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2课时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7665/0-16931301006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2课时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7665/0-16931301007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2课时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7665/0-16931301007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湘教版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99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十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90课时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1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3课时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4课时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5课时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82课时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学生用书湘教版
展开第82课时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必备知识梳理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1.认识耕地(1)概念:耕地是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________的土地。(2)类型:耕地通常分为________和旱地两类,旱地又分为________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资源绝对量____,人均不足。(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________。(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________,水土资源配置欠佳。(4)耕地____________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1.粮食的重要性(1)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____________。(2)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____________。2.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就(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较好地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2)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保证了居民____________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3.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思维拓展] 从供给和消费方面来理解粮食安全从供给方面看,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是有充足的粮食供给,其中,粮食生产量超过粮食需求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核心;粮食储备(调节粮食供给的时间分配不均衡)、流通(调节粮食供需的国内空间不均衡)、进出口贸易(调节粮食供需的国际空间不均衡)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补充手段,尤其在粮食生产量不足的情况下至关重要。从消费方面看,人们具有获取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的能力,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的粮食。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1.确保耕地数量(1)基本国策:十分珍惜、________________和切实保护耕地。(2)要求:守住________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3)具体措施2.提高耕地质量3.防止耕地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____________、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____________的污染。4.提高耕种积极性: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____________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____________。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1)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2)建立粮食________预警和监控体系。(3)提高农业____________预测和监测水平。[指点迷津] 复种指数和垦殖指数不是越高越好(1)复种指数是指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水热条件匹配性较差的地区复种指数太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采用多施化肥的办法来满足作物的肥力需求势必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已经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宜农的后备耕地资源是有限的,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林、牧业地区,过度提高垦殖指数,会破坏土地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复种指数、垦殖指数不是越高越好。关键能力突破 技 法 点 拨1.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①加强培肥地力等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生产条件。②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③改革耕作制度,开发利用有限资源。④推广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及配套技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⑤防控重大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2)保障粮食安全的辅助措施典 题 精 研[典例] [全国Ⅲ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审题解题][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知能转化演练 [2022·湖南卷,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4分)(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6分)第82课时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必备知识梳理一、1.(1)自然土壤 农作物 (2)水田 水浇地2.(1)大 (2)欠佳 (3)不平衡 (4)后备资源二、1.(1)生活资料 (2)战略物资2.(2)食物消费3.粮食增产 刚性增长三、1.(1)合理利用土地 (2)18亿 (3)非农建设 补多少 复垦指数2.绿色生产 自然灾害 节水高效 3.有机肥料 灌溉水源4.水利设施 种粮大户 5.(2)病虫害 (3)气象灾害 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 答案:(1)C (2)A (3)B知能转化演练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第(3)题,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阶段问题从目前看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____________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等从中长期发展看消费需求呈____________、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角度具体措施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各类____________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________,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开发后备资源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____________,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角度具体措施应用现代科技推进生态农业和____________,改善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应用丰产技术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____________的能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____________的规范化农田原因表现自然原因耕地比重小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耕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4%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中、低产田比重大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造成耕地减少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造成耕地损毁人为原因人口数量增大人均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呈下降趋势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均不断增加生态退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的实施浪费现象严重闲置撂荒、占而不用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改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区耕地转变为果林用地;地势低洼区耕地转变为鱼塘措施内容作用粮食的跨区调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维持着“南粮北调”的格局,以食用粮大米调运为主。自1985年起,则是“北粮南运”,以饲料用粮玉米为主。目前,我国粮食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是进口小麦;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进出口大体平衡;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建立粮食储备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现代粮食储备除延续历史上的救荒功能外,还具有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区域认知图示为我国2014年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在区域认知上分析我国稻谷余粮区的变化及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我国不同省份稻谷供需关系的变化,进而推断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对稻谷生产的影响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