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试题分值: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众”的内涵复杂,由于不同的历史脉络,“大众”被赋予不同的面相,并且在多变的理论语境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在精英主义的表述之中,“大众”不仅指称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同时这个群体仿佛带有某些默认的特征,如见识平庸、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躁动狂热、喜欢相互模仿等,一个烙印了贬损意味的称呼是“乌合之众”。许多时候,“大众文化”即是指流行于“乌合之众”的文化产品,主题浅显、内容通俗而生动。当然,那些游离于“乌合之众”的精英人物不允许其投靠如此简单甚至粗俗的品位。
但是,按照文化区隔与文化品位划定“大众”的视角逐渐被阶级分析所否决。在阶级话语造就的观念谱系之中,阶级与革命成为定义“大众”最为重要的历史脉络。这时,大众时常被冠以“无产阶级”的定语。对于当代文学来说,这个意义上的“大众”代表了历史潮流之中的进步力量。
“无产阶级大众”不仅拥有自己的阶级目标,同时还开拓出自己的美学风格。通俗显然是这种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通俗意味着接受、吸收、重组和改造,继而以大众熟知的语言给予表述。短期之内,通俗有助于完成一套卓有成效的革命动员机制;在长远的意义上,通俗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大众文化,制定阶级的美学趣味。这时,阶级与美学、政治终于被纳入相同的轨道。
由于阶级身份的显现,相对于“大众”的知识分子不得不表明自己的阶级归宿。但投身革命阵营的知识分子,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的阶级称号是“小资产阶级”,其美学趣味从未赢得肯定。
20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角色迅速成为“大众”的另一种定位:消费者。与大众相对的是企业家、商店或者厂方。商品社会对于大众需求的精心考虑,即是市场向消费者提供称心如意的产品。从知识分子到市民、工人,种种社会身份可能轻而易举地统一在“消费者”的称呼之下。消费者“大众”隐含着另一种社会理念:消费行为将他们组合为一个共同体,传统社会身份之中的冲突意味减弱了,生产与消费的对立进一步显现出来。
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消费者“大众”的现身同时意味着市场评价体系的崛起。从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到流量,这些概念在作品评价中的权重愈来愈大。在大众传媒发表的评论中,这些概念时常率先出场,情节、人物乃至悬念、结构犹如尾随的补充说明。市场宣布了自己的标准,一锤定音的因素无疑是利润。利润回报率正在重新规划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区域,并且重构文化传播方式,电影院、电视台、网站出版机构无不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说书、地方戏、民歌、地域性传说这些艺术门类因面对面传播的效率低下而逐渐终结。因此,消费者“大众”背后不是村庄成者社区构成的“民间”,而是报刊销售率、卫星电视、互联网铺设的新型商业网点。消费者“大众”甚至享受免费节目,他们的费用已经由赞助节目的广告商支付。
市场调集的资本与技术可以发出强大的号召,以至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之效。只要看一看一些明星周围疯狂的粉丝文化和“饭圈”,人们就可以意识到市场隐藏的组织能力。窥一斑而知全豹——回溯“大众”的浮现、阶级身份与消费者身份的转换,可察觉当代文学的深刻转折。
当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化的深刻转折同时体现于符号体系的巨变。相对于文字构成的符号体系以及印刷文化,一些人提出了“影像时代”或者“读图时代”。影像或者图像的盛行不仅是表意方式的改造,而且波及社会的文化生态和思维的基本模式。历史的考察表明,报刊杂志形成的公共空间与白话文的使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条件,二者已经内在地嵌入现代社会的文化肌理。时至今日,电子技术造就的符号体系与传播网络已经到来,围绕印刷机器产生的各种文化形式无不遭遇强大的对手。从电影、电视连续剧、网络小说到微博、微信或者短视频,新型的艺术门类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新型符号体系的意义正在溢出“文化”范畴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延伸。许多时候,“文化”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之间的传统界限恰恰由于新型符号体系的介入而失效。如果联系到人工智能带动的种种未来想象,人们可以充分意识到电子技术以及相应的符号体系将给历史带来什么。
(摘编自南帆《探索当代文学的未来可能》)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英主义认为“大众”是见识平庸、缺乏独立思考的“乌合之众”,其文化品位也简单粗俗。
B. 当代文学用阶级分析法的视角来划分大众,认为无产阶级大众代表了历史潮流中的进步力量。
C. 知识分子出于政治因素主动自愿地加入无产阶级,但其“小资产阶级”美学趣味被长期否定。
D. 市场经济以来,各种社会身份可能更容易统一在“消费者”的称呼之下,大众内部不再有冲突。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阶级、美学、政治并非一直处于相同轨道,因此前期的精英并不投靠于大众。
B. 无论短或长期,通俗的作用都说明无产阶级大众的美学风格服务于阶级目标。
C. 消费者“大众”现身,评价体系随之更新,说明评价作品需使用全新的概念。
D. 只要新型符号体系足够强大,便可能将围绕印刷机器产生的各种文化形式消灭。
3. 下列选项中,对于消费者“大众”相关观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商品社会中“大众”的定位发生变化,与之相对的对立方也发生改变。
B. 市场主要标准可重新规划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区域,重构文化传播方式。
C. 市场潜藏着强大的组织能力,市场调集的资本与技术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D. “大众”身份的转化与符号体系的变化可反映当代文学、文化转折的深刻性。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请根据文章观点,谈谈你对材料所描述的现象的看法。
某作家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因为粉丝的强烈要求改写了结尾;后因为点击量高,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影片方经过宣发、组织粉丝打榜等活动又吸引了大批路人观众;大火后,相关产品大卖,作家打算创作续集。
【答案】1. A 2. C 3. D
4. ①全文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不同背景下,大众的内涵、面目、功能不同。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大众”的三种内涵变迁。
②在论述“消费者大众”部分为层进式结构,按照诞生背景、意义作用、促使文学发生转折的表现等角度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5. ①某作家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属于文化新兴的创作、传播方式。
②粉丝的强烈要求可以使作者改写情节,说明文化产品能让消费者称心如意才能有更好的市场。
③资本在宣发、组织粉丝打榜过程中的力量不可小觑,其组织、调度能力非同一般。
④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并出产相关产品,说明文学作品如今已经溢出“文化”范畴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延伸。
⑤因为点击量高,被拍成影视剧,说明票房、收视率、点击率、流量等概念在作品评价中的权重非常大。
⑥因为大火,作家准备创作续集,利润回报率正在重新规划文化生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当代文学用阶级分析法的视角来划分大众”错误,原文为“在阶级话语造就的观念谱系之中,阶级与革命成为定义‘大众’最为重要的历史脉络。这时,大众时常被冠以‘无产阶级’的定语。对于当代文学来说,这个意义上的‘大众’代表了历史潮流之中的进步力量”,可知无产阶级大众并不是被当代文学定义、划分的。
C.“主动自愿地加入无产阶级”错误,原文是“知识分子不得不表明自己的阶级归宿”,是不得不,不是主动自愿。
D.“大众内部不再有冲突”错误,原文是“消费行为将他们组合为一个共同体,传统社会身份之中的冲突意味减弱了”,是减弱,不是不再有冲突。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说明评价作品需使用全新的概念”错误,原文是“这些概念在作品评价中的权重愈来愈大。在大众传媒发表的评论中,这些概念时常率先出场,情节、人物乃至悬念、结构犹如尾随的补充说明”,并没有说评价作品需使用全新的概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大众’身份的转化”叙述不全面,原文是“‘大众’的浮现、阶级身份与消费者身份的转换”;另外,有“变化”不一定能反映“转折的深刻性”,“巨变”才能反映“转折的深刻性”。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文章共九段。
第一段“‘大众’的内涵复杂,由于不同的历史脉络,‘大众’被赋予不同的面相,并且在多变的理论语境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提出中心论点:不同背景下,大众的内涵、面目、功能不同。
第二段“在精英主义的表述之中,‘大众’不仅指称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同时这个群体仿佛带有某些默认的特征,如见识平庸、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躁动狂热、喜欢相互模仿等,一个烙印了贬损意味的称呼是‘乌合之众’”指出精英主义的表述之中,“大众”不仅指称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同时这个群体仿佛带有某些默认的贬义特征。
第三段“在阶级话语造就的观念谱系之中,阶级与革命成为定义‘大众’最为重要的历史脉络。这时,大众时常被冠以‘无产阶级’的定语”指出在阶级话语造就的观念谱系之中,大众时常被冠以“无产阶级”的定语。
第四段“‘无产阶级大众’不仅拥有自己的阶级目标,同时还开拓出自己的美学风格”指出“无产阶级大众”不仅拥有自己的阶级目标,同时还开拓出自己的美学风格。
第五段“但投身革命阵营的知识分子,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的阶级称号是‘小资产阶级’,其美学趣味从未赢得肯定”指出投身革命阵营的知识分子的美学趣味从未赢得肯定。
第六段“20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角色迅速成为‘大众’的另一种定位:消费者”“消费者‘大众’隐含着另一种社会理念:消费行为将他们组合为一个共同体,传统社会身份之中的冲突意味减弱了,生产与消费的对立进一步显现出来”指出20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大众”意为消费者,并介绍了“消费者大众”的诞生背景。
第七段“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消费者‘大众’的现身同时意味着市场评价体系的崛起”论述“消费者大众”的意义
第八段“市场调集的资本与技术可以发出强大的号召,以至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之效。只要看一看一些明星周围疯狂的粉丝文化和‘饭圈’,人们就可以意识到市场隐藏的组织能力”论述“消费者大众”的作用。
第九段“当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化的深刻转折同时体现于符号体系的巨变”论述“消费者大众”促使文学发生转折。
所以最后总结为:全文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不同背景下,大众的内涵、面目、功能不同。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大众”的三种内涵变迁。②在论述“消费者大众”部分为层进式结构,按照诞生背景、意义作用、促使文学发生转折的表现等角度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由第七段“利润回报率正在重新规划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区域,并且重构文化传播方式”可知某作家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属于文化新兴的创作、传播方式。
由第七段“从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到流量,这些概念在作品评价中权重愈来愈大。在大众传媒发表的评论中,这些概念时常率先出场,情节、人物乃至悬念、结构犹如尾随的补充说明”可知粉丝的强烈要求可以使作者改写情节,说明文化产品能让消费者称心如意才能有更好的市场。
由第八段“市场调集的资本与技术可以发出强大的号召,以至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之效”可知资本在宣发、组织粉丝打榜过程中的力量不可小觑,其组织、调度能力非同一般。
由第九段“很大程度上,新型符号体系的意义正在溢出‘文化’范畴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延伸”可知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并出产相关产品,说明文学作品如今已经溢出“文化”范畴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延伸。
由第七段“从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到流量,这些概念在作品评价中的权重愈来愈大”说明因为点击量高,被拍成影视剧,说明票房、收视率、点击率、流量等概念在作品评价中的权重非常大。
由第七段“市场宣布了自己的标准,一锤定音的因素无疑是利润。利润回报率正在重新规划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区域,并且重构文化传播方式,电影院、电视台、网站出版机构无不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说书、地方戏、民歌、地域性传说这些艺术门类因面对面传播的效率低下而逐渐终结”可知因为大火,作家准备创作续集,利润回报率正在重新规划文化生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 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 明少爷一身英国呢料西装、德国爱顿皮鞋的装扮,显现他注重仪表,养尊处优,和下文写他投身新四军形成反差。
C. 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不作回应,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
D. 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 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不仅串联了故事情节,“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而且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B. 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
C. 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 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
8. 小说写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过程,表现了他心理上发生的哪些变化? 请简要说明。
9. 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 A 7. A
8. ①任蕴清对儿子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反对儿子抗日到支持儿子投身救国。②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
9. ①指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如文中所说“去国外留学深造”。②指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③老一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支持儿子报效祖国,也是深造。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
B. “和下文写他投身新四军形成反差”错误,并未形成反差。无论穿什么,明少爷都是那个爱国的明少爷。
C.“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错误,文中任蕴清嘱咐儿子走哪条路,不要跟新四军碰上,“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更多的是对父亲只图自保的不满并决心离开。
D.“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错误,二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理念不同,谈不上“前嫌”,且这一矛盾早已不存在。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A.“有深刻的象征意义”错误,“扳指”没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中只是说它是任蕴清祖传的,能换五万双胶鞋。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任蕴清锁儿子,是因为怕儿子去抗日,“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任蕴清认为“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而不锁儿子是因为“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当陷入绝境之后,任蕴清明明知道儿子“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其实是想为新四军置办,但他还是答应了,并暗示儿子路线“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还把祖传的扳指给了儿子,儿子也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含着泪磕头,任蕴清“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这次他没有锁儿子。
“锁”意味着任蕴清反对儿子抗日,“不锁”意味着任蕴清支持儿子投身救国;这一变化更意味着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首先理解标题的本意。“深造”的本意是“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文中有“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理解标题的深层意。“深造”的深层含义,指的是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如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后来在任蕴清的支持下“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最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又如朱友航的儿子,“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
“深造”也指老一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如任蕴清开始反对儿子抗日,后来在看清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之后,暗中支持儿子抗日,报效祖国;如朱友航,本是一介商人,上海沦陷后随儿子一起去了美国,后和儿子一起举家回国,为儿子参与了建设祖国而自豪。这是老一辈人的“深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张浚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飞自鄂入见,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复诏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议,忌之。九年春正月,岳飞在鄂州,闻金将归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秦桧衔之。和议成,例加爵赏,飞加开府仪同三司,力辞,谓:“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飞乃受命。又奏:“金人无事请和,此必有肘腋之虞,名以地归我,实寄之也。”十年六月,岳飞败金人于京西。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几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浚、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十一年,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高与飞有怨,讽卨劾飞,又讽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傅会其狱。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首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B.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C.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D.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兴,指国家或朝代经过一段时间的衰弱后重新走上兴盛之路。
B. 河南,泛指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
C. 班师,可指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可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
D. 蜡书,古代的一种保密书信,将书信封在蜡丸里,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飞早年就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张浚称赞他“可倚大事”,高宗也曾对他格外赏识,诏至寝阁委以“中兴之事”。
B. 在朱仙镇,岳飞带领的军队大败金人,金国大将想要归附宋朝,岳飞非常高兴,与将士相约一举彻底击溃敌军。
C. 秦桧主张与金入和谈,衔恨主战的岳飞,认为岳飞不死不仅是议和障碍,还会祸及自身,因此极力图谋杀害岳飞。
D. 很多主张和谈的大臣一向与极力主战的岳飞仇怨极深,他们纷纷上奏弹劾岳飞,因而秦桧才有害死岳飞的机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2)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14. 在抗金节节胜利、有望收复中原失地之时,岳飞却被杀。请简要说明岳飞被杀的原因。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金人不值得信任,和好是不能依赖的,宰相谋划国家大事不当(或“不好”“不善”),恐怕会留给后世人笑柄(或“被后人讥笑”)。
(2)兀术送信给秦桧,说:“你日日夜夜请求议和,但岳飞正在谋划夺取黄河以北地区,你一定要杀掉岳飞,才可以议和。”
14. ①权臣秦桧陷害;
②高宗北伐意志不坚定,听信谗言;
③朝中大臣受制于秦桧;
④金人逼迫秦桧杀害岳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正当岳飞不日之内就要渡过黄河北进时,秦桧却企图放弃淮河以北地区,暗示台谏官奏请高宗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上奏:“金兵士气沮丧,抛弃全部辎重,急忙渡河北逃,黄河一带的豪杰仰慕我朝,我军士兵拼死效命,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难得的机会不应轻易失去。”
“淮以北弃之”是“画”的宾语,应在“之”后断句,排除BC。
“时不再来”为主谓结构,与“机难轻失”是并列结构,“时不再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错误,“河汉”指银河。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很多主张和谈的大臣一向与极力主战的岳飞仇怨极深”属主观臆断,原文为“以谏议大夫万俟高与飞有怨,讽卨劾飞,又讽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傅会其狱”,可知几个官员的弹劾不是自主行为,都是秦桧驱使的。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恃”,依赖;“臧”,好,这里是得当的意思;“后世讥”,被动句,被后人讥笑。
(2)得分点:“朝夕”,日日夜夜;“图”,谋划;“始”,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可知,权臣秦桧陷害;
由“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可知,高宗北伐意志不坚定,听信谗言;
由“以谏议大夫万俟高与飞有怨,讽禼劾飞,又讽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傅会其狱”可知,朝中大臣受制于秦桧;
由“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可知,金人逼迫秦桧杀害岳飞。
参考译文:
绍兴六年六月,张浚到长江上会见各位统军主帅,唯独称赞岳飞和韩世忠两人可以托付大事,命令岳飞屯驻襄阳,以便伺机收复中原,说:“这是你一直以来的愿望。”岳飞从鄂州入朝觐见皇上,被授予太尉,进而被任命为宣抚使。皇上又把岳飞召到寝宫,对他说:“复兴我朝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岳飞正在计划大举北代之时,恰逢秦桧主张与金人和议,于是忌恨岳飞。绍兴九年春天正月,岳飞在鄂州时,听说金人将要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就向皇上上表进言:“金人不值得信任,和好是不能依赖的,宰相谋划国家大事不当,恐怕会被后人讥笑。”秦桧对此怀恨在心。和议谈成以后,按例对功臣封爵行赏,岳飞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他极力辞谢,说:“面对如今这件事情,应该感到危急而不应安枕无忧;应该感到忧虑而不能进行庆贺;应该训练士兵整饬军队谨慎戒备,以应付料想不到的意外变故,而不能论功行赏,让敌人取笑。”高宗三次下诏,岳飞都不接受,高宗用温和的话语对他褒奖、表彰,他才接受任命。又上奏:“金人无故请求和解,其中必然有潜伏于身旁的忧患,名义上把土地归还我们,实际上不过是暂时寄放在我们这里罢了。”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领军队在京西打败金人。岳飞进军来仙镇,距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峙布阵,派遣勇武的将领率领五百名背嵬军骑兵奋勇击杀,大破金军,兀术逃回汴京。金军将领韩常想要率部五万人前来归附。岳飞十分高兴,对他的部下说:“(大家)长驱直入金人的老巢黄龙府,我同诸位将领一起开怀痛饮!”正当岳飞不日之内就要渡过黄河北进时,秦桧却企图放弃淮河以北地区,暗示台谏官奏请高宗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上奏:“金兵士气沮丧,抛弃全部辎重,急忙渡河北逃,黄河一带的豪杰仰慕我朝,我军士兵拼死效命,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难得的机会不应轻易失去。”秦桧知道岳飞北伐意志坚定不可改变,于是先请求高宗让张俊、杨沂中等人率军回朝,然后说:“岳飞孤军深入不能久留,请求下令让他班师回朝。”一天之内接受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愤恨落泪,面朝东方拜了两次后说:“十年的努力毁于一天之内(非常短的时间)。”绍兴十一年,兀术送信给秦桧,说:“你日日夜夜请求议和,但岳飞正在谋划夺取黄河以北地区,(你)一定要杀掉岳飞,才可以议和。”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要阻碍和议,自己也必然会遭到祸害,因此极力图谋杀死岳飞。由于谏议大夫万俟卨与岳飞早有仇怨,就暗示万俟卨弹劾岳飞,又指示御史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接连上章弹劾议论,牵强附会罗织岳飞的冤案。这年岁末,这个案件还是没有成立,秦桧亲自写了一张纸条交给监狱,监狱当即报告岳飞死亡,他当时年仅三十九岁。当时洪皓正在金国,派人迅速送回一封蜡书上奏高宗,说金人所畏惧佩服的只有岳飞一人,甚至以父来尊称他,金国将领听说他已被处死,举杯互相庆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霞散绮①
宋·夏竦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②凉州③。
注释:①此词为夏竦奉旨为宋真宗的一次宴乐而填的应制词。②按:演奏。③凉州:曲名。音韵高爽悲壮。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时令气候,勾画出了新秋晚景之神韵。
B. “宫阙锁清秋”由李后主“小院锁清秋”脱化而来。但两者无论是声容气象,境界情怀都不一样。
C. 词的下片描绘富丽豪华宴乐场景,语言雍容华丽而又不乏清婉。
D. 本词描写的是宫廷生活,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帝王宴游享乐,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暗含对统治者骄奢享乐生活的讽谕。
16. 请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案】15. D 16. ①本词由清秋自然景象起笔,再写宫中新秋景象,逐层推进,层层铺垫,有力地烘托出后宫宴乐的宏伟绮丽的场景。
②采用对比手法勾联上下两片。上片写清静寂静的新秋之景,下片写富丽豪华的宴乐场景;上下片形成鲜明对照,突显本词的创作主题。
③本词以时间为线索串联全词,起以暮,而结以晓,篇幅虽小,而结构清晰完整,格局亦不落窠臼。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暗含对统治者骄奢享乐生活的讽谕”错误。本词为应制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无讽谕之意。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及卷帘眺望之人。“夜凉”二句当为卷帘之所见,境界空阔,万籁俱寂。星汉灿烂,在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觉孤单,再看四周,楼宇宫殿,层层叠叠,都笼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下片转写清晨景象,描写了盛世太平岁月里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瑶阶”、“金盘”、“凤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宫中帝王生活的奢侈与豪华,同时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统治者乐于游畋的一个侧面。由清秋自然景象起笔,再写宫中新秋景象,逐层推进,层层铺垫,有力地烘托出后宫宴乐的宏伟绮丽的场景。
其中“瑶阶”三句,极写宫中静谧气氛。煞拍两句写帝王之游,富丽豪华的场面与上片的凄清寂寥形成对照,突显本词的创作主题。
本词以时间为线索串联全词,起以暮,而结以晓,篇幅虽小,而结构清晰完整,格局亦不落窠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最能表现“秦人”对珍宝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虽董之以严刑 ②. 振之以威怒 ③. 终苟免而不怀仁 ④. 貌恭而不心服 ⑤. 鼎铛玉石 ⑥.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董”“振”“鼎铛”“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狮子在中国是外来物种,那么传统的狮文化是如何兴盛起来的呢?
狮子生活在西亚地区,最早在汉代时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之后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祥瑞贡品一直被______给皇帝。少数见过狮子真身的宫廷艺人凭着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的______,制造出了狮子石雕、狮头服饰等。后狮子文化逐渐积累,至唐朝时达到鼎盛,其中还包括舞狮艺术。
狮子在西方文化里是凶残暴躁的,代表强权和威严,来到中国后,起初也被奉为权威、庄严的代表。唐朝末年,烽烟不断,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______,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引导,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民间把______中的祥瑞加之其身,使狮子乖巧祥和,最终成为中华瑞兽。狮子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府门前,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呈献 融汇 长此以往 幻想
B. 呈献 融会 久而久之 想象
C. 呈送 融汇 久而久之 幻想
D. 呈送 融会 长此以往 想象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B. 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C. 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吸收、融合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D. 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吸收、融合和改造,并被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借代内容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D
20. ①句中用“烽烟”代指战争、战乱,用“庙堂”代指朝廷。②“烽烟不断”是指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意为本是宫廷贡品的狮子逐渐被民间大众所熟知。借代的使用让句子表达更形象具体、更简洁生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呈送:恭敬地赠送或呈递。呈献:恭敬地送给或献给,强调主动进献,更符合前文“进贡”“贡品”等语境要求,应选“呈献”。
第二处,融会:融合。融汇:融合汇聚。“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例如:涓涓溪流融汇成浩瀚大海。“融会”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例如:把人物的温柔和刚毅很好地融会在一起。语境是把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聚集起来,制造出有关狮子的物品,应使用“融会”。
第三处,久而久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延续不变。语境不是坏的情况,使用“久而久之”。
第四处,想象:设想: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利用过去的记忆或类似的经验,构想出它的具体的形象。幻想:没有道理的、无根据的想象,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语境是设想中的形象,应使用“想象”。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早就实际上”语序不当,应改为“实际上早就”;
第二处,“融合、吸收和改造”语序不当,应改为“吸收、融合和改造”;
第三处,“引进”“内涵”搭配不当,应改为“注入”“内涵”。
只有D修改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借代,是用借体来代指本体。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划线句中有两处借代,一是“烽烟不断”中的“烽烟”代指战争;二是“庙堂”代指朝廷。
结合语境“唐朝末年,烽烟不断”可知,这里是说唐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结合“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最早在汉代时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之后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祥瑞贡品一直被呈现给皇帝”“狮子……来到中国后,起初也被奉为权威、庄严的代表”可知,狮子一开始是作为贡品呈现给皇帝,而在战乱之中,“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说狮子被广大百姓所熟知,借代让句意表达更为具体直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2021年12月10日8时11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4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②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发射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说,1970年以来的51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了我国92.1%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96.25%。
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度完成“百次发射”,分别用时37年、7年多、4年多、2年9个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第三段的相关数据,续写两点结论。
【答案】(1)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四百次发射
(2)①用时缩短(或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常态化),②表明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或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首先选择语段叙述的中心事件“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400’”,然后再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四百次发射”。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从前文“分别用时37年、7年多、4年多、2年9个月”可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用时越来越短;
从前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度完成‘百次发射’”和第二段“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发射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表明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也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局,代表着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一个人的格局,映衬着他的世界,也影响着他的一生。人们总说:“有大格局者,能成大事。”但其实,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日子,每天为小事而忙碌着。心怀大格局,也是为了过好小日子。
阅读这段文字后,请围绕“大格局与小日子”这一话题,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用大格局过好小日子
《菜根谭》里有一句: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人生在世,不过沧海一粟。我们在意的时间,可能只是宇宙电光火石般的瞬息;我们纠结的地方,也许不过才如蜗牛角那样渺小。
何为格局?便是你如何看待世界与自己。一个人的格局,映衬着他的世界,也影响着他的一生。人们总说,有格局者,成大事也。但其实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日子,都是为小事而忙碌着。
何为大格局?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人有大格局,便深知生活的常态是高低起伏。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得到时是经验,得不到时是经历。苏东坡在数次被贬后,依然能走到哪吃到哪。他知道那些萧瑟处,不过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豁达,是对生活的心怀高远。
曾国藩时常以一句话训诫自己: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以低调之心,行高调之事。见过高山,方知下山不易,才会格外珍惜每一个随风而行的日子。终其一生,我们不过都是人生路上的旅者。
心中有大格局,如同占领高地。望得见前路坦荡,亦深知总有歧路。一程又一程出发,一期一会在当下。
曾经的书画琴棋诗酒花,总有一天会落到日常里,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人的圈子越小,心万万不可越变越小。不然,可能生活就成一地鸡毛。心太小的人,会拿着自己的锤子,去丈量别人的是非,衡量他人的对错。但世界之大,人各有异。
接受他人的不同,亦是包容自己的所有。心有大格局,如海纳百川,上善若水。越是平淡的日子,越需要宽广的胸襟,方能心安有福。
大格局,认真思考过生活。有一个词叫“内卷”,原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如今成了人们对生活、工作、学业无能为力的调侃。被迫内卷,大多数时候也是因为不知自己要的是什么,才会人云亦云,才会着急被落下。就像很多人看直播时,一激动就跟着下单了,事后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怎么用。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有大格局的人,对待自己的生活,有着认真的思考,因此能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被外界的标准裏挟,以合适的节奏自在生长。
格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看世界的角度。格局,是一个人的胸襟,决定了他对世界的包容度。格局,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生活能否过得自在。平凡如我们,唯愿心有大格局,过好小日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中对“格局”给出了定义。格局,关乎我们对待外界的眼界、胸怀、情感、气度、包容度、对事物的认知。而从“对事物的认知范围”和“映衬着他的世界”可知,格局的表现形式,是你如何看待世界与自己。人有大格局,便深知世界中的高低起伏都是生活的常态。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得到时是经验,得不到时是经历。以大格局看待自己,就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者,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以大格局者看待自我,便会有大我。
但材料最后指出,“心怀大格局,也是为了过好小日子”,是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侠之大者”。和平年代,我们大多数人最终都可能只是一个平凡人,或许只是一个快递小哥,或许只是学校里的一个普通教师,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996”社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看轻自己,不思进取,而是以平凡之身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也可以以平凡之身在过好小日子之余,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小力量。
写作时,首先可以阐述格局的重要性:格局的大小直接影响一个人对自我生命的定位、日常的作为,以及责任和担当,从而指出我们不管是何身份,都应该视界开阔,着眼未来,立足当下,将天地纳于心间,并胸怀大格局,充实每一天,而不能鼠目寸光。写作时可以将“小日子”定位为平凡人这一身份,说明我们虽生而平凡,也可以把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同时不鼠目寸光,而是能看到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看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高远之志处事待人。此外,还可从“平凡”与“不凡”的思辨关系角度,针对我们这些当代青年去讲,说明我们不管将来是何身份,从事的是平凡岗位还是重要岗位,都理应有世界眼光,有天地情怀。
立意:
1.心怀大格局,是为了过好小日子。
2.大格局,站在高处看人生,可得快乐小日子。
3.大格局,让人胸怀宽广,才能过好小日子
山东省青岛市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