℃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时间
10~12天
7~8天
26.C
【分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糖分解成醋酸,糖源不足时可以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再转化成醋酸。
【详解】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故变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C正确。
故选C。
27.A
【分析】分析图解: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故pH呈下降趋势,酵母的数量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发酵初期由于pH的迅速下降,其他杂菌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乳酸菌的数量快速增加,使得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B正确;
C、乳酸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C正确;
D、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也能够进行无氧呼吸,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增殖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28.C
【解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此培养基加入牛肉膏(成分比例未知)以及人工合成的其他成分,因此该培养基属于鉴定半合成培养基,伊红和美蓝具有鉴别作用,另外有青霉素还具有选择作用,A错误;
B、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一般位于大肠杆菌的质粒上,B错误;
C、大肠杆菌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工程菌,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C正确。
D、此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不能检测细菌的含量,此培养基只能用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D错误。
故选C。
【点睛】
29.B
【分析】选择培养基的原理:不同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不同。有的适于酸性环境,有的适于碱性环境;不同微生物对某些化学药品的抵抗力不同。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可配制出适于某些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
【详解】(1)固氮菌的氮源是氮气,所以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固氮细菌可以生长;
(2)霉菌是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霉菌;
(3)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霉菌,所以可以筛选放线菌。
故选B。
30.B
【详解】根据图b可知,乙菌落靠近甲菌落的位置生长受到抑制,说明甲菌产生了抑制乙菌生长的抗生素,①③正确;丙菌、丁菌菌落生长正常,说明丁菌不产生抑制病菌生长的抗生素,②④错误,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四个菌落的位置及被抑制的菌落位置判断产生抗生素的菌落。
31.B
【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有三种,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又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不确定,而三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含三个染色体组;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详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一般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有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及替换,故其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有所不同,B正确;用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故C表述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对几种可遗传变异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对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A
【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区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法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从显微镜下观察到,另外二者不能从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是基因中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新组合过程。
(3)染色体组是指有性生殖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一般不相同。
(4)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5)多倍体产生的自然原因是由于温度等环境因素骤变,使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虽然已经复制,但是不能完成细胞分裂过程,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产生的人为因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或发育的种子,从而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
(6)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可抑制植物幼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
【详解】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
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获得的,B错误;
C、培育矮秆抗病的水稻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D、利用酵母菌细胞生产人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33.A
【分析】物种是指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个体。
【详解】A、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
B、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
C、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A。
34.B
【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培育太空椒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
35.C
【分析】基因工程育种是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的方法。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通过诱发突变和人工选择的方法,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详解】A. 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A正确;
B. 人工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B正确;
C. 用AaBb个体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C错误;
D. 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C。
36.A
【分析】本题是关于育种的问题,题目中①和②杂交得到③,③→④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⑥→⑧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③→④过程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
B、由于⑥植株是多倍体,所以在③→⑥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⑧植株是三倍体,其不能产生后代的原因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
D、③→⑦→⑨过程为单倍体育种,⑨植株为纯合体,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育种过程中都用到了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萌发种子或者幼苗,而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
37.C
【详解】A.由已知品种和要培育的品种性状的比较,要获得a可以用品种①和②杂交,①和③中没有抗病的性状,A错误;
B.③中没有早熟的性状,对其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也无法获得,B错误;
C.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理论上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C正确;
D.杂交利用的是基因重组,只是使原有的性状重新组合,但不能出现新的性状,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性状;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性状,只是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多倍体育种只是使原有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出现新基因控制的新性状。
38.B
【分析】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大多数变异是有害的,生物的变异的有害性是相对的,变异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存环境。
2、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西瓜,种植三倍体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由于三倍体西瓜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联会紊乱,因此能获得无子西瓜。
【详解】A、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A错误;
B、三倍体无籽西瓜植物就可由受精卵发育为种子(胚),也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无性繁殖获得,B正确;
C、生物进化的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只有大多数新物种的产生才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C错误;
D、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因为正常授粉,因此该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有籽西瓜,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注意三个不混淆:一是变异的有利有害由环境决定,与自身变异类型无关;二是新物种的形成常常需要地理隔离并出现生殖隔离,要与生物进化区别开来;三是三倍体无籽西瓜在三倍体植株上结出,不是在四倍体或二倍体植株上结出。
39.D
【分析】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而且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从而使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可以形成数量巨大的基因型。
【详解】A、使用杀虫剂后,非抗药性个体被杀死,抗药性个体存活下来,并将抗药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得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生存的几率升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而不是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A错误;
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一定相同,B错误;
C、 自然选择的前提是存在可遗传变异,C错误;
D、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D
40.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但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即便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但只要存在杂合子,则该隐性基因的一定不会消失,C错误;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正确。
【点睛】注意:自然选择只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
41.A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涉及两对同源染色体,含有1、2、3、4、5片段的染色体与含有6、7、8、9片段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其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4、5和8、9发生了互换,该过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详解】AB、由题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所标数字可知,图中涉及两对同源染色体,含有1、2、3、4、5片段的染色体与含有6、7、8、9片段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所以图中所示变化为易位,易位后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换上了相应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A正确,B错误;
C、由图中右侧可以看出,发生了易位的染色体同源片段还能发生配对,C错误;
D、易位会造成生物性状的严重变化,甚至会使生物体死亡,D错误。
故选A。
42.B
【分析】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基因的种类,只改变基因的数目。2、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两个物种。
【详解】A、低温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作用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而不影响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A正确;
B、单倍体育种是以单倍体为媒介,需要秋水仙素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成可育的纯合子,B错误;
C、由题意可知,染色体多倍化可能是植物应对极端干旱或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C正确;
D、染色体的多倍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也能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43.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据图可知:Q点后,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正确;
B、P点时,两曲线相交说明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B正确;
C、Q点后,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种群中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越来越高,不会出现杂合子取代纯合子的情况,C错误;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C。
44.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某男患者的母亲和两个女儿均患病,该病可能为伴 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等,B错误;
C、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则该病很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某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且代与代之间连续出现,则该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因饮食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D错误。
故选C。
45.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抗生素能淘汰那些抗药性低的细菌,而保留了那些抗药性强的细菌,因此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方式一般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其不含染色体,所以没有染色体变异,偶尔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不同细菌的转化),B正确;
C、细菌耐药性越强,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越好,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培养基平板上抑菌圈直径越小,说明细菌耐药性越强,C正确;
D、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D正确。
故选A。
46.(1) 酸性条件 是否长出菌落
(2) 密封处理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会发酵产生酒精
(3)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pH值开始变小
(4) 纤维素等是多糖,酵母菌只能靠单糖进行发酵 ①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等分解为葡萄糖②对酵母进行诱变处理得到可以靠多糖多酵的特性突变菌
【分析】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依据: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PCR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细菌中提取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1)筛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则应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调低pH(或酸性条件),加琼脂后形成固体培养基,灭菌,制成固体平板,根据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筛选出突变菌。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在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隔绝空气(密封处理),因为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会发酵产生酒精。
(3)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可通过pH值的大小来判定,酵母菌喜欢偏酸的环境,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pH值开始变小,故一般情况下pH值越小取样时间越靠后。
(4)纤维素是多糖,酵母菌只能靠单糖进行发酵,因此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麦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等分解为葡萄糖或者对酵母进行诱变处理得到可以靠多糖多酵的特性突变菌。
47.(1) 聚丙烯纤维 选择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高倍数的稀释能将聚集在一起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形成单菌落 甘油管藏
(3)将反复使用和使用一次的口罩分别进行取样,放在培养基中恒温培养1-2天,观察两个培养基中菌落数目的大小
【分析】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所以分离纯化目的菌时,培养基需要以聚丙烯纤维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属于选择培养基。
(2)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目的菌时,为了使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尽可能都是单菌落,应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高倍数的稀释能将聚集在一起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形成单菌落。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放于-20℃的冷冻箱内保存。
(3)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验证使用一次的口罩相比,频繁使用的口罩内侧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会增多,故自变量是口罩的使用次数多少,因变量是细菌种类和数量。所以实验思路为:分别取使用一次的口罩和频繁使用的口罩,用棉签分别取这两种口罩的内侧细菌,然后分别进行稀释涂布平板,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的特征(种类)和数目的大小。
48.(1)纯
(2)低频性、不定向性
(3) 选出 自交 矮茎:中茎:高茎=9:6:1
(4)
【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2、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变育种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成功率低;杂交育种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方法比较简单;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是技术比较复杂,应用到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手段。
【详解】(1)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代中选择保留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筛选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4)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亲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等过程,具体可用遗传图解解释如下:
2023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零诊模拟(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零诊模拟(二)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