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01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02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释题,背景简介,六岁时出蜀东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熟读或背诵全诗,全詩主旨,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下面我来看看关于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从这些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与酒是相从相随的。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李白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李白好饮,也善饮,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简单讲解:李白饮酒一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

        他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

        天子召见他,他不肯上船,  

        说自己是酒中之仙,谁召见都不去。——嗜酒,狂放不羁

    他的狂放不羁还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体现出来——李白戏权贵

    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地将权贵玩于股掌之间。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将,读qiāng”“的意思。关于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四、知人论世

    李白(701762年),祖籍陇西成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上元三年 (762),李白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曾经被唐玄宗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翰林,为皇帝储才之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处,可成为皇帝的秘书。)。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在京仅三年,就被迫离开长安,继续过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第二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卒。也有文献称其为捉月而亡。

    论世: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李白进宫时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对答如流。玄宗赞赏,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受玄宗的宠信,同僚艳羡,也有人嫉恨。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理想无法实现。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贵州一带),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五、读出诗韵

    1.正音

    字音:朝(zhāo)    (zūn)   (huán)    (cén)   (pēng)

     (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jìng)    (qiú)

    2. 指导诵读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之中,我认为有两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分析,二是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领悟诗人的情感,两个环节相辅相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一个环节。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和重音的读法。

    1回味意境,找准感情基调   把握好节奏   读好重音  控制好语速语速:时缓时急跌宕起伏。

    1.    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意

    提示——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1.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却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散尽,还会重新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3.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请快快喝酒,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喝着名贵的酒,纵情的欢乐。

    4.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六、课堂小结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七、布置作业   熟读或背诵全诗

    八、板书设计

    李白  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2、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而且,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三、情感分析

    1、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落笔人生之(开头四句),次写人生之(人生以下六句),三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落脚狂放之气(主人句至结尾)

    我们先看第一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刚刚我们说了这一层作者的情感是悲伤的,那么从哪里能读出诗人的悲?

    明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借黄河起兴,描写气势恢弘的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从空间的角度,写时间的洪流就如滚滚东去的大河,势不可挡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一去不复返。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尽管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可见其其基调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借明镜中发色的变化,从时间的角度,叹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3李白悲的是什么? 

    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我们知道,诗人在25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50岁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人生短促 怀才不遇

    如果说空间范畴的夸张,这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有慷慨生悲之意。

       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

    4、诗人在这两句中还使用了哪些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呢?

    既有比喻一一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夸张一用河水从天而降和青丝成雪,还有反村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与脆弱

    仅两句写尽了时间宝贵、岁月易逝、功业难就,从而表现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感慨。而两个君不见的呼告,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喟叹推向了极致。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河水从天而降和青丝成雪,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感慨。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将进酒》一开篇,就把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

    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

        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大家看第二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7、诗人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这几句描绘的是痛饮,充满的是豪气,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 (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表明诗人决意要把忧愁和烦恼暂且放下。

    思考:此时的李白已是51岁了,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这虽然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还复来诗人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思想感情,可见,豪饮之中蕴含着极大的忧愤。

    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要长歌一曲,以抒心志。(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也就是第三层: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明确:不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以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是富贵利禄的代称。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呢?表现了诗人的傲气,也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11、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圣贤所指何人?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明确: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人。生平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

    另有所指。这是诗人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一句将古来圣贤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1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明确: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

    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有志难展。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遭兄猜忌,终不得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陈王曹植当年为了排解心中不快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诗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挤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况。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这里诗人借写古来圣贤的怀才不遇,发泄自己的不平之气,饱含了一种深广的忧愤。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下面我来看第四层: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诗情至此豪放至极,浪漫色彩极浓,而结尾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几乎可以调转全篇,给这豪放之中加入了一丝悲凉之意。悲凉,说明诗人有强烈的忧愤和苦闷,并非一个饮酒作乐之徒;豪放,说明诗人有从苦闷中摆脱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胸怀阔大。

    13其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什么?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有才之人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

    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诗人以一个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本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而一个字,与开篇之相呼应,形成大开大阖之气势,将一腔无奈的愁怨表现得荡气回肠,撼人心魄。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愁苦

    14、全诗围绕一个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字,作者因何而愁?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此的实质是什么?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四、全詩主旨

    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传达的是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诗人不是真正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却不能施展,便借酒发泄,以排解怀才不遇的苦网,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抒发豪放不羁的旷达情怀。全诗感情大起大落,由悲转喜,由喜而愤,由愤转狂,纵横捭阖,深沉洋厚。诗中洋滋着豪情逸兴,情极悲愤李白像狂放,语极豪纵飞扬。全篇诗句长短参差,气象不凡,节奏急缓多变,一泻千里,充分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文风。

    五、艺术手法

     1. 数字的夸大

    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

    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1. 感觉的夸大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六、课堂延伸

    讨论: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七、课堂总结

     全诗围绕一个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诗与酒成就了诗仙太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成就了他雄奇俊秀的浪漫主义诗境。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请收集李白的诗酒名句名篇,进一步体悟李白的诗酒人生。

    九、板书设计

    情感发展脉络

    ——人生短促

      ——悲而行乐

    ——怀才不遇

    ——狂放不羁

     

     

    相关教案

    中职人教版(中职)将进酒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人教版(中职)将进酒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课 型,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5《绝品》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5《绝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介绍,掌握字词,初读课文,复述小说情节,卖画度日,义赠绝品,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6《项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6《项链》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一,板书设计,品味小说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1《将进酒》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