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0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湿地的生态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50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湿地的生态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专题50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湿地的生态意义【方法指导】1.湿地的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
2.人工温地对城市的作用1)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缓解城市“热带效应”,调节城市气候;3)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3.日益减少的湿地【拓展练习】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海拔1875~2106m,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据图判断西大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2)从地势、地貌景观等角度列出甲断层的存在依据。(3)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答案】(1)西南流向东北据图判断,南北为山地,中间夹有盆地,总体南高北低,西大河从西南向东北流,汇入金川峡水库。(2)断层线两侧地貌景观明显差异,北部多山地和丘陵,南部为盆地、平地和山地,中间存在线状突变区域;湿地大致呈带状分布,是地下水的出露区域,说明有断层存在。(3)湿地位于金川峡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等,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解析】(1)流向:西南流向东北。理由:据图判断,南北为山地,海拔高,中间夹有永昌盆地,地势总体南高(南最高山3782米)北低(2301米),据此判断,西大河发源于西南,流向东北流,汇入金川峡水库。(2)存在依据:甲断层线两侧地貌景观差异十分明显,北部多山地和丘陵,地势比较高,南部为盆地、平地和山地,中间存在一条线状突变区域;永昌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湿地大致呈带状分布,是断层导致地下水的出露区域,说明有断层存在。(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的美称。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还可以发挥减轻环境污染的功效。意义:湿地位于金川峡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蓄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确保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保证库容量;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等,净化了入库的水质,提高水库的供水能力。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冬虫夏草又叫中华虫草,是青藏高原独有的虫和草结合在一起生长的珍稀野生奇特物种,一般3~5年才能长成,且温度高于20℃就不能生长;主要长在海拔3000~5000m的阴坡、半阴坡的灌木、草甸中。青海虫草产量大,占我国总产量的60%~70%,主产区为玉树自治州和果洛自治州。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大军”进入青藏高原采挖虫草。下图为青海省略图。(1)推测目前三江源地区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2)说明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答案】(1)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涵养水源、保障水质;防止水土流失;防止草场退化和沙化;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解析】(1)由于过度放牧,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掠夺性开发资源,乱采滥伐,过度樵采,造成水土流失;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修复植被,增强涵养水源、保障水质;减少过度樵采,防止水土流失;退牧还草,防止草场退化和沙化;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恢复湿地面积,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3)请从生态环境效益和物质生产功能角度说明对该湿地保护性开发的理由。【答案】(1)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下降较小或略有下降),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7.月中旬后为零,地表积水干涸。(2)特征: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影响: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3)生态环境效益;降解污染物;蓄水;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物质生产功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位置、形态、疏密、等级等方面考虑。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由图可知,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地表积水干涸。(2)图中显示,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是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该变化会导致湿地退化,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多样性减少,其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生态功能下降,湿地可能被开垦为耕地。(3)本题考查湿地的功能。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山脉南麓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全长610千米的开都河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而这座大湖本身又是下游孔雀河的源头。博斯腾湖年均潜在蒸发量可以达到1800毫米,而年均降水量则不足100毫米,因此湖水本身的盐度平衡主要受河流和气候影响来维持。1958年,博斯腾湖湖水的盐度只有0.39克/升,但随后由于开都河流域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部分河水被引至灌区用于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又随着河流排入博斯腾湖,这座淡水湖的盐度迅速增高,最高达到接近2克/升,变成了微咸水湖。图甲示意博斯腾湖周边地域(右下小图示意沙漠盐池附近地质剖面),图乙示意1958~2010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1)概述开都河、孔雀河及湖区气候在影响博斯腾湖盐度平衡中所起的作用。(2)推测2001年以后博斯腾湖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主要人为原因。(3)对于博斯腾湖流域是否应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存在争议,请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理由。【答案】(1)开都河向博斯腾湖注入大量淡水,从而降低博斯腾湖盐度;孔雀河河水由博斯腾湖流出,对博斯腾湖起排盐作用(降低湖水盐度);湖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增加了湖水的盐度;三者共同维系着博斯腾湖的盐度平衡。(2)湖水含盐量逐年增加。上游河流截流建设水利工程(引水),下游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加大出湖水量,引起湖水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盐度逐年升高;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也使湖泊中盐分增多。(3)赞成。理由:修建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河道调蓄能力,满足人们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等需求;可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或不赞成。理由:修建水利工程会导致水文条件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工程兴建会导致人口迁移、土地利用形式的改变等。【解析】(1)开都河、孔雀河及湖区气候在影响博斯腾湖盐度平衡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从图可知,开都河注入博斯腾湖,开都河注入大量淡水可以降低博斯腾湖盐度;而博斯腾湖作为孔雀河的源头,博斯腾湖湖水由孔雀河流出,对博斯腾湖起排盐作用(降低湖水盐度);地处内陆,湖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增加了湖水的盐度;三者维系着博斯腾湖的盐度平衡。(2)2001年以后博斯腾湖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趋势:湖水含盐量逐年增加。主要人类原因:上游河流截流建设水利工程(引水),下游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使入湖水量减少,盐度上升;孔雀河流域用水量增大,加大出湖水量,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盐度逐年升高;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也使湖泊中盐分增多;开都河灌溉用水又随着河流排入博斯腾湖,使淡水湖的盐度迅速增高。(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表明态度后阐释理由即可。赞成流域内修建水利设施,可从水利工程有利影响作答,如水利设施具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水利工程具有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不赞成可从水利工程的修建难度大和不利影响作答,包括水利设施改变区域水文特征,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部分居民点和农田,导致生态移民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容量既与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量有关。当土壤水位较低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因此也导致了土壤有机物的损失。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数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8--29.55克/千克,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克/千克)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克,/千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湿地的原因。(2)根据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原理和趋势。【答案】(1)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①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②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2)原理:碳汇聚的过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则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趋势: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解析】(1)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三江平原纬度高,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洞庭湖湿地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输入生物残体更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多。黑河地处内陆,水热条件不如东部季风区,植物状况较差,有机质循环差。(2)由材料“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可推测出土壤积水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因此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湿地退化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量增加,有机碳含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50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湿地的生态意义(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49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森林的生态意义(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6页。
这是一份专题49 地理意义类综合题之森林的生态意义(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