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上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八上语文第13课《野望》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八上语文第13课《钱塘湖春行》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八上语文第13课《黄鹤楼》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多情自古伤离别,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了很多送别诗,其中提到姓名的送别诗就有400多首,比如我们熟悉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今天我们来欣赏李白早年写的一首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济苍生、安社稷。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渡荆门时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有哪些?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
表达方式:首联叙事,颔颈两联写景,尾联抒情。 主旨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以明快的笔法交代了诗人出行的行程、乘坐的交通工具、游踪和出游的目的地。从蜀地出发,路过荆门山,来到楚国。 首联点题,为下文奠定豪迈、喜悦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衡的万里长江图: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是从远景、动态角度来写景的。 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蕴藏着诗人喜悦心情。
颔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这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象,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和衬托手法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近景与远景结合,景观壮阔,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比喻,将明月映入江水比喻成飞下的天镜,云霞比喻成海市蜃楼,想象奇特,衬托诗人的愉悦之情。
尾联抒情,写得曲折含蓄。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用拟人手法写故乡水对诗人的依依不舍,相送万里,把自己的不舍移情于水,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故乡的无限爱恋。
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它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以前的送别诗是友人相送,表现的是友情,而这首诗,一下子看不出来是谁送谁,表现的是乡情。 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依依难舍缠绵悱恻,而这首,却是兴致勃勃,满腔豪情。
1、用原文语句填空。(1)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抒发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4)写出了山野的变换和江水的奔流气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镜。着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 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如海市蜃楼。着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 此联想象新奇,表现了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初读感受音韵美,再读理解内容美,思乡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诗句分析,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山水图,思乡之情,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渡荆门送别,荆门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