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检验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运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检验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
2023.08
1-5 BACAA 6-10 CADDC
11.AD 12.BD 13.B 14.BC 15.D
16.(1) a(1分) (2分)
(2)浓硫酸(1分) 吸收空气中水蒸气(1分)
(3)(2分)
(4)、(2分)
(5)使烧瓶中的完全进入烧杯中被盐酸吸收,减小实验误差(2分) (2分)
17.(1)↑ (2分) (2分)
(2)(2分) (3)降温结晶(1分) (4)B(1分)
(5)空气中将氧化成 (1分) (2分)
18.Ⅰ. (1分) (2分)
Ⅱ.(1) AD(2分) 16.7% (2分) 0.75(2分)
(2)CH3OH-6e-+8OH-= +6H2O (2分) 减弱(1分)
(3) 2CO+2NO=N2+2CO2 (2分)
19. 羟基和碳碳三键 (2分)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也可)(2分)
HOCH2CH2CH2CHO(2分) HOCH2CH2CH2COOHH2O+ (2分)nCH3COOCH2C≡CCH2OOCCH3 (2分)
、、(2分)(任写一种即可)
1.B
【详解】A.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为灭活疫苗,注射这些新冠疫苗之后在身体内产生抗体,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正确;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所以3He与4He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N2O4/C2H8N2能做火箭推进剂,说明二者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ΔH<0故C正确;
D.聚乙烯塑料难以降解,是常见白色垃圾,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等与Br2反应的官能团,同时聚乙烯是固体材料,不能萃取Br2,因此无法使溴水褪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答案】A
【详解】A.结合乙醇结构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23 g乙醇分子对应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含有化学键总数为4,故A正确;
B.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容器中分子数大于3,故B错误;
C.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H216O、D216O、H218O、D218O均为化合物,不可能是同素异形体;后半句正确。
D.56 g铁的物质的量为1mol,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则转移电子数为3,故D错误;
答案选A。
3、【答案】C
4.【答案】A
【详解】A.石油裂解气含有烯烃,烯烃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能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正确;
B.将乙烯通入溴水中,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难溶于水,所以溴水褪色且分层,常温下,乙烯和水不反应,故B错误;
C.酸性条件下葡萄糖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则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共热,不可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无法判断淀粉是否发生水解,故C错误;
D.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得到9种有机产物
【5】A
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且苯的密度小于水,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上层为呈橙红色的油层,下层为水层;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溶液分层,两层均无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四氯化碳不与溴水反应,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上层为水层,下层为呈橙红色油层;A错误
6.C
【分析】海水酸化后通入氯气,氯气把Br-氧化为Br2,用热空气、水蒸气吹出Br2,用二氧化硫吸收Br2使溴元素富集,再通入氯气把Br-氧化为Br2,蒸馏得Br2产品。
【详解】A.溴易挥发,“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水蒸气使溴挥发出来,故A正确;
B.“吸收塔”内二氧化硫、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氯气、溴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工业溴中含少量Cl2,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故C错误;
D.在该流程中,两次用氯气把Br-氧化为Br2,每提取1mol溴,理论上至少消耗2mol氯气,故D正确;
选C。
7.【答案】A
8.D
【分析】图像描述的是反应物A和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详解】A.2s内,A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8-0.5=0.3mol/L,故用A表示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但反应物的浓度在减小,故用A表示反应的瞬时速率小于 0.15mol/(L∙s),A错误;
B.12s时,B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2mol/L,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4mol, 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2mol,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知b∶c=1∶3,B错误;
C.图中m点时A和B的物质的量还在减小,故未达到限度,C错误;
D.恒温恒容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起始时体系内总的气体的物质的量2.6mol,12s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2.2mol,故12s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D正确;
故选D。
9.D
【分析】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得到铝单质。
【详解】A.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A正确;
B.酸化②通足量的CO2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根,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Al(OH)3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Al2O3和水,Al2O3常用作高温耐火材料,C正确;
D.灼烧③一般在坩埚中进行,电解④添加冰晶石(Na3AlF6),目的是降低Al2O3熔融温度,D错误;
故选D。
10.C
【分析】A是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甲的浓溶液使A发生“钝化”,W为短周期元素,则W为Al;甲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能与一定量的A发生反应生成丙、戊,且为气体,丁是二元化合物,则两种气体为NO2、NO,丁为水,则甲溶液为硝酸;乙为硝酸铝。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依次为H、N、O、Al。
【详解】A.Y、Z、W依次为N、O、Al,原子序数越大,其简单离子的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Al3+<O2-<N3-,A说法错误;
B.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B说法错误;
C.A是铝,可以由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得,C说法正确;
D.丙和戊分别为NO2、NO,所含元素种类相同,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NO不反应,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11.【答案】AD
B.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B错误;
C.右边试管内应装饱和碳酸钠溶液,C错误;
D.实验室可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D正确;
12.BD
【详解】A.山梨酸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该分子中存在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B错误;
C.山梨酸和 分子式均为C7H10O5,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1mol山梨酸中含有1mol羟基和2mol羧基,能与足量Na反应生成1.5mol氢气,但是选项中并未说明气体所处状态,无法得知氢气的具体体积,D错误;
故答案选BD。
13.【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传感器中发生4AlI3+3O2=2Al2O3+6I2,原电池反应为2Ag+I2=2AgI,则原电池的负极发生Ag−e−=Ag+,正极发生I2+2Ag++2e−=2AgI;电解KI溶液时,N电极与负极Ag电极相接、作阴极,M电极与正极相接、作阳极,溶液中I−在阳极M极放电生成I2,H+放电生成在阴极N极放电生成H2、同时阴极还生成K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题意可知,氧气与AlI3反应生成I2,Ag与I2作用形成电池,则O2与AlI3的反应不是原电池反应,故A错误;
B.Ag与I2作用形成电池,其中Ag为负极,Ag+可以在RbAg4I5晶体中迁移,则银电极的反应为Ag−e−=Ag+,故B正确;
C.电解池中N电极为阴极,M电极为阳极,I−在阳极M极放电生成I2,则M电极附近溶液变为蓝色,故C错误;
D.电解池中n(I−)=0.1mol/L×0.2L=0.02mol,2I−−2e−═I2,若电路中流过0.1mol电子,则I−反应完全,OH−放电生成O2,4OH−−4e−═O2↑+2H2O,根据电子守恒有:0.02mol×1+4n(O2)=0.1mol,解得n(O2)=0.02mol,m(O2)=0.02mol×32g/mol=0.64g,故D正确;
14.【答案】BC
【详解】A.反应A(g) =B(g) ΔH<0,焓变ΔH=生成物B(g)的能量-反应物A(g)的能量<0,所以物质A(g)的能量比物质B(g)高,所以B(g)更稳定,分子内共价键键能A比B小,A项错误;
B.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则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硫蒸气多,即前者放出热量多,故B正确
C.H2的燃烧热必须是1 mol物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液态水)时所放出的能量,C项正确;
D.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时,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mol-1,D项错误;
答案选BC。
15.D
【详解】A.,生成的Cu(NO3)2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将0.03molCu(NO3)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只需消耗0.06molNaOH,而实际消耗了0.07molNaOH,这说明硝酸与铜反应后,过量的HNO3为0.01mol。与铜反应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故A正确;
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列出方程,根据产生标准状况下0.672L的混合气体的体积可列出方程,解得,故产生的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1:1,故B正确;
C.与铜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原硝酸溶液中溶质HNO3的物质的量
,原硝酸浓度,故C正确;
D.NO和NO2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通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体积为336mL(标准状况),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6.(1) a(1分) (2分) (2)浓硫酸(1分) 吸收空气中水蒸气(1分)
(3)(2分) (4)、(2分)
(5)使烧瓶中的完全进入烧杯中被盐酸吸收,减小实验误差(2分) (2分)
【分析】实验室可用氮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活泼金属钡反应制备,实验室用NH4Cl溶液和NaNO2溶液共热制备N2,属于,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为便于控制液体流速需要用分液漏斗,B装置用于干燥氮气,试剂甲为浓硫酸,氮气和钡在C中发生反应,由于氮化钡遇水蒸气发生反应,钡能与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反应。D装置用于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以此解答。
【详解】(1)混合液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气体,宜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2)B装置用于干燥氮气,试剂甲为浓硫酸。由于氮化钡遇水蒸气发生反应,钡能与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反应。D装置用于吸收空气中水蒸气等。
(3)氨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氮化钡溶于过量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完毕后,烧瓶内残留有氨气,部分氨气溶于水中,微热烧瓶,驱赶氨气至烧杯中,提高实验准确度。发生有关反应:,。,产品纯度计算如下:。
17.(1)↑ (2分) (2分)
(2)(2分)
(3)降温结晶(1分)
(4)B(1分)
(5)空气中将氧化成 (1分) (2分)
【分析】辉铜矿通过粉碎与氧气反应生成SO2和Cu2O,Cu2O和Cu2S再经过煅烧生成Cu和SO2,将两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根据亚硫酸酸性大于碳酸,生成过饱和的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过饱和的亚硫酸氢钠经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焦亚硫酸钠。
【详解】(1)粉碎辉铜矿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依据流程可知,煅烧中反应物是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生成物是铜、二氧化硫,Cu的化合价降低是还原产物,S的化合价升高,是氧化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故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
(4)由蒸发浓缩制得热饱和溶液,然后降温析出晶体;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故焦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6)亚硫酸氢钠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硫酸氢钠,溶液中的和硫酸氢钠电离的反应生成,气体逸出。
18.【答案】Ⅰ. (1分) (2分)
Ⅱ.(1) AD(2分) 16.7 % (2分) 0.75(2分)
(2)CH3OH-6e-+8OH-= +6H2O (2分) 减弱(1分)
(3) 2CO+2NO=N2+2CO2 (2分) 2(2分)
【详解】(1)①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纯气体参与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容器,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个恒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 不符合题意;
C.容器中 CO2浓度与 H2浓度之比为 1:3,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CO2的生成速率与 CH3OH 的生成速率相等,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达平衡状态,D 符合题意; 故选 AD。
②从反应开始经过 12 min 达到平衡,则 0~5 min 内 CO2的转化率
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平衡):p(起始)= n(平衡):n(起始)=
(2)①根据图示可知:在通入燃料 CH3OH的电极A 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 A电极为负极,由于电解质溶液为碱性,CH3OH 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的 CO2被碱吸收得到 ,则 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 - 6e- + 8OH- = +6H2O;
②反应消耗 NaOH,同时产生 H2O对溶液起稀释作用,导致 c(NaOH)减小,因此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会减弱。
(3)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N2,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
19.【答案】 羟基和碳碳三键 (2分) 酯化反应(2分) HOCH2CH2CH2CHO(2分) HOCH2CH2CH2COOHH2O+ (2分)nCH3COOCH2C≡CCH2OOCCH3 (2分)
、、(2分)
【分析】X在标况下的密度为1.16g•L-1,则其摩尔质量为1.16g•L-1×22.4L/mol=26,=2…2,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C2H2,即为乙炔,结构简式为CHCH;A有两个羟基,根据F的分子式可知,A与乙酸按照1:2的比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F,所以F为CH3COOCH2C≡CCH2OOCCH3,F中含有碳碳三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G;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为HOCH2CH2CH2CH2OH,B在脱氢酶作用下生成C,根据C的分子式可知其结构简式应为HOCH2CH2CH2CHO,根据D的分子式、以及D能形成环状化合物可知D中同时含有羧基、羟基,所以C生成D的过程中醛基被氧化,D为HOCH2CH2CH2COOH,E为 。
【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为碳碳三键和羟基;
(3)根据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HO;
(4)D为HOCH2CH2CH2COOH ,分子内羧基和羟基发生酯化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2CH2COOHH2O+;
F为CH3COOCH2C≡CCH2OOCCH3,F中含有碳碳三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G,化学方程式为nCH3COOCH2C≡CCH2OOCCH3;
(5)E的分子式为C4H6O2,不饱和度为2;其同分异构体满足:
①分子中有一个四元环,且成环原子中没有氧原子,则4个碳原子全部在环上,O原子在取代基上,且还应含有一个双键;
②二个—OH不能连在同一个C上,—OH也不能直接连在碳碳双键上,则满足条件的有、、。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