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技版(2020)必修第二册第5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5.2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精品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展开5.2 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学习聚焦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铁的氢氧化物
名 称
氢 氧 化 亚 铁
氢 氧 化 铁
化 学 式
Fe(OH)2
Fe(OH)3
颜 色
白色
红褐色
水 溶 性
不溶
不溶
与酸反应
Fe(OH)2+2HCl=FeCl2+2H2O
3Fe(OH)2+10HNO3(稀)=
3Fe(NO3)3+NO↑+8H2O
Fe(OH)3+3HCl=FeCl3+3H2O
2Fe(OH)3+6HI=
2FeI2+I2+6H2O
加热分解
6Fe(OH)2+O2 2Fe3O4+6H2O
2Fe(OH)3Fe2O3+3H2O
还 原 性
4Fe(OH)2+O2+2H2O=4Fe(OH)3
制 法
Fe2++2OH-=Fe(OH)2↓
Fe3++3OH-=Fe(OH)3↓
(1)在碱类中,Fe(OH)2有较强的还原性,Fe(OH)3有较强的氧化性:Fe(OH)2与强氧化性酸,如HNO3反应,则被氧化成Fe3+,Fe(OH)3与还原性酸,如HI反应,则被还原为Fe2+。
(2)制备Fe(OH)2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Fe2+必须是新制的并放入铁粉以防Fe2+被氧化成Fe3+;
②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其方法是加热NaOH溶液;
③滴管末端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以下;
④必要时可在液面上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
【即学即练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两支装有沉淀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溶液,边加边振荡,沉淀均逐渐溶解
为两性氢氧化物
B
鉴别和固体时,将两份固体配制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其中一溶液变红且颜色较深
该溶液的溶质是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颜色仍无明显变化
该溶液中没有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知识点02 ‘铝三角’的应用
Al(OH)3的弱酸性和弱碱性
(1)Al(OH)3能跟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具有两性。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2)Al(OH)3溶于强酸强碱,而不溶于弱酸弱碱,所以在反应中可把Al(0H)3认为是一元弱酸或三元弱碱。
【归纳】A12O3也具有两性,既能和强酸、强碱反应,但不能和弱酸、弱碱反应。具体反应如下: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6HCl=2AlCl3+3H2O
5、“铝三角”及其应用
(1) “铝三角”系指A13+、Al(OH)3、A1O2-相互依存的三角关系,如右图所示。有关离子方程式为:(由学生书写方程式。)
Al(OH)3+3H+=A13++3H2O
A13++3OH-=Al(OH)3↓
Al(OH)3+ OH-=A1O2-+2 H2O
A1O2-+ H++ H2O=Al(OH)3↓
A1O2-+4 H+=A13++2 H2O
A13++4OH- =A1O2-+2 H2O
A13++3 A1O2-+6 H2O=4 Al(OH)3↓(双水解)
(2)“铝三角”的应用
▲制取Al(OH)3:
Al3++3NH3·H2O=Al(OH)3↓+3NH4+
A1O2-+CO2+2 H2O=Al(OH)3↓+ HCO3- (若CO2少量则生成CO32-)
▲Al3+的水解:
Al3++3 H2O⇌ Al(OH)3+3H+
▲离子共存问题:Al3+与OH-、S2-、A1O2-、HCO3- -、CO32-因生成沉淀或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1O2-与H+、NH4+、Al3+、Fe3+等不能大量共存。
【即学即练2】22.向含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溶液至过量,加入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溶液中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知识点03 铁盐与亚铁盐
铁盐和亚铁盐
(1) Fe2+和 Fe3+比较
(2) “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及举例
①FeO+H2Fe+H2O
②Fe+2HCl=FeCl2+H2↑
③2FeCl2+C12=2FeCl3
④2FeCl3+Fe=3FeCl2
⑤3Zn+2FeCl3=3ZnCl2+2Fe
⑥2Fe+3C122FeCl3
【注意】要弄清两点:一是反应的条件和环境(否则记忆方程式无意义)。二是要从氧化剂、还原剂强弱去考虑反应的进行与否。
(3) Fe2+和 Fe3+的检验
▲Fe3+的检验
①滴加KSCN(或NH4SCN)无色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3++3SCN-=Fe (SCN)3
②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Fe3++30H-=Fe(OH)3↓(红褐色)
▲Fe2+的检验
①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2 Fe2++C12—2 Fe3++2C1- Fe3++3SCN-=Fe (SCN)3
②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Fe2++20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即学即练3】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溶液腐蚀覆铜板:
B.常温下,新切开的钠表面很快变暗: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盐酸)过多:
D.不能将炽热的铁水注入未经干燥的模具是为防止:
知识点04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2CO3·10H2O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石碱
小苏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较Na2CO3小)
色 态
白色粉末
无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热稳定性
稳定
易失水、风化
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H+
CO32-+2H+=CO2↑+H2O较快,分步进行
HCO3-+H+=CO2↑+H2O 剧烈
NaOH
不反应
HCO3-+OH—=CO32-+H2O
石灰水
CO32-+Ca2+=CaCO3↓
石灰水足量:
HCO3-+Ca2++OH-=CaCO3↓+H2O
石灰水不足: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BaCl2
CO32-+Ba2+=BaCO3↓
不反应(若再加NaOH,则有沉淀)
CO2
Na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用途
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
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胃酸过多
转化
Na2C03、NaHC03的鉴别
(1).晶体受热:NaHC03受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CO2。 Na2C03无此性质。
( 2).CaCl2溶液:CaCl2溶液滴加到Na2C03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到NaHC03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
(3).用稀盐酸:向Na2C0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一段无气体产生,当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后有气体产生。而向NaHC03溶液中滴加稀
盐酸,立即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3.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硫酸钠
Na2SO4·10H2O,俗名:芒硝,为无色晶体。
硫酸钠用途:制玻璃、造纸、染色、纺织、制水玻璃,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等。
硫酸钠分布:盐湖、海水及矿物中。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易吸水而发生潮解,在空气中还易变质,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有很强腐蚀性,它是一种重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工业制法:2NaCl+2H2O2NaOH+H2↑+Cl2↑,
Na2CO3+Ca(OH)2=CaCO3↓+2NaOH
保存:密封保存。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因为烧碱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结。
【即学即练4】侯氏制碱法以NaCl、CO2、NH3和H2O为原料,发生反应:NH3+NaCl+H2O+CO2=NaHCO3↓+NH4Cl,将析出的固体灼烧获取纯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
B.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强
C.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D.析出NaHC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即学即练5】下列有关与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相同状况下,等质量的和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于
B.分别向等质量的溶液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
C.用pH试纸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溶液,溶液pH大于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向饱和溶液中通入,有结晶析出
常见考法
常见考法一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物质含量的计算
必杀技 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几个问题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银白色金属钠
2.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
(1)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2)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
可见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
(1)制取NaHCO3的方法
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O3溶液。NaHCO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O3晶体。
②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过滤得到晶体。
Na2CO3+C02+H2O=2NaHCO3
(2)制取Na2CO3的方法
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人足量的NH3、CO2(氨碱法),利用NaHCO3的溶解性小于NH4HCO3的溶解性原理,使NaHCO3从溶液中析出(依次通人CO2、NH3至饱和行吗?):
NH3+H2O+CO2=NH4HCO3
NH4HCO3 +NaCl=NaHCO3↓+NH4Cl[(制纯碱的
2NaHCO3Na2CO3 +CO2↑+H2O(工业方法)
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它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化学反应原理是:
C+H2O=CO+H2
CO+H2O=CO2+H2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
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①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②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同步练习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和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
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
常见考法二 氢氧化钠沉淀图像
【同步练习2】准确称取6.00克铝土矿样品(含Al2O3、Fe2O3、SiO2),将其放入盛有100毫升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物。在滤液X中加入10摩/升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的质量w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求:
(1)分析图象可知滤液X中所含有的溶质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2)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3)图中a值为2.3毫升时,铝土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4)a值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3】铝与NO3-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完善并配平该反应:__Al +___NO3- + ___OH- = ___ _________+ ____N2↑ + ____H2O。每消耗1mol NO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
(2)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铝合金与100mLxmol/L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 mol/L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EF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除Na+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x=_________。
④铁铝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考法三 氢氧化亚铁与氢氧化铁沉淀的制取、计算
【同步练习4】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同步练习5】47.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最低可以还原到-3价。某同学取一定量的铁铝合金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合金中铁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__mol。
(5)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取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放入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相同状况下氢气的体积
A.镁粉多 B.铝粉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
2.如下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a2O2与足量盐酸反应:2Na2O2+4H+=4Na++O2↑+2H2O
B.向海带灰浸出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2I- + H2O2+2H+= I2 + 2H2O
C.向草酸溶液 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2+ 5H2C2O4+ 6H+ = 2Mn2++ 10CO2↑+ 8H2O
D.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 4OH-=+2H2O
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胶体有吸附性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Ⅰ对,Ⅱ对,有
B.
向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有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铁制锅具可以用于烧开水
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Ⅰ对,Ⅱ对,无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Na2O→Na2CO3 B.Al2O3→Al(OH)3 C.Fe→FeCl2 D.Na2CO3→ NaHCO3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6.将铁粉加入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粉完全溶解,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溶液,无现象
C.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
B.将某化合物进行焰色实验,灼烧后,焰色为紫色,证明含
C.待检液逐滴加溶液,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后沉淀逐渐消失,原溶液含有
D.待检液中先加氯水,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显血红色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
8.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含FeCl3和CuCl2各0.1mol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是
A.0.2mol B.0.25mol C.0.3mol D.0.35mol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NaHS溶液和硝酸混合: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C.溶液中加入产生沉淀:
D.向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难溶物:
10.对废催化剂进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属资源,某含银废催化剂主要含Ag、(为载体,不溶于硝酸)及少量MgO、、、等,一种回收制备高纯银粉工艺的部分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只含
B.气体B可以通入NaOH溶液除去
C.溶解过程的氨水可以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D.“还原”过程中生成无毒气体,B与C的物质的量的理论比值为4∶3
11.某工厂用 FeCl3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课外活动小组为确认生产后的废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10mL废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17.22g;②另取10mL废液放入铜片充分反应,溶液质量增加了0.64g。下列关于原废液组成的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含有Fe2+、Cu2+、Cl-,不含 Fe3+
B.c(Fe2+):c(Cu2+)=2:1
C.c(Fe2+):c(Fe3+)=1:1
D.c(Fe2+)=2mol/L c(Cl-)=12mol/L
12.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固体无剩余。测得参加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放出的气体(标准状况)。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
B.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C.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显红色
D.向所得溶液中通入,可以将完全转化为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3.某固体混合物由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组成,将其分成X、Y两等份。标准状况下,X溶于足量盐酸,生成CO2的体积为V1L;Y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溶于足量盐酸,生成CO2,的体积为V2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蒸干X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可得固体g
B.Y充分加热,固体质量减少g
C.X、Y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如图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
B.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加热5.00 g 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4.16 g
D.将x mol B和y mol E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当剩余固体为、NaOH,排出气体为、时,x/y的值可能是0.5
15.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的质量比为3:4
B.生成的H2的体积为10.08 L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D.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6.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1mol·L-1的HCl溶液,测得溶液中的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H2O=Al(OH)3↓
B.d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C.M点时Al(OH)3的质量等于3.9g
D.原混合溶液中的与A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能完整解释对应实验现象的是
A.通入溶液中:
B.用铁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C.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
18. 工业上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现欲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Ⅰ.取样品bg,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a1g)。
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a2g)。
⑧计算
(1)操作③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⑥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
(2)根据题干所给的数据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
(3)经实验发现最终所得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超过100%,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Ⅱ.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200mL溶液。向所得溶液中慢慢加入4mol•L-1的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4)加入50mL盐酸时,写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5)在这个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6)A点时,溶液溶质是_______,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忽略体积的微小变化,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5.2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5.2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73乙醇与乙酸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73乙醇与乙酸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必修第二册6.3化工生产精品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必修第二册6.3化工生产精品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63化工生产第2课时工业合成氨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63化工生产第2课时工业合成氨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