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43815/0-16926757814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43815/0-16926757814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共5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B.烟波/江上/使人愁C.最爱/湖东行/不足D.月下/飞/天镜2.对《黄鹤楼》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3.选出下列对崔颢《黄鹤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沉思之中的形象。B.前两联都是虚实结合,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内容,“空”写出了怅惘之情。C.颈联写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D.尾联以议论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4.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叙事为主,叙述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之外,将要到楚地游览一事。B.颈联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分别描摹了夜晚水中映月图和黄昏云霞变幻图。C.尾联将故乡之水拟人化,故乡水送诗人行舟远游,直接抒发诗人的思乡情。D.本诗想象新奇,所写的景象雄浑、壮阔,形象奇伟,意境高远,风格雄健。5.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C.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9.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10.甲、乙两诗的尾联,思考:它们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和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综合性学习11.(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活”: ( )“热”: ( )(2)马腾同学想编辑一个诗集《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作为初中生活的特别纪念,请你从下列作品中推荐合适的篇目( )(至少四首,填写序号即可)A.崔颢《黄鹤楼》 B.岑参《逢入京使》C. 杜牧《泊秦淮》 D.王翰《凉州词》 E. 杜甫《石壕吏》 F. 王维《使至塞上》 G.王昌龄《出塞》 H. 李贺《雁门太守行》I. 杨炯《从军行》 J.夏完淳《别云间》(3)《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 )参考答案:1.C2.D3.D4.C5.D6.比喻远行之人(或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人以“征蓬”自喻,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悲凉和郁闷。 7.“大”写出了沙漠的广袤无垠,“孤”写出了沙漠景物的单调,“直”写出了烽烟的坚毅,“长”写出了黄河的一泻千里的气势,“圆”营造了一种苍茫的意境。(任选两点即满分) 8.C 9.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数量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10.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11. 生动,指传统诗词在声光电的背景中变得生动起来。 指多元的呈现方式。 B、D、F、G、H、I 示例:图标的上半部分为极具中国元素的弯月和彩云,下半部分为极具书法特点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其中,“中”字作了变形处理,让我们似乎看见飘逸的诗仙李白在对月饮酒或伟大的词人苏轼在望月思亲,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