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1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2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3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4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5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6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7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的碳单质,Ⅰ金刚石,立体网状结构,物理性质,Ⅱ石墨,平面层状结构,有优良的导电性,ⅢC60,交流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深灰色、质软,有滑腻感
    C60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C60结构类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C60是单质(不是化合物)。
    C60被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为什么性质差别这么大?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变成金刚石,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改变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构成不同物质。
    它们均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属于混合物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防毒面具、制糖脱色、冰箱除味等。
    1.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元素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③④
    Ⅰ.稳定性:常温下,碳单质的 化学性质稳定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的结构(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氧气充足:C+O2 点燃 CO2
    氧气不足:2C+O2 点燃 2CO
    1.当m(C):m(O2)≤12:32时,只生成CO22.当m(C):m(O2)≥24:32时,只生成CO3.当12:32<m(C):m(O2)<24:32时,生成CO和CO2
    反应物的量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
    C+2CuO 高温 2Cu+CO2↑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棕色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CO2 高温 2CO
    用途:冶炼金属(炼铁)
    2.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3.按下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2的质量
    4.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 g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结论: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使瓶内压强减小
    利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分别做以下实验
    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石蕊变红的碳酸
    喷水后纸花不变红,放入CO2中后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现象:b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比a中高
    装置a的目的是:做对照实验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实验结论: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通常状况下是____色、____味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⑴通常情况下,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⑵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⑶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⑷CO2能与C反应生成CO
    C+CO2 高温 2CO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O2对生活及环境的影响
    Ⅰ.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__________,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 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之前,必须 先做__________。
    Ⅱ.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
    ②弊:温室效应增强后,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 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等。
    ⑴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CO2、CH4(甲烷)、O3(臭氧)、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①利: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 的15 ℃。
    ⑶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
    ⑷防治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①控制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如 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②增强吸收——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采用物理 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出行
    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节能灯
    1.下列举措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理念的是(  )A.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D.焚烧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
    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完成下列表格)
    将两只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调节平衡,把一瓶CO2气体倾倒在一侧的烧杯中,观察
    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向其中倒入入约1/3体积的水,拧紧瓶盖,振荡
    4.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没有排除CO2使纸花变红的可能
    6.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⑴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氢能储存在________(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H2O 通电 2H2↑+O2↑
    ⑵“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⑶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CO2+3H2 通电 CH3OH+H2O
    7.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 (1)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捉回收CO2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分离”环节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③“反应分离”环节分离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④CO2用途广泛,写出一种用途: 。 
    (2)CaO固体也可以捕捉回收CO2。研究表明CaC2O4·H2O热分解制得的CaO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CO2捕捉性能(CaC2O4·H2O热分解的中间产物有CaC2O4和CaCO3)。取1.46 g CaC2O4·H2O进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写出400~600 ℃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2O4·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46)  ②据图分析,CaO捕捉CO2的反应温度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800 ℃。 
    通常状况下是 色、 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CO+CuO ∆ Cu+CO2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现象: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注意: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死亡。
    1.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先加热CuO,再通入CO②玻璃管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③玻璃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④既防止CO污染空气又充分利用能源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3.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B.反应物Y可以用来检验CO2C.反应①不属于置换反应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4.用“W”形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5.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6.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化 学方程式是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 g)和CuO(2.0 g),混合 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1)由如图所示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________(选填序号)→尾气处理。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 (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 (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 
    装置③前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③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CuO 加热 Cu+CO2
    7.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Ⅰ.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结束后,应 (填序号)。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验证。(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3)B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其作用为 。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 。(5)实验前,需检查 ;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 。(7)将1.44g炭和16.0g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Cu,理论上可生成 gCO。
    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Ⅲ.小组中吴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木炭与CuO反应时可能会生成Cu2O,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SO4。(8)请设计实验验证足量木炭与CuO反应后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变为蓝色,则样品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则样品中不含Cu2O
    Ca(OH)2+CO2 = CaCO3↓+H2O
    H2O+CO2 = H2CO3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方法①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方法②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相关课件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碳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刚石,疏松多孔,C60,化学性质及用途,不活泼,可燃性,还原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思维导图,铅笔芯,疏松多孔,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活泼,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变浑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非基本反应,能消耗CO2的反应,分类整理,密度比空气大,①澄清石灰水,②紫色石蕊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