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74443/0-16932712447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74443/0-16932712448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74443/0-16932712448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
【方法指导】
1.湿地
蒸发:什么什么原因,蒸发量⼩(热量、风)
降⽔:什么什么原因,降⽔量⼤(考虑⽓候)
地表径流:多条地表径流的交汇;
地势:什么原因,排⽔不畅;(地平或者低洼)
下渗:什么原因,⽔分不利于下渗(冻⼟,淤泥质的⼟壤)
2.盐场
蒸发:什么什么原因,蒸发量⼤(热量、风)
降⽔:什么什么原因,降⽔量⼩(考虑⽓候)
地势:什么原因,排⽔不畅;(地平或者低洼)
下渗:淤泥质海滩,海⽔不易下渗
3.盐湖
蒸发:什么原因,蒸发量⼤(考虑温度海风);
降⽔:降⽔相对较少;
地表径流:⼏乎⽆地表径流的汇⼊,稀释作⽤差
沟通:地形封闭排⽔不畅,与外界海⽔沟通不畅
【拓展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01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大型咸水湖及周围盐沼和草甸组成。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近30年来因农业垦荒截水,玛纳斯河完全断流,湖区大多已变成干涸的盐地和盐漠。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简述玛纳斯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玛纳斯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4)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冰雪融水,河水泛滥 (2)改善绿洲小气候,使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涵养水源,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蓄水调洪;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够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长快,农业垦荒截水,生产生活过度用水 (4)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1)湿地是地表长期积水形成的,其形成和地形、气温、水源、降水等因素有关。该地位于天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水易泛滥,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造成地表积水;该地纬度较高,夏季之外的季节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易形成湿地。
(2)湿地的生态作用可从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等方面分析。
(3)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做出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自然原因;而大量用水则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人为原因。
(4)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应结合成因回答,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湖泊面积萎缩既自然环境变化有关,又和大量用水有关,因此应对措施应主要从减少用水方面入手,可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做出回答。
2.读“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2)试分析长江中游湿地的形成原因。
(3)列举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湿地面积快速萎缩;原因: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人类过量用水。
(2)降水量大;河湖众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黏重,不易下渗。
(3)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加剧;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1)考查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据图可知,湿地面积快速萎缩。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人类排放污染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下渗,地势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密布,地表水丰富;地势地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出;土质黏重,下渗较慢。
(3)考查湿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湿地的功能包括调节径流、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功能。当湿地面积减小,导致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加剧;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
【点睛】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
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
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
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海玉树州囊谦县,其地质构造属唐古拉褶皱区,位于两条西北偏西向的断裂带之间,卤水盐储量丰富。该县的白扎盐场位于澜沧江支流扎曲河畔,所产盐品质高且具有一定的药效。目前盐场仍沿用“引盐泉水入盐畦,风吹日晒后自然结晶”的传统工艺制盐。
近年来,随着交通改善,外来盐的进入,盐场受到一定的影响。2018年8月,青海省某副省长到该县调研,要求白扎盐场在继续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推测白扎盐场引用的盐泉形成过程。
(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白扎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3)结合材料,为重振白扎盐场提出可行的对策。
【答案】(1)位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褶皱、断裂发育,富含盐分的地下水在压力作用下,沿岩石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盐泉。
(2)位于河谷地带,相对平坦开阔,由于开辟成盐畦,且地势较低,有利于引盐水入盐畦,位于青藏高原,晴天多,光照充足,风力强劲,有利于卤水蒸发。
(3)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开发药用盐等相关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保留传统采盐工艺,开发盐田旅游业,挖掘盐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任答3点)
【解析】(1)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其地质构造属唐古拉褶皱区,位于两条西北偏西向的断裂带之间,卤水盐储量丰富”,说明白扎盐场位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褶皱、断裂发育。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富含盐分的地下水在压力作用下,沿岩石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盐泉。
(2)由材料可知,目前盐场仍沿用“引盐泉水入盐畦,风吹日晒后自然结晶”的传统工艺制盐。因此白扎盐场形成的有利地形条件应与盐畦的修建、引水入盐畦,风吹日晒强烈有关。读图可知,白扎盐场位于河谷地带,两岸地形平坦,利于修建盐畦。河谷地势较低,有利于引盐水入盐畦。白扎盐场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地势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风力强劲,有利于卤水蒸发。
(3)由材料可知:白扎盐品质高且具有一定的药效,采用传统工艺制盐,萎缩是因为外来盐的进入;当地政府要求白扎盐场在继续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继续保持传统工艺”,应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寻找新的增长点”,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药用盐等相关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保留传统采盐工艺,开发盐田旅游业,挖掘盐文化。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吉兰泰盐湖是我国大型内陆盐湖之一,整个盐湖呈椭圆形盆地,盐层平均厚度3-5米,总储量一亿一千四百多万吨,这里出产的食盐,通称“吉盐”,以颗粒大、杂质少、味道浓等特点闻名遐连。
材料二目前,吉兰泰盐湖湖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地下水位迅猛下降,导致盐湖资源量减少、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提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材料三吉兰泰盐湖位置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
(l)推断吉兰泰盐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分析“吉盐”杂质少、味道浓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湖中盐层形成的气候条件。
(3)针对目前吉兰泰盐湖湖区出现的问题,对盐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无河流流入;地势低洼,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所以吉兰泰盐湖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溶解盐分多,水质较好;在盐层形成时期,吉兰泰盐湖所处地区人口稀少,污染小。
(2)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高);大气干燥,湿度小;多大风。
(3)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治理荒漠化;提高生产技术,对湖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利用独特的盐湖景观和生产工艺发展科普旅游、工业旅游等。
【解析】(1)读图,该地位于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无河流流入。吉兰泰盐湖是我国大型内陆盐湖之一,地势低洼,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所以吉兰泰盐湖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溶解盐分多,水质较好,杂质少。在盐层形成时期,吉兰泰盐湖所处沙漠地区,人口稀少,污染小。
(2)盐层平均厚度3-5米,盐层形成时期,该地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沙漠地区大气干燥,湿度小,多大风,利于水分蒸发,盐分积累。
(3)目前,吉兰泰盐湖湖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地下水位迅猛下降,导致盐湖资源量减少、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提高。今后可持续发展,针对沙漠面积扩大问题,应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治理荒漠化。针对资源减少,成本提高问题,应提高生产技术,对湖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独特的盐湖景观和生产工艺发展科普旅游、工业旅游等。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犹他州西北部的大盐湖是北美洲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盐度高达150‰-288‰。大盐湖四周群山环绕,常年积雪,西面是沙漠,东部和南部接纳贝尔河、乔丹河和韦伯河。湖水无出口,湖水流失主要是因为湖泊的自然蒸发。盐湖城海拔1320m,它的冬季很长,降雪期从11月初到次年4月中旬,平均总积雪量160cm,而盐湖城附近分水岭山区平均的积雪厚度可达1270cm。下图为大盐湖位置图及盐湖城多年平均降水量、积雪量统计表。
(1)分析大盐湖盐度较高的原因
(2)指出大盐湖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3)分析盐湖城成为冬季滑雪胜地的自然原因。
【答案】(1)该湖地处高原盆地,地形闭塞,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水不断减少;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2)分布特征:东南部(或东部)盐度低,西北部(或西部)盐度高。 原因:东部和南部注入径流多,对盐度起到明显的稀释作用。
(3)该城临近大盐湖,水汽来源丰富;冬季地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多降雪;纬度较高,冬季积雪时间长;位于山谷地区,风速较小;地形起伏和缓,适合滑雪道建设。
【解析】(1)由题干可知该地属于“北美内陆”,由图可知,该处周围海拔高,所以该区域位于内陆高原盆地,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蒸发大于水源补给,湖水不断减少;此外,题干告知“湖水无出口,湖水流失主要是因为湖泊的自然蒸发”,所以,盐分随河流流入湖泊却因无外泄河道而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大盐湖盐度较高。
(2)由题干“西面是沙漠,东部和南部接纳贝尔河、乔丹河和韦伯河”、“湖水无出口”可知,东部和南部有河流汇入大量淡水稀释,因此湖泊盐度较低。
(3)滑雪场必备条件有两个:积雪和场地。由图可知,该地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适宜滑雪面积大;由“盐湖城海拔1320m,它的冬季很长,降雪期从11月初到次年4月中旬,平均总积雪量160cm”以及表格信息可知,该地积雪时间长,积雪量大。读图可知,该城市临近大盐湖,水汽来源丰富;冬季该地盛行北风,大盐城位于湖泊南岸,背靠高山,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加之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所以该处冬季降雪量大。位于山谷地区,风速较小;最后,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山谷地区,地形闭塞,风力较小,利于滑雪。
【点睛】1、影响湖泊盐度的因素:降水、蒸发、河流的淡水补给、有无外泄河道等。
2、滑雪场建设的条件:气温低、水分充足,积雪量大;风力小,利于滑雪;地势起伏小,适宜滑雪的场地面积大。
专题60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60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7页。
专题59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港口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59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港口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
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57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湿地盐场盐湖的成因分析(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