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中国古代经济与生活(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68991/0-16931818287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中国古代经济与生活(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68991/0-1693181828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中国古代经济与生活(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68991/0-16931818287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中国古代经济与生活(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中国古代经济与生活一、选择题 1.《韩非子》中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大意是,上古时候……民众经常生病。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人类( )A.发明文字,记载历史 B.懂得用火,烧烤食物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D.居无定所,环境恶劣2.在新石器时代的后高老家遗址考古发现了粟、黍、水稻等炭化植物遗存。据此可知,这一遗址的古人类( )A.广泛种植水稻 B.没有狩猎技能C.进行农业生产 D.采集野果为生3.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A.铁制农具 B.司母戊鼎C.人面鱼纹彩陶盆 D.刻有文字的甲骨4.司母戊鼎采用组芯方法,用20多块陶范铸成;除双耳外,鼎器身与四足整体铸成。据此可知商朝( )A.青铜铸造工艺先进 B.农业技术创新C.青铜器种类多 D.商品经济发展5.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中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农具占38件,包括锄、镰、犁铧等整套农具。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铁器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B.铁器是当时主要的随葬品C.铁器牛耕当时普遍应用于生产D.铁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6.“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秦王颁布的这一措施最有可能得到哪一阶层的支持( )A.奴隶 B.诸侯 C.农民 D.守旧贵族7.秦朝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这会造成( )A.社会生产急剧下降 B.中央集权体制动摇C.秦朝刑罚更加严酷 D.农民赋税数量上涨8.汉武帝时,许多富商唯利是图,操纵物价,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9.都江堰、灵渠、翻车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具有的相同功能是( )A.运输 B.防洪 C.水运 D.灌溉10.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二、非选择题11.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前元二年(前178年)九月,汉文帝特别下诏,重申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减轻农民负担,规定当年田租减半。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文帝再次下诏,免除农民当年租税之半。——《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 曹魏时期,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开凿了为数众多的沟渠,自南而北,重要的有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新河、戾陵堨、车箱渠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早在汉代,西域传入的苜蓿、胡葱和胡蒜等就已成为中原农家菜园里的新成员;魏晋以后,来自异国的菜种更不断增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胡瓜(黄瓜)、胡荽(香菜)、菠菜等,至今仍是华北人民的家常菜。——《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材料三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到东晋后期,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和曹魏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其共同作用。 (2)材料二中,汉代以来华北蔬菜种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答案全解全析1.B 根据题干中的“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可知,当时的人类懂得用火,烧烤食物。2.C 根据后高老家遗址考古发现的炭化植物遗存,可知这一遗址的古人类已经进行农业生产。3.C 四个选项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人面鱼纹彩陶盆。4.A 题干材料反映商朝青铜铸造工艺先进。5.A 根据题干中的“其中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农具占38件,包括锄、镰、犁铧等整套农具”可知,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得到应用。6.C 根据题干中的“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并联系所学可知,秦王颁布的这一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最有可能得到农民阶层的支持。7.A 由材料中的“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可知,秦朝的兵役、徭役繁重,大量有劳动能力的人去服役,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的急剧下降。8.C 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9.D 都江堰具有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功能;灵渠具有灌溉和运输功能;翻车具有灌溉功能。因此它们具有的相同功能是灌溉。10.C 根据材料中的“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可知,当时江南地区开发加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多种经营。11.(1)西汉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曹魏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共同作用: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2)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丝绸之路开通后,黄瓜、香菜、菠菜等蔬菜,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任答一点即可)(3)表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手工业发展进步;商业和城市繁荣。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等。(4)统治者正确的经济措施;执政者的重视;生产技术和工具的进步;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宜的自然环境;物种的引进;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等。(任答三点即可)解析 (1)根据材料分别答出西汉和曹魏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概括回答其共同作用即可。(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表现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回答即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综合材料归纳回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卷14】专项综合全练七则-2022-2023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最新命题导向测试(部编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试卷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试卷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