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南江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九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四川省南江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九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B.发菜端粒中的DNA与其细胞衰老有关
C.细胞中的细胞器不是都含有蛋白质
D.核糖体和染色体均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2.学习生物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并证明了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B.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传到伸长区
C.格里菲斯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D.施旺和施莱登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提出了细胞学说
3.Alagille综合征(ALGS)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遗传病,肝脏、心脏、骨骼、眼睛异常等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下图是某ALGS患者家族遗传图谱,其中Ⅱ3是纯合子。对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得知,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体内JAGGED1蛋白从第807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并且在819位氨基酸处提前终止。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LGS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异常的基因最可能因一个碱基替换引起
C.若相关基因为A/a,Ⅱ10的基因型是Aa
D.胚胎基因检测可避免Ⅱ10夫妇生出ALGS患儿
4.破伤风外毒素是一种强毒性蛋白质,经脱毒处理后可制成类毒素。某研究小组利用生理状况相同且健康的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甲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小鼠死亡;乙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并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小鼠存活: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经1~3周后再注射外毒素,小鼠存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组注射的外毒素不会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
B.乙组小鼠存活的原因是抗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
C.向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可与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D.与丙组相比,乙组小鼠获得的免疫能力可保持较长时间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下图为某果蝇(基因型为AaEe)同一生殖器官中的2个细胞分裂图像,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均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相同
B.乙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或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
C.基因A和a的分开既可以发生在甲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乙细胞中
D.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形成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
二、综合题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快速补充胰岛素是救治病人的关键措施,而且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如下表:
组别 | 血糖达标时间(h) | 血酮体转阴时间(h) | 低血糖发生率 |
静脉输注 | 8.47 | 31.92 | 19.05%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 6.73 | 14.92 | 7.14% |
(1)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刺激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进而使_____________分泌胰岛素增多,最终使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______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此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填两种腺体)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2)酮体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的统称,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上表可知,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较好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LP-1是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GLP-1的分泌水平显著下降。
为验证糖尿病口服新药索马鲁肽可以替代GLP-1发挥降糖效果,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利用患⒉型糖尿病且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模型小鼠进行实验。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检测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探索提高花生幼苗耐盐性和盐碱地花生产量的有效途径,科研工作者将长势相同的花生幼苗随机分为5组,分别移栽到不同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分析,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 | 培养液 | 幼苗光合色素的含量(mg/g) | 幼苗平均株高(cm) | 幼苗平均干重(g) |
1 | 营养液 | 2.78 | 28.94 | 0.78 |
2 | 营养液+100mmol/LNaCl | 2.34 | 21.68 | 0.39 |
3 | 营养液+150mmol/LNaCl | 2.18 | 19.98 | 0.36 |
4 | 营养液+100mmol/LNaCl+250μmol/L的一氧化氮(NO) | 2.59 | 23.15 | 0.42 |
5 | 营养液+150mmol/LNaCl+250μmol/L的一氧化氮(NO) | 2.45 | 21.48 | 0.41 |
(1)测定幼苗光合色素的含量时,需用_____________(试剂名称)提取色素。
(2)实验期间,1组中平均每株幼苗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0.78g,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盐胁迫条件下花生幼苗株高、干重均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适量添加外源NO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缓解盐胁迫对花生幼苗造成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进一步探究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NO能否提高花生作物的产量,还需测定2~5组的实验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某种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翅的颜色(A、a)有黄色和白色两种。一只黄翅雄虫与一只白翅雌虫交配,F1雄性全是白翅,雌性全是黄翅。
(1)据此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昆虫翅色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F1的性状表现,出现两种观点:
观点1:该昆虫翅色的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即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为显性;
观点2:该昆虫翅色的遗传表现为从性遗传,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基因型为_________的雄性个体为白翅,基因型为_________的雌性个体为黄翅。
(3)为证实上述哪种观点正确,请利用亲本和F1中的个体设计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
10.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某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示水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湿地植物,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_________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2)挺水植物能通过____________抑制水中藻类的繁殖,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还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3)好氧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和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这样既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
11.聚乙烯(PE)由乙烯(CH2=CH2)聚合而成,是农用地膜的主要成分,因其难以被降解,废弃物常造成“白色污染”。下图为研究人员筛选PE降解菌的实验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土样中含有PE 降解菌,最好到_______(填有或无)农用地膜覆盖的农田中取样,原因是________。
(2)土样中的 PE 降解菌主要是_____(填“好氧菌”或“厌氧菌”)
(3)振荡培养7天后,可见A组培养液明显浑浊,B组培养液未出现浑浊,原因是___
(4)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
(5)研究发现在培养筛选得到 PE 降解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含有降解聚乙烯的两种关键酶。可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这两种酶,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分离得到的酶一般可通过________法固定,从而实现重复利用。
12.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技术路线,以期获得甘蓝和萝卜体细胞杂交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原生质体时,常用两种酶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被直接诱导出芽生根外,还可以通过形成人工种子获得再生植株。
(2)为诱导融合体产生不定芽,通常应在培养基中加入两类植物激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获得抗盐植株,可选用融合原生质体作为人工诱变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且需在含较高浓度的NaCl培养基中筛选。
参考答案:
1.D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
【详解】A、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
B、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而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有的细胞器不含膜结构,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C错误;
D、核酸包括DNA和RN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酶的本质的探索过程中,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细胞中获得了含酶的提取液,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A错误;
B、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推测出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下部,促进了伸长区的生长,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为S型菌,C错误;
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了细胞学说,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分析遗传图解可知,家系中存在女性患者,排除伴Y遗传;父亲患病,有女儿正常,排除伴X显性遗传病;母亲患病,儿子正常,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而该病世代相传,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家系中存在女性患者,一定不是伴Y遗传.Ⅱ3是纯合子而Ⅲ12患病,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I2患病,而Ⅱ7正常,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此,ALGS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体内JAGGED1蛋白从第807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由此造成异常,则造成这种异常的基因突变类型最可能是基因中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会引起多个氨基酸的改变并提前终止,B错误;
C、由于Ⅲ19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aa,故Ⅱ10号个体一定含有a,又因为Ⅱ10号个体患病,故基因型为Aa,C正确;
D、要排除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可采用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方法进行筛选,避免Ⅱ10夫妇生出ALGS患儿,D正确。
故选B。
4.B
【分析】甲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小鼠死亡;乙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并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小鼠存活,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经1~3周后再注射外毒素,小鼠存活,说明类毒素可引起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再次给小鼠注射外毒素时,体内的抗体与外毒素结合,阻止外毒素发挥作用。
【详解】A、外毒素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甲组注射的外毒素会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甲组小鼠是由于免疫功能不强或外毒素的毒性太强而导致死亡的,A错误;
B、乙组小鼠存活的原因是抗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可与外毒素结合,阻止外毒素发挥作用,B正确;
C、向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可引起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
D、乙组注射抗毒血清属于被动免疫,丙组注射类毒素属于主动免疫,小鼠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较长时间对相应抗原的记忆,所以与乙组相比,丙组小鼠获得的免疫能力可保持较长时间,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 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解】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既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B错误;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C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但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点睛】
6.C
【分析】图甲: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着丝点的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乙为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产生两个精细胞。
【详解】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等于体细胞组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加倍,甲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等于1/2有丝分裂后期数,A错误;
B、a基因出现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错误;
C、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图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若发生交叉互换,分离可以发生在图乙(简述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甲和乙为果蝇同一生殖器官的细胞,根据图甲均等分裂知,该果蝇为雄性果蝇,因此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C。
7.(1)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甲状腺和肾上腺
(2)细胞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靠分解脂肪供能,造成酮体积累
(3)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更快地使血糖达标﹑酮体转阴,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4) 实验思路:将若干只模型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注射索马鲁肽、乙组注射等量的GLP-1,丙组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应指标。 血液胰岛素含量、血液胰高血糖素含量、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1)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也可以升高血糖。所以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刺激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进而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最终使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此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2)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脂肪分解,酮体积累造成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细胞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依靠细胞内脂肪供能,造成酮体积累,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
(3)分析表格可知,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血糖达标时间长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时间,酮体积累,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血酮体转阴时间长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时间,且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所以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较好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糖尿病口服新药索马鲁肽可以替代GLP-1发挥降糖效果,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口服物质的种类,因此应该设置三组,一组作为空白对照,另外两组分别喂养等量的索马鲁肽、GLP-1,即实验思路是:将若干只模型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注射索马鲁肽、乙组注射等量的GLP-1,丙组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应指标。由于选取的是患2型糖尿病且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模型小鼠,结合表格可知,检测指标应该是血液胰岛素含量、血液胰高血糖素含量、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点,了解血糖调节的详细过程和相关激素的作用机理,对于不同的糖尿病的产生机理和各种治疗方案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
8.(1)无水乙醇
(2) 大于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某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与干物质增加量之和,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为干物质的积累量
(3) 盐胁迫条件下,幼苗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利用光的能力下降,光反应减弱,制造有机物的量下降 能 4组和5组中的幼苗平均株高、平均干重分别大于2组和3组
(4)花生果实成熟以后取样测定花生果实的鲜重和干重(只答鲜重或只答干重也得2分)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因此可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实验期间,1组中平均每株幼苗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大于”0.78g,因为有机物干重的增加可用于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表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和,因此测出的幼苗平均干重的量应该小于平均每株幼苗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盐胁迫条件下花生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进一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速率,最终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因而幼苗的株高、干重均显著下降;实验结果显示,适量添加外源NO能缓解盐胁迫对花生幼苗造成的影响,因为添加外源NO,即实验组4、5与2、3组相比,其光合色素含量有所提高,且植株的干重和平均株高均有所增大。
(4)欲进一步探究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NO能否提高花生作物的产量,因为花生的产量构成是花生果实,因此还需测定2~5组的实验指标是花生果实成熟以后取样测定花生果实的鲜重和干重,检测花生果实的鲜重或干重是否增加,以获得可靠的结论。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并能正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 能 黄翅雄虫的后代雄虫全为白翅 黄色 Aa、aa AA、Aa 方案一:
F1白翅雄虫与亲本白翅雌虫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若后代雌雄均为白翅,则观点1正确;
若后代雄虫全为白翅、雌虫黄翅∶白翅=1∶1(或后代出现黄翅雌虫),则观点2正确
方案二:
F1雌雄个体相互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若后代雌雄个体中黄色∶白色均为1∶1,则观点1正确;
若后代雌虫中黄翅∶白翅=3∶1,雄虫中黄翅∶白翅=1∶3.则观点2正确
【分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
2、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3、伴X性显性遗传病特征:①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一倍,前者病情常较轻;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④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是该病的患者;⑤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详解】(1)伴Y遗传的特点是:父亲和儿子表现型相同,但依据题意可知,黄翅雄虫的后代雄虫全为白翅,即父子表现型不同,可确定该昆虫翅色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2)观点1:该昆虫翅色的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即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黄翅雄虫与白翅雌虫交配,F1雄性全是白翅,雌性全是黄翅,可知黄色为显性;
观点2:该昆虫翅色的遗传表现为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于黄翅雄虫与白翅雌虫交配,F1雄性全是白翅,雌性全是黄翅,可知F1均为杂合子Aa,则可推知基因型为Aa、aa的雄性个体为白翅,基因型为AA、Aa的雌性个体为黄翅。
(3)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证实该昆虫翅色的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还是从性遗传,让利用亲本和F1中的个体设计杂交实验,故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F1白翅雄虫与亲本白翅雌虫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雌雄均为白翅,则观点1正确;若后代雄虫全为白翅,雌虫黄翅∶白翅=1∶1(或后代出现黄翅雌虫),则观点2正确;
方案二:F1雌雄个体相互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雌雄个体中黄色∶白色均为1∶1,则观点1正确;若后代雌虫中黄翅∶白翅=3∶1,雄虫中黄翅∶白翅=1∶3.则观点2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难度较大。
10.(1) 生产者(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水平
(2) 遮光和吸收N、P等矿质元素 调节种间关系
(3) 向水体中通入适量的空气(氧气) 无机盐被充分吸收、有毒物质减少、提高水中溶解氧、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等
【分析】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一般选择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并且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详解】(1)由于该生态系统中含有生产者,且目的是处理污水,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避免外来物种入侵或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一般选择本地物种;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是不同的地段分布不同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挺水植物较高,可以起到遮光作用,所以可以通过遮光和吸收N、P等矿质元素抑制水中藻类的繁殖;香蒲、美人蕉等还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3)由于存在好养性细菌,所以可以通过向水体中通入适量的空气或氧气提高分解效率。既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有毒物质减少、提高水中溶解氧、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以及人工湿地的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有 有农用地膜覆盖的农田为PE降解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从土样中分离得到PE降解菌 好氧菌 A组培养液为PE降解菌提供了碳源,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B组培养液无碳源,PE降解菌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和繁殖 纯化PE降解菌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
【分析】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1)有农用地膜覆盖的农田为PE降解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比不含PE的农田中PE降解菌的数量更多,可以保证从土样中分离得到PE降解菌,故最好到有农用地膜覆盖的农田中取样。
(2)从题图信息“需振荡培养”可知,振荡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可推测土样中的 PE降解菌主要是好氧菌。
(3)A组培养液为PE降解菌提供了碳源,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故振荡培养7天后,A组培养液中PE降解菌数量多,所以明显浑浊;而B组培养液无碳源,PE降解菌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和繁殖。
(4)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培养可以使细菌单个分布并培养成单个菌落,从而纯化PE降解菌。
(5)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由于酶分子比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常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和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2.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PEG(聚乙二醇) 杂种细胞再生成细胞壁 愈伤组织 细胞分裂素 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突变频率高,融合原生质体包含了两个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且具有全能性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制备原生质体,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细胞壁去除,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PEG(聚乙二醇)。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次生成细胞壁;图中X经过离体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所以X是愈伤组织。
(2)植物组织培养中常加入植物激素,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形成,所以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分裂素。
(3)由于融合的原生质体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突变频率高,而且融合的原生质体包含了两个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且具有全能性,所以可选用融合原生质体作为人工诱变的材料。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和组织培养的过程,需要考生识记细节的内容,例如组织培养过程中激素的使用。
2023届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江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训练九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江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训练九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江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训练十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江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训练十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