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4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人口迁移的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4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人口迁移的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专题44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人口迁移的意义【方法指导】 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拓展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迪拜人口结构是约17%的人口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 人约占40%,巴基斯坦人约占15%,孟加拉人约占10%,其他人约占18%。材料二 阿联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但是该国到处是绿树成荫,乌语花香。被誉为“沙漠中的绿洲”。材料三 迪拜作为区域金融、航运中心,油气资源日渐枯竭,电力供应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天然气发电。2016年12月迪拜启动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这是建设中的中东地区首座清洁燃煤电站,该项目云集了设计、制造、建造等多领域的中国企业,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地区首个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项目,具有强烈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下图为迪拜位置示意图及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1)指出迪拜人口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2)阿联酋气候干旱,但迪拜被誉为“沙漠中的绿洲”,请分析成因。(3)简述迪拜建设清洁燃煤电站的主要原因。【答案】(1)石油工业发达,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对年轻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了附近邻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国际劳工远远超过了本国人口的总量。(2)加强绿化建设或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采用喷灌或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3)迪拜作为区域金融、航运中心,电力需求量大;资金雄厚;发展清洁煤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电力稳定供应;调整能源结构,促使能源多元化。【解析】(1)“迪拜人口结构是约17%的人口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这主要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该地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并且对年轻劳动力需求量大,所以对邻国劳动力具有很大的吸引作用,导致附近邻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2)阿联酋气候干旱,但迪拜被誉为“沙漠中的绿洲”,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该国到处是绿树成荫,乌语花香”,表明该国加强绿化建设或植树造林;该国紧邻波斯湾,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水资源;采用喷灌或滴灌技术进行农业灌溉,减少浪费,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在生产和生活中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3)迪拜作为区域金融、航运中心,电力需求量大;清洁煤发电,资金投入高,迪拜有充足的资金;发展清洁煤电,污染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油气资源日渐枯竭,电力供应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天然气发电”,发展清洁煤电,可以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增加煤炭能源种类,可以调整能源结构,促使能源多元化,减少对某些种类能源的依赖。2.阅读材料和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材料二 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1.2亿。(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答案】(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迫切。【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原因的相同点,都是因为城乡间经济差异,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是受教育水平和家庭背景不同,第一代农民工学历低,家庭子女多,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农村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水平较高,主要是独生子女,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吸引劳动力人口迁入。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利于农民外出务工。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城市收入高,生活条件好,是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迫切,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1)分析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2)推测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3)分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对海南岛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冬季气温(持续)较高;冬季白昼时间较长,多晴天,阳光充足;四面环海,空气湿润;雾霾少,空气质量优良,利于老人身体健康。(答到其中3点即可)(2)东方市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空气干燥;东方市生态脆弱,森林植被少,空气中氧含量较低;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答到2点其中即可)(3)夏半年候鸟老人北回,导致经济萎缩;经济对省外(候鸟老人)依赖严重,经济发展不稳定;(老人到来前,为获取高额利润)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老人回归后)因客户较少导致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答到其中3点其中即可)【解析】(1)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主要是气候。我国东北和北京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从图中可读出,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老人过冬。海南岛纬度低,冬季白昼时间较长。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多晴天,阳光充足。海岛四面环海,空气湿润,空气质量优良,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2)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可能是东方市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也可能是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森林植被少,空气中氧含量较低。可能是当地宣传力不够,知名度不高。(3)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使海南岛夏半年会出现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夏半年经济萎缩,经济发展不稳定 。资源利用率不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总体持欢迎态度。材料二 下左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下右图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说出目前德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2)从人口角度评价大量难民涌入对德国造成的影响。(3)叙利亚难民主要避难的国家是土耳其,简析与欧洲国家相比该国吸引难民的优势。【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2)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3)距离近,路费少;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解析】(1)目前德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是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2)从人口角度看,大量难民涌入对德国,对德国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压力,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利影响是可能影响社会安定。迁入人口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压力。大量人口迁入,会加重社会负担。(3)叙利亚难民主要避难的国家是土耳其,与欧洲国家相比,叙利亚吸引难民的优势是距离近,路费少,迁移路途上困难少。陆上临国,走陆路迁移,易于到达。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下表为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省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安徽10.53四川12.76辽宁10.22江苏12.25广西9.29天津11.46浙江9.2山东10.98河南8.93上海10.64北京8.58湖南10.57广东7.24 (1)据图概括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原因: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3)差异: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四川省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省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原因: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解析】(1)图中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图中斜线右下方的省区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斜线左上方的省区情况则相反,多为内陆经济欠发达省区。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影响。(2)结合材料,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比重大,很多省份超过了10%,人口老龄化严重,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从人口出生率、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人口寿命延等反面进行分析。(3)结合表格中四川省和广东省的数据,可知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四川省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省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的原因主要从两省的人口迁移的方向、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50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湿地的生态意义(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50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湿地的生态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48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资源调配的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