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专项阅读提升
展开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简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外文言文的重要考点:文言语句的停顿、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含句子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
所谓文言断句,就是指给文言文划分句读。 句,是指古文中语意完整的一个小段,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句话,一般用句号表示。读,是指句子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的段落,一般用逗号、顿号表示。 根据句读给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就叫作断句。 设题方式: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答题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常见代词有:“我”(吾 予 余 我)“你”(尔 汝 女 公.卿 若 君 而 乃 子),“他”(之 彼 其 此)。(6)利用对称句式断句: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 行文中上下句对仗。
划分文言停顿(句内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1)从句子语法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①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②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3.吾/穿井/得一人。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①前后语义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②今为一词,古代史两个单音节词组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③承接上文的语气助词、连词(若、夫、乃、若夫、至若等)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④表示完整语义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若/屈伸呼吸 夫/君子之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练习1.夫 专 诸 之 刺 王 僚 也。2.持 六 角 竹 扇 卖 之。3.鹿 将 二 仔 行 不 能 速 遂 为 张 五 所 及。(限两处)4.昔 有 医 人 自 媒 能 治 背 驼。5.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 /
/
/ /
(1)直接迁移法:又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2)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3)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委而去之 相委而去
(4)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5)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同词义。如“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面不改色”的““色”,理解为“脸色”。
设题方式: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什么?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近,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利于我们解答这类题目。
文言现象:1.通假字文言文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做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止增笑耳 亡处亡气
文言现象:2.古今异义①词义扩大(江,河);②词义缩小(与子女讲论文义);③词义转移;④词义交叉。3.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某些实词临时改变他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做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动词活用为名词;(6)使动、意动用法。4.一词多义
(友人惭、非学无以广才)
(使……、以……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设题方式:下列各项中的虚词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是……?方法:(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2)检验法: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参考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带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出其在课外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配合实词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之”(1)做代词 ①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你”、“他们”。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那件事”、“那样”。
1.“之”(2)做助词 ①结构助词,译为“的”,如: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 ②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求闻之若此。 ③音节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充音节 和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如:久之,意暇甚。 ④结构助词:A.宾语前置的标志;B.定语后置的标志。(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而”(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如:博学而笃志。(2)表承接,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相委而去。(3)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面山而居。(4)表转折,译作“但是”、“可是”、“却”。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5)表因果,译作“因而”、“因此”。如:家无井而出溉汲。
3.“以”(1)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译为“把”、“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按照”等。如:屠惧,投以骨。(2)做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作“(用)来”、“以便”。②表顺接时,相当于“而”。③表结果时,可译为“以致”。④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4.“于”作介词,主要用法有: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②引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对于”、“同”、“给”、“到”等。如: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③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④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
(1)从理解把句式特点: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 、固定短语 、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2)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信是指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将原文翻译出来,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达要求译文通顺畅达,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无语病;雅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优美。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找对关键词是很重要的);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考点解说考查人物形象,或是根据言行、细节提炼性格特点:或根据性格特点与原文语句进行比对,找到相应的语句。设题方式1.文中xx人是个什么样的人?2.归纳文中xx人的性格特征。
解法剖析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结合人所做的事来分析。即人物做了什么事,这些事对别人对社会有怎样的作用,进而对人物做出评价。(2)结合人物的描写来分析。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的动作、行为。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
(3)注意侧面描写(烘托)。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容易引起旁人的反应(议论),写旁人的反应和看法,就叫作侧面描写(烘托)。(4)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抒发的感情和所做的评论,往往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表明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是赞扬还是批判。(5)概括人物性格时要全面、客观、公正,不任意扭曲、贬低或拔高。
“人物传记”这类文章,要特别重视五种语句:第一种是交代人物之间关系的句子,要搞清楚这个人的职务,与文中的其他人是什么关系;第二种是描述文中主人公行为的句子,弄明白他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 第三种是总结性的句子,作者的感情倾向往往在其中体现;第四种是指代性词语,无论是代人,还是代物、代事,都要弄明白;第五种是文中的标题、出处和文末的注释。
补充文言文中人物的品质、性格特征【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课外古文中人物的品质、性格特征【正面人物】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
课外古文中人物的品质、性格特征【反面人物】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专项阅读提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专项阅读提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如《我的母亲》,如《绳子那头》,如《梅香》,如《奶奶的星星》,肆环境描写的作用,陆领会句子的含义,柒句子和语段的作用,拾人称的选择和作用,拾贰表达方式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提升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提升作业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齐王纳谏革除弊政,尚不完备,一向平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讲练课件09专题 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讲练课件09专题 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组教师专用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