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课之文化常识课件PPT
展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二首》
及笄:指女子年满15岁。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上山采蘼芜 佚名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三从四德“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封建伦理道德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
七出 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又叫“七去”“七弃”,是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一、成长篇二、求学篇三、仕途篇四、生活篇
¤束发:指青少年。束,捆,结之意。清以前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汉刘向 《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幼儿时期▲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 代指童年。▲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童年代称。▲总角:称童年时代。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 ▲黄口:十岁以下.
取名字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用来明贵贱,姓用来别婚姻。古人有名有字,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又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笈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四、生活篇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题型 依托文言文本考查
小试牛刀,真题体验
(2020新高考I卷)B.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B项,“东宫”出自必修五《陈情表》(李密)“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注释为: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选项表述正确。
(2018新高考I卷)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2015新高考Ⅱ卷)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必背)※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帝王的住所。选项正确。②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缺点、错误)漏。——诸葛亮《出师表》(必背)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空隙、缺口)处。——郦道元《三峡》→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④若不阙(侵损、消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如果不使秦国土地消减,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解析]①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注释为: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选项表述正确。
(2018新高考Ⅱ卷)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2018新高考Ⅱ卷)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注释为:京师指洛阳,洛阳是东汉的首都。②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③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选项表述错误
(2016新高考Ⅲ卷)D.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解析:长安和洛阳是古代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为著名的两大古都,古时称之为两京。①东汉的两京指首都洛阳和西汉旧都长安而言,称东西两京;②唐高宗显庆二年(657)以后,合称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为两京;③明自永乐以后称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为两京,选项表述正确。
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大部分是以教材为依托的,遇到的知识点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有时候会事半功倍。文化常识也应进行这样的教材语境关联。
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归纳总结一本必修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风俗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扩大或混淆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或混淆了官职职责范围。如误把工部的职责混淆到户部。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所有官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混淆考试级别名第: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人才。
1992年全国卷高考卷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
1995年全国卷高考卷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如2019年全国卷Ⅱ,“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中的“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是错误的,这里的“武”指周武王。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增加、减少或错误解释文化常识术语。考查文化常识术语解释时,人为地增加或减少解释内容,甚至故意进行错误解释,给考生增加理解上的难度。
也说“践祚”。“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错。《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皇帝即位。但要判断是否包含“武力打败”。.“。
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这是一份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解题要领,古代文化常识普查,随堂演练一,随堂演练二,随堂演练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文言文文化常识-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言文文化常识-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姓名称谓,典章制度,职官沿革,历法乐律,礼俗习俗,天文地理,宫室建筑,不能称宰相为殿下,姓氏称谓,年龄称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闯关图,真题演练,直击高考,姓名称谓,孟姜女姓什么,少数民族为氏,瓜尔佳氏,拓跋氏,以居住地为氏,郑西门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