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1 诗曲四首《双调·折桂令》(教学课件)
展开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中年时追求功名、一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生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此曲从内容看,应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双调:宫调名。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折桂令:曲牌名,属北曲双调,用于剧曲、套曲或小令,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曲牌,又是京剧、昆曲两界演员,尤其是武戏演员极熟悉的曲牌。其正格格式为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一叶韵、三平韵。代表作有张可久《折桂令·西陵送别》等。曲牌指曲调的名称,是曲的音乐谱式,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基本定事,可据此填写新曲词;宫调指乐曲的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曲牌隶属于宫调,每个宫调由若干曲牌组成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咸阳:战国时秦国的都城,这里代指关中秦国所属之地。百二山河:《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关中秦地是得地形之胜的古国,带有山河的险要,与中原远隔千里,诸侯有持戟的武士百万,而秦占地利便等于拥有百万的二倍. 形容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几阵干戈:形容战争之多。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
项废东吴:项,项羽(前232——前202),名籍。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推翻秦政权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后为刘邦击败,被困垓下,自刎乌江。项废东吴是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刘兴西蜀:刘,指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推翻秦的统治。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在关中立足,乃立他为汉王,“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为汉王,领巴蜀汉中地,定都南郑 。见《史记·项羽本纪》)最后刘邦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故云“刘兴西蜀”。刘兴巴蜀是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梦说南柯:南柯一梦,出自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在槐树下睡觉,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遭国王疑忌,被遣还乡。醒后发现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蚁穴。这里指刘邦和项羽相争,不过是南柯一梦。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
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最后击灭项羽于垓下,使刘邦能够统一全国。但最后却被吕后、萧何合谋杀害,诸夷三族。兀的般:宋元时俗语,这般。证果:佛家语,果报,结局,结果。
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刘彻名而改。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乱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劝韩信谋反自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韩信不听。后韩信果被害,韩信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萧何:汉初大臣。曾经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说韩信是“国士无双”,韩信因此得到重用。但汉政权建立以后,萧何又觉得韩信“军权太重”,最后韩信被吕后、萧何合谋杀害,诸夷三族。 推荐过自己的人也有可能会反过来杀害自己,世道险恶、人心叵测。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朝灭亡后,韩信投奔到刘邦麾下,但刘邦因为对韩信不了解,没有得到重用。后来,韩信认识了刘邦的重要谋士萧何。经过几次便多次向刘邦推荐都没能引起刘邦的重视。当时,刘邦的部下大多数是江苏人,不习惯南郑的生活,经常有人逃走。韩信见得不到重用,也逃离了南郑,萧何得知消息,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立即骑上快马,连夜去追赶韩信。两天以后,萧何又突然回来了。当刘邦听说堂堂的丞相去追赶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时,忍不住斥责他说:“逃亡的将领已经有几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赶,现在你却说去追赶韩信,这不是骗人吗?谁能相信呢?”萧何解释说:“一般将领容易得到,可是韩信,却是难得的奇才。你如果满足于当汉王,用不用韩信没有关系;如果要争夺天下,就离不开韩信这样极有智谋的人。希望你决定今后的志向。”刘邦听取了萧何的意见,封韩信为大将军。后来,韩信为刘邦东征西战,屡建奇功,帮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最后一句“醉了由他”说到,算了,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就突出了整首词的“叹世”的主题,从而表明了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这首词里面写到了几件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6件。①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秦汉时期的战争,最后秦国灭亡)、②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韩信有功却被杀⑤蒯通假装风魔避免被杀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败都因为萧何)。
强秦灭亡 项羽自刎 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 蒯通装疯萧何变化
这些兴衰成败在作者看来都不过是什么?
明确:都不过是浮云,是南柯一梦。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
这是一曲借古讽今的讽喻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否定,表现了对现实政治的反感,劝喻世人不要再去争名夺利。马致远此时正遭贬谪,从官位跌落成为普通百姓是他所面对的无情的现实,世态炎凉给他的沉重打击是不难想象的。于是,历史事件就成了他宣泄对现世牢骚的手段,感喟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作品便由心而出。
【原文】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第一支曲子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这是一首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双调 折桂令.叹世》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双调 折桂令.叹世》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双调·折桂令,走近作者,元曲四大家,写作背景,理解大意,解读文本,历史事件,思想内容,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2 诗四首—赤壁(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2 诗四首—赤壁(教学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2 诗四首—无题(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2 诗四首—无题(教学课件),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