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0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1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21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24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26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30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93711/0-169370087833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梳理 2--声现象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清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无规则,声源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_____停止,发声停止。(2)特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停止,发声停止。但传声并未停止,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1)形式:声音以___的形式传播著,我们把它叫做声波。(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_____;真空_____传声。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和_____有关,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m/s。(3)快慢:一般情况下,_____传声最快,_____传声较快,_____最慢。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形成回声。(2)辨别回声的条件:声人耳处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___m时,回声与原声音相隔大于0.1s。(3)应用:回声测距离:1/2vt。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或“×”如不正确,请在下面的空白处说明错误的理理由。
(1)讲话时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
理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 )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 )
(4)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
理由: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理由::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理由:如果人距离发声体太远,就听不到声音。
(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2)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空气的振动所产生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两个黄鹂鸣翠柳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_____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 500 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1)定义:声音的_____。(2)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则音调越___,频率越___则音调越低。(3)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_____。简称___,符号:Hz。(4)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20000 Hz。(5)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Hz的声。(6)次声波:频率低于___Hz的声。(7)波形图描述:
(1)概念:声音的_____。(2)决定因素a.物体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_____,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b.距离声源_____,响度越小。(3)波形图描述:
(1)概念: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2)决定因素: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3)波形图描述: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在总体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4.描述声音特性的常见词语:
(1)人们小声讲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 )
理由:声音的大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
(2)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 )
理由:声音的频率越高。其音调越高。
(3)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变小。 ( )
理由: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所以听到的声音越小。
(1)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4)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5)甲声音波形如图甲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乙中的哪一幅( )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提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单位赫兹。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可听声的频率在20~20 000Hz之间。
(1)原因a.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b.环保保护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2)噪声强弱的等级a.单位:分贝,符号为___。b.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3)控制噪声a.防止噪声产生:在______减弱,如:禁止鸣笛、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b.阻断噪声传播: 在___________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道路两旁植树等。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______减弱,如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头盔等。
(1)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 )
理由:从环保角度分析,如果乐器声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等,则属于噪声。
(2)“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 )
理由:“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为控制噪声对考生考试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控制噪声无关的是( )A.禁止考场附近的汽车鸣笛 B.不允许考场旁的建筑工地施工C.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教室作为考场 D.播放英语听力时,监考员要避免发出声响
(2)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两名佩戴防护耳罩的起飞指挥员用“航母style”动作向舰载机歼-15飞行员下达起飞指令。指挥员佩戴保护耳罩是因为舰载机起飞时所发出声音的( )A.响度很大,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了噪声]B.音调很高,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了噪声C.响度很大,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了噪声D.音调很高,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了噪声
(3)下列实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5)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Hz~20 000 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___________减弱噪声。
1.如图所示,拨动琴弦时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传播到观众耳中的;当演奏者用力拨动琴弦时,琴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分别拨动粗琴弦和细琴弦,琴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2.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最后声音消失。此现象说明真空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说明光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____产生的;钢尺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的振动频率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钢尺发声的音调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4.如图所示,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敲击时“水瓶琴”是由于_____振动发声的;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
5.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发出声音,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此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
6.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禁止鸣笛”标识: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这是在_______控制噪音,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小噪声的_____(填声音的特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拓展变式,振动频率,拉二胡,声源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二 声现象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声现象》总复习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导航,夯实基础,中考题型,真题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