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青玉案 元夕》课件
展开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作者大约在四十九岁的时候作了这首词,是在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以反衬“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作者当时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但他操守不变、志向不改,不愿随波逐流,不肯同流合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元夕 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动得如千树花开,更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宝马雕车香满路, 游玩的人,熙熙攘攘,比肩接踵,骏马、彩车来来往往,路上弥漫着一种让人兴奋不已的香味。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交错,整个晚上此起彼落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些姑娘都戴着元宵节应景的绚丽饰品,各个姿态盈盈、笑着走过去了,只有衣香暗中飘散。
鱼龙:鱼形龙形的花灯。蛾儿雪柳黄金缕:《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黄金缕:形容鹅黄色的柳条。盈盈:笑语时含情的样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遍又一遍地寻找那个意中人,却怎么也看不到她,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无意中一回头,发现她竟然在灯火稀疏的暗处悄然独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词人如何描写元夕景象的?
宝马雕车——华丽车马蛾儿雪柳——盛装丽人
花千树 星如雨——五彩缤纷
凤箫声动——悦耳动听
玉壶 鱼龙——光彩夺目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铺排,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寻觅意中人。
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文中出现了几类人,主角是谁?
两类人:“笑语盈盈”的仕女;“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主角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 A.景越热闹,越见“那人”处境的寂寞与孤独。 B.他人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见“那人”的脱俗与淡泊。
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词人要寻的人在哪里?前文为何浓墨重彩地渲染元夕灯会的盛况?
——灯火阑珊(冷落)处
请分析概括“那人”的人物形象。
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那人是一位孤高脫俗、淡泊、自甘寂寞的美丽女子。
上阕 之景 热闹繁华
下阕 之景 稀疏冷落
下阕佳人 孤独寂寞
反 衬
表 现 手 法
词人塑造这一形象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衬托。 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的孤高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带着“蛾儿雪柳”的女子对“那人”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经历的三种境界
迷惘 执著 顿悟
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在人们趋奉竞进之际,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这是辛弃疾屡遭排斥后,借灯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进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退则斯人独处,自甘淡泊,安于寂寞,这两者同是志士的操守和襟抱。前者是英雄本色,后者也是英雄本色。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青玉案元夕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青玉案元夕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解读,再次诵读课文,带着问题品读,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词,相关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1 诗曲四首《青玉案·元夕》(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1 诗曲四首《青玉案·元夕》(教学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作者其人,思想风格,课文赏析,课文翻译,感知词作,灯火璀璨,富贵人家出游,欢闹场面,富家女子的观灯情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青玉案·元夕》课件pptx、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青玉案·元夕》同步分层练习docx、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青玉案·元夕》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