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1页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2页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黄河流域,该省区所在地是,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A组 基础练


    (2021·浙江·三模) 若尔盖湿地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几十年人类在该地区大规模开挖沟渠,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下图为2016年不同坡向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无坡向区域,植被覆盖度最小 B.有坡向区域,坡度越陡,植被覆盖率越高
    C.有坡向区域,北坡的植被分布相对较少 D.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光照、温度等有关
    2.近几十年来,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急剧退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②人工沟渠引排水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 ④沙质沉积物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C
    【分析】
    1.由图可知,无坡向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最小,A错误;15°〜25°坡度的植被覆盖率最高,而25°〜35°坡度植被覆盖率低于前者,B正确;北坡为背风坡,植被分布相对较少,C错误;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影响,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2.气候干暖使区域蒸发量增加,导致湿地面积退化,①正确;由材料可知,人类在该地区大规模开挖沟渠引排水,也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②正确;由材料“若尔盖湿地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部”可知,该区域生态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围湖造田,且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③错误;受自然和人为原因影响,近年来该湿地分布区荒漠化加剧,沙质沉积物增多,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和泥沙沉积;人为原因主要分析人类过度开发的具体表现。
    (2022·浙江·模拟预测)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能源、生物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下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体现在( )
    A.高寒气候为主,环境承载力大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水运发达 D.流域自然资源贫乏,多贫困区
    4.黄河流域( )
    ①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②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③农业区加强农田整治,修建陡坡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④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B 4.B
    【分析】
    3.黄河流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错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B正确;黄河几乎没有航运职能,C错误;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D错误。所以选B。
    4.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应该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②④正确。修筑陡坡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所以选B。
    【点睛】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的地区,黄河下游地区的水患问题,根在上游,要想治理好黄河,必须上下游地区之间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2020·浙江·天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与成因构成图(单位∶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该省区所在地是(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黄土高原
    6.关于该省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冻融严重 B.春夏升温快,蒸发强,盐碱化严重
    C.以平原为主,风力强劲,风蚀严重 D.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水蚀严重
    【答案】5.B 6.B
    【分析】
    5.表中信息表明,该省区荒漠化成因以风蚀作用为主(83.9%),水蚀作用比重较小,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相似,因此该省区所在地应是西北地区,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荒漠化成因中冻融作用仅占5.2%,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冻融作用频繁,排除A。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水蚀作用明显,且耕地比重大,草地比重小,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D。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省区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高,冻融作用主要不是海拔高所致,主要是气温变化大而导致,A错误。西北地区大陆性强,春夏升温快,蒸发强,在相对低平地区,地下水水位较高的的地区,容易导致盐碱化,B正确。西北地区以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为主,不是以平原为主,C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少,全年降水稀少,且黄土分布较少,因此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不是当地水蚀严重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有关知识。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现象。
    (2022·浙江·模拟预测)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面不属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 )
    A.大水漫灌 B.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
    C.地下水位埋藏深 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8.与单一种植春小麦相比,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及原因( )
    A.小 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B.大 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
    C.大 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D.小 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答案】7.C 8.D
    【分析】
    7.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之后,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受地面蒸发旺盛影响,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水分蒸发后,水中盐分会在地表积累,造成盐碱化。因此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与大水漫灌、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有关。和地下水位埋藏深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8.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碱化,D正确。可以增加绿色覆盖密度,不能改良土壤结构,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2021·浙江·模拟预测)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9.D 10.C
    【分析】
    9.注意“生态功能”,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属于经济效益;热带雨林闷热潮湿,不是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②③错误。热带雨林可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0.热带雨林区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植体内,所以植被一旦破坏,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C正确。生物残体分解快、植物生长速度快、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不是其脆弱的表现,A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连续不间断的生长,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土壤自身很少养分积累和补充,再加上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使得土壤中营养成分很少,而成为贫瘠的土壤。
    11.(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该区域输入黄河泥沙曾占山西省入黄泥沙2.7亿吨中的八成以上,恶劣的生态环境曾经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图1为吕梁市位置示意图。表1为吕梁市人口数据,图2为吕梁市气候资料。
    材料二: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上升到2019年的28.6%,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以枣、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

    项目
    2010年
    2020年
    劳动人口(15-59岁)
    63.58%
    57.66%
    自然增长率
    9.8‰
    4.25‰
    常住人口
    372.7万人
    328.6万人
    城市化水平
    37.91%
    53.31%

    (1)分析吕梁市入黄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吕梁市能实现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的有利条件。
    (3)说明森林覆盖率增加对吕梁市脱贫致富的影响。
    【答案】
    (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固土能力差;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2)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合植树造林,荒山面积广大,有植树造林的空间;人口减少,粮食需求量减少,退耕还林面积大;;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市场对水果等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耕地改成果园,增加了林地面积。
    (3)有利于劳动力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土壤肥力增加,单位土地产值提高;经济林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自然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增加旅游收入。
    【分析】
    本题以吕梁市生态环境治理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水文、植被、土壤、气候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人地协调观。
    (1)图1显示吕梁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严重;材料二显示1979年本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4%,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差;图2显示该地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强度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分散,容易遭受流水侵蚀。
    (2)能实现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一是有可以绿化的土地——雨热条件可以满足林木的生长,荒地面积大、退耕还林力度大,二是退耕劳动力减少,减少耕种面积,实现退耕还林成为可能;三是有一些退耕还林是增加了以果树为代表的经济林,加上政府的补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森林覆盖率增加的有利条件。材料二显示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说明本地植树造林的空间较大;2010年常住人口有372.7万,2020年常住人口有328.6万,并且城市化水平由37.91%升高到53.31%。本地区人口减少对粮食的需求减少,加上农村人口减少,为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林果的种植面积随之增加;本地黄土深厚、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是造林成功率较高的重要自然条件。
    (3)脱贫致富是我国近几年大力推行的一项政策措施。该地退耕还林后,可以该善当地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或利于招商引资,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可以腾出更多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减轻了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随之提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经济林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12.(2021·浙江丽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1为新疆荒漠化分布图。

    材料二:实践证明,植被治沙是目前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干旱地区应“适度植树”,以灌木为主,灌草结合。沙拐枣(图2),属灌木,多生于流动沙丘、沙砾质戈壁地带,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包裹在枝条的节间,主根可深至3米以下,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二三十米。

    (1)在塔里木盆地与周围高山的过渡地带,由于____(填外力作用)带来大量碎屑物质,再经过风力____和搬运作用,将细颗粒物吹走形成戈壁地貌。
    (2)与乔木相比,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中植被以灌木为主的原因。
    (3)说明沙拐枣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1)(流水)搬运 侵蚀
    (2)西北气候干旱,水分少,不利于乔木生长;灌木需水量少,易成活,且蒸腾量小,生态耗水少。
    (3)根系发达利于固定沙土;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速; 截留水分,利于植物成活。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和荒漠化的防治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在塔里木盆地与周围高山的过渡地带,由于流水搬运带来大量的碎屑物质,再经过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将细粒物吹走形成戈壁地貌。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不利于高大的乔木生长,而灌木具有耐旱、耐碱、耐风蚀、耐高寒等特性,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生命力强,需水量少,易成活,且蒸腾量小,生态耗水少,更有利于固沙,荒漠化防治效果更好,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3)沙拐枣发芽率高,生长快,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湿沙中的水分,利于固定沙土,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速;,截留水分,利于植物成活,沙拐枣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使其在荒漠地带防风固沙和生态环境治理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13.(2021·浙江温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局部简图。近年来,图中甲地推广无人机喷洒农药。

    (1)选择在____(填“白天”或“夜间”)进行无人机农药喷洒,可以____(填“增加”或“减少”)农药蒸发量,降低环境污染。
    (2)与甲地相比,分析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___
    (3)从水循环角度,指出丙地坡面上的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___
    【答案】夜间 减少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域面积较大,渔业资源丰富;地形起伏较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地处山谷,春、秋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
    【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点,黄土高原可以发展梯田农业和立体农业。
    【详解】
    (1)夜间气温低,喷洒农药可以减少蒸发,降低环境污染。
    (2)乙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河流流域面积大,渔业资源丰富。山谷与山坡之间地势起伏大,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山谷地区地势较低,两边地势较高,春秋季节可以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冷空气影响小。
    (3)坡面的植被可以起到截留雨水的作用。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总量减少,植被的阻挡也会导致地表径流流速降低。
    14.(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沙漠内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复合型沙山群。沙漠南部存在着多条断裂带,使沙山间形成大小一百多个内陆湖泊景观,冬季不结冰。当地对巴丹吉林沙漠积极进行治理,采取流沙地质机械压沙,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植物固沙等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

    (1)说明巴丹吉林沙漠成为流动性沙漠的原因。
    (2)简述巴丹吉林沙漠众多湖泊形成的原因。
    (3)试为巴丹吉林沙漠在治理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沙漠面积广大,沙漠流动空间大;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地表干燥疏松,沙源丰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地表植被稀少,对沙漠流动阻挡作用小;位于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
    (2)沙漠南部多断裂带;深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形成湖泊。
    (3)在沙漠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等绿色能源;充分利用沙山群、沙漠湖泊景观开发沙漠生态旅游;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治理流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植树种草,建防护林。(任答三点)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
    【详解】
    (1)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巴丹吉林沙漠成为流动性沙漠的原因要从基本条件、物质条件、动力条件和空间条件等角度来分析。从空间条件来说,据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面积广大,为沙漠流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物质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地表物质干燥疏松,为流动性沙漠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基本条件:深居内陆,距海远,全年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对沙漠的固定作用小,对沙漠流动的阻挡作用小;动力条件: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风力比较大,为沙漠流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2)本题考查湖泊的成因。根据材料“冬季不结冰”表明湖水不是来自地球表面,而是来自地球内部,“沙漠南部存在着多条断裂带,使沙山间形成大小一百多个内陆湖泊景观”,可推测,地球内部的深层地下水沿沙漠南部的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积水,从而形成湖泊。
    (3)本题考查荒漠化治理中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在沙漠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等绿色能源,一方面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另一方面改善当地农牧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人类获取薪柴对植被造成破坏;这里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复合型沙山群”“冬季不结冰”的“内陆湖泊景观”,都是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所以建议充分利用沙山群、沙漠湖泊景观开发沙漠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当地对巴丹吉林沙漠积极进行治理,采取流沙地质机械压沙,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植物固沙等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议继续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治理流沙,不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巩固治理成果;通过植树种草,建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B组 提升练


    1.(2021·浙江·高三开学考试)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题。

    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据图可知,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应为山地地形;据所学可知,甲地区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平整土地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侵蚀,但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 ①错误;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有利于减轻土壤侵蚀的危害,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②正确;造林种草可以恢复地表植被,有利于减轻土壤侵蚀的危害,③正确;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移民,不切合实际,④错误。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
    【点睛】分析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可以结合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然后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法律法规措施、监督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宣传教育措施等。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
    A.水资源丰富 B.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C.市场广阔 D.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
    3.目前国家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草场 B.天然林 C.湿地 D.水源
    4.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其原因是( )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 B.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 D.地势低平,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
    【答案】2.B 3.C 4.D
    【分析】
    2.本题考查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结合东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我国南方,降水比东北丰富,水资源丰富,故A错误; 东北有肥沃的黑土,平原面积广,土地资源丰富,故B正确; 东北地广人稀,市场需求量低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C错误;东北纬度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热量不足,故D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东北的湿地保护:三江平原为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国家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就是湿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适于机械化经营。该处人口密度低,粮食生产大多出售,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因此D正确;冬季严寒,病虫害少;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以及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与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无关,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商品化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查学生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区域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对东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的掌握情况,题目难度较低。
    (2020·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 下面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地7月份某日荒漠与绿洲近地面的风速与气温的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4条曲线中表示荒漠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据图可知( )
    A.14时的风向主要由荒漠吹向绿洲 B.绿洲一天中气温最低时风速最小
    C.荒漠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风向改变 D.荒漠的风速日变化幅度大于绿洲
    【答案】5.A 6.D
    【分析】
    本题考点:以我国西北地区为背景的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通过对比7月份某日荒漠与绿洲近地面的风速与气温的日变化的差异,可以获取植被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思维素质。
    5.依据相关知识,植被有调节气候,减小日温差,降低风速的作用,所以有植被覆盖的绿洲,日温差小、风速小,荒漠地区则日温差大、风速大。故4条曲线中表示荒漠的是①和③,故A选项正确。
    6.绿洲与周围的荒漠形成的温差会导致局部的热力环流。依据热力环流原理,14时的风向应由绿洲吹向荒漠,故A项错;由图可知,绿洲一天中气温最低时为5时左右,而风速最低在4时以前出现。故B项错;据图分析,荒漠中风向变化的时间应当发生风速较低的两个时刻,即:6时和20时左右。而不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16时,故C项错;据图2可知:荒漠的风速的日变化幅度大于绿洲,故D项正确。
    【点睛】荒漠里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很弱,气温日较差比较大。而荒漠中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比较多,空气湿度比较大,降水也比较多;由于含水量比较大的土壤的热容量比较大,并且由于蒸发和蒸腾对热量的调节,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小。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历史上,南海子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南海子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等含毒物质和杂质
    ②调节北京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北京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面关于南海子湿地的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 )
    A.改善农业环境发展水产经营 B.恢复湿地重现京南水系
    C.恢复历史风貌发展特色旅游 D.助力城乡建设带动京南发展
    【答案】7.B 8.A
    【分析】
    7.“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南海子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城南,可排除④;湿地的作用表现在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等含毒物质和杂质、调节北京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①②③选项符合湿地的功能。B正确。故选B。
    8.南海子公园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发展农业,经营水产业,会破坏湿地的功能,不可取,A符合题意。恢复湿地重现京南水系、恢复历史风貌发展特色旅游、助力城乡建设带动京南发展是合理的发展方向,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湿地不能大面积或全部发展水产,城市湿地应该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环境改善功能,为城市服务。
    (2021·浙江·模拟预测)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根据世界环境保护机构的统计,每年有大约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廉价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了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是( )
    A.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B.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
    C.维护生物多样性 D.是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10.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生态旅游②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③开辟大型农牧场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9.B 10.A 11.A
    【分析】
    9.注意材料“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廉价的手段”,这句话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可释放氧气,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故选B。ACD均是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但是材料那句话并未体现,故选B。
    10.热带雨林遭破坏,会导致其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①正确;雨林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减弱,会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②正确;雨林减少会导致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速率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加剧,③④正确;故选A。
    11.开发雨林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保护,因此可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可促进雨林更新,防止采育失调,①②正确。开辟大型农牧场和采伐亚马孙雨林而无节制都会加剧雨林的破坏,且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矛盾,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定逻辑分析能力,需要结合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12.(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自2021年3月14日夜间开始,我国北方出现近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多地沙尘弥漫,3月15日傍晚沙尘天气逐渐减弱。此次沙尘天气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千米,沙尘主要源于蒙古国。下图示意两个不同时刻的沙尘分布区域。

    (1)与往年同期相比,推测蒙古国2021年3月中旬之前的天气特征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根据沙尘的来源,说出此次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形成过程。
    (3)从草场建设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地区防治沙尘暴的措施。
    【答案】(1)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此次沙尘天气强度大、影响范围广,说明沙源地(蒙古国)3月中旬以前表土大量解冻、干旱缺水且疏松裸露。疏松裸露的地表可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沙源。
    (2)受冷锋影响,受偏北风吹拂,沙尘由西北向东南(由西向东)被输送到华北地区。
    (3)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控制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退耕还牧。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北方出现近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为材料,涉及荒漠化产生的条件、过程、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由材料信息“自2021年3月14日夜间开始,我国北方出现近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多地沙尘弥漫”可知,由于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气温较往年气温高,地表表土才会大规模解冻;蒸发旺盛,干旱缺水,裸露土质疏松,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沙源,说明降水较往年偏少。
    (2)由图示信息可知,此次沙尘暴沙源来自蒙古国,因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蒸发旺盛,冻土解冻,裸露于地表,土质疏松;此时沙源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地表沙尘随上升气流被卷入高空中;受蒙古一西伯利亚强冷高压南下影响,形成冷锋天气,出现大风和降温天气;沙尘被西北风携带至华北地区,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
    (3)从草场建设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地区防治沙尘暴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载畜量、人工草场、轮牧、退耕等方面分析;把草场保护列入法律,加大保护力度;因地制宜,控制载畜量,保护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减轻草场压力;改变生产方式,推广划区轮牧;退耕还草还牧,保护生态环境等。
    13.(2021·浙江杭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赛里木湖水草丰美,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所以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湖面平静,湖水迅速结冰将湖底上升气泡锁定在冰中形成冰泡。下左图为某区域略图,右图为2021年1月某游客拍摄的雪后赛里木湖冰泡景观。

    (1)赛里木湖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区,其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2)简析赛里木湖成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原因。
    (3)说明赛里木湖冰泡的形成原因。
    【答案】(1)西北干早半干早、大气降水、冰川融水
    (2)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带至賽里木湖,因距大西洋远,且途中受地形阻挡,大西洋水汽难以再往东。
    (3)地势高,气温低;地形阻挡,风速小,湖水流动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区域内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侧重考察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
    (1)我国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赛里木湖位于我国新疆,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其水源主要来自春夏季天山冰雪融水和微弱的西风气流带来的大气降水。
    (2)赛里木湖位于天山西北部,从纬度位置看,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带至赛里木湖,由于赛里木湖深居内陆,距大西洋较远,且亚洲中部地势高,高原山地广布,受地形阻挡,大西洋水汽难以再往东。
    (3)据题意,赛里木湖冰泡是由于湖底上升气泡迅速被锁定在冰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低及变化迅速,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受冬季风影响,气温骤变;湖底生物资源丰富,生物死亡后形成的沼气上升;风速小,水体流动慢,气泡消散慢。
    【点睛】分析冰泡成因主要从气泡来源及气温等角度分析。
    14.(2022·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大理古城位于洱海之滨,地表多为洪积冲积物所覆盖,古城西部现存部分水碓、水石磨等古代生产工具。苍山十八溪指发源于点苍山,自西向东汇入洱海的十八条溪流。近年来,部分溪流实施了河道硬化工程。河道硬化就是将自然河道的土质河床,用混凝土板或者石块铺砌,成为人工硬河床。图1为苍山十八溪分布示意图,图2为河道硬化景观图。

    (1)苍山十八溪因降水分布________,流速________,水土流失严重。
    (2)说明苍山溪流对大理古城形成的作用。
    (3)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河道硬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1)集中 快
    (2)提供水源;上游流速快,提供水力;便于防卫;在洱海西岸形成洪积平原。
    (3)河道硬化,下渗减少,流速加快,洪灾危险增加;溪流中生物减少,自净能力减弱。
    【分析】
    土壤侵蚀速率与降水强度呈正相关。河流在城市发育早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城市地表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得到保证;城市交通尤其是水运便利;古代城市临河利于防御。河道硬化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导致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
    【详解】
    (1)考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苍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地势落差高,流速快,水土流失严重。
    (2)考查河流对城镇的影响,苍山溪流为古城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河流堆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运交通便利;河流流速较快,为城市提供水力资源;城市发育早期,有利于抵御外敌,提供良好的天然防护等。
    (3)考查河道硬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河道硬化会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硬化的河道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原先生长在岸坡和河床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断开,使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得河道的部分生态功能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自清自净的功能下降,水质变差。加剧水草的生长,河水水质变臭、变差;河水下渗减少,流速加快,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等。
    15.(2021·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下图为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下表为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
    站名
    吉迈
    贵德
    兰州
    河口镇
    三门峡
    花园口
    洛口
    利津
    含沙量(kg/m3)
    0.1
    2.5
    2.7
    6.8
    42.8
    27.5
    25
    24
    (1)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地下水位_________(高/低),当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当地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最突出的季节是_________。
    (2)描述黄河不同河段含沙量空间变化的特点。
    (3)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1)高;土壤盐碱化;春季
    (2)从吉迈到三门峡含沙量越来越大,从三门峡到利津含沙量越来越小;中下游含沙量大于上游。
    (3)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扩大林牧业比重/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单产;整土地/缓坡修梯田,减少坡面径流;免耕、少耕,覆盖薄膜等,减少土壤流失。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分布及含沙量情况为材料,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等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
    (1)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雨季未来,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下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
    (2)从表格里不难看出各水文站含沙量变化,从吉迈到三门峡由0.1增加到42.8,然后从三门峡到利津减少到24,所以是先增加后减少,三门峡及以下河段含沙量总体高于以上河段。
    (3)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农业生产方面,提高单产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林草种植比重,提高植被覆盖率;平整土地,修建高标准梯田,主要的是减缓坡度,减少坡面径流侵蚀;免耕和少耕覆盖薄膜主要是减少不合理开垦带来的风力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相关试卷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共33页。

    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黄河流域,该省区所在地是,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0 工业生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10 工业生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疆发展电解铝产业的优势是,该地最适宜引进新社区的工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