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40902/1-16926257179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40902/1-16926257179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40902/1-16926257179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40902/0-16926257155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40902/0-16926257155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40902/0-16926257155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04 单元测试(基础巩固)
展开《溶液》单元测试(基础巩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6分)
1.(本题2分)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75%的医用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D.水是所有物质的溶剂
【答案】B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错误。
B、75%的医用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正确。
C、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错误。
D、水是常用的溶剂,不是所有物质的溶剂,错误。
故选:B。
2.(本题2分)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 D.溶质只能是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如氯化钠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固体,盐酸溶液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液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本题2分)某温度下,ag硝酸钾放入到bg水中,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是
A.m=(a+b)g B.m>(a+b)g C.m<(a+b)g D.A与C可能,B不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g硝酸钾放入到bg水中,混合物为(a+b)g,当硝酸钾为完全溶解时,m=(a+b)g,当硝酸钾不完全溶解时m<(a+b)g,故选D。
4.(本题2分) 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泥水、肥皂水、碘酒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牛奶、汽水、石灰水 D.酒精、泥浆、汽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泥水中含有不溶性的固体悬浮物,所以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溶液,选项A正确;
B.矿泉水、自来水属于溶液;汽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选项B错误;
C.牛奶属于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属于悬浊液,选项C错误;
D.酒精是溶液;泥浆属于悬浊液,汽水是溶液,选项D错误。
故选:A。
5.(本题2分)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A.硝酸铵、水 B.氢氧化钠、水 C.锌、稀硫酸 D.氯化钠、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膨胀,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选项B正确;
C、锌与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氢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选项D错误。
故选:B。
6.(本题2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与用汽油清洗油污所用的原理是不同的
B.用水分别溶解测温的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
C.过滤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用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所用的原理是不同的,正确。
B、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氯化钠溶解不吸热,也不放热,用水分别溶解测温的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正确。
C、过滤不能去除钙镁离子,不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
D、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是质子数不同,正确。
故选:C。
7.(本题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
C.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说法正确;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说法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说法错误;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C。
8.(本题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溶液中只可能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NaCl 的溶解度为36g
D.海水晒盐后剩下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所以一杯溶液中可能有多种溶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例如室温下在100g水中氢氧化钙只能溶解0.165g达到饱和,而加入20g硝酸钾没有达到饱和,此时氢氧化钙的浓度小于硝酸钾的浓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题目中NaCl 的溶解度为36g没有说明温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的方式,溶剂减少,氯化钠析出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9.(本题2分)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
D.将60℃时210g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g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不同,因此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度的大小,故A选项错误;
B、由两条曲线从左到右的上升趋势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小,故B选项错误;
C、40℃时,KNO3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即在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3.9gKNO3,形成163.9g饱和溶液,即在该温度下,163.9gKNO3饱和溶解中含有63.9gKNO3,因此在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的质量小于63.9g,故C选项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即在60℃时,100g水中溶解110.0g硝酸钾形成210.0g饱和溶液;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形成131.6g饱和溶液,所以将60℃时210g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本题2分)20℃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0.3gA物质,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答案】B
【解析】
【详解】
20℃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0.3gA物质,则A溶解度=,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属于可溶物质,故选:B。
11.(本题2分)欲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
A.减少压强,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故选C。
12.(本题2分)在相同温度下,将50g和100g饱和的KNO3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和20g水,分别析出ag和bg溶质。则a和b的关系是
A.2a=b B.a=b C.a=2b D.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KNO3溶液处于同一温度下,且都是饱和溶液,因此它们溶液的浓度是一样的,其中20g水中所含有溶质应是10g水中的两倍,故2a=b。
故选A。
【点睛】
13.(本题2分) 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装置右侧海水中增加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海水加压,右侧水分子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溶剂质量减少,而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A。
14.(本题2分)溶液对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都是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C.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的溶液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都是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的溶液,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氯化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5.(本题2分)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后,再加水至原来的质量,然后再取其中的一半,则最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0% B.5% C.2.5% D.7.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00g,则100g氢氧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后,溶液为50g,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加50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再取其中的一半,则最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
故选B。
16.(本题2分)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②中游码在6g处,则食盐实际质量为16g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配制溶液的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即④②①⑤③,A正确;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00g×16%=84g,需要水的体积为84mL,可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B正确;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00g×16%=16.0g,C正确;
D、②中游码在6g处,由于砝码和药品放反,故盐实际质量为10g-6g=4g,D错误。
故选D。
17.(本题2分)用25%的NaOH溶液和5%的NaOH溶液混合,配置10%的NaOH溶液,混合时两种溶液的质量比是
A.3:1 B.1:3 C.1:5 D.5: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二者溶液质量分别为x、y,根据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之和相同列方程:25%x+5%y=10%(x+y),则x:y=1:3;故选B。
18.(本题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 B.9.8% C.83.3% D.49%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每0.65g锌与10g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设10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0.98g。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点睛】
不能用过量的酸溶液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共24分)
19.(本题6分)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
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
【答案】 ②④⑤⑧⑨ ⑥⑦##⑦⑥ ③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详解】
①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②干净的海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是乳浊液;
④白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木炭不溶于水,以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是悬浊液;
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铁粉不溶于水,以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是悬浊液;
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油脂能溶解到汽油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碘能溶于汽油,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所以②④⑤⑧⑨是溶液。⑥⑦是悬浊液。③是乳浊液。
【点睛】
20.(本题10分)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成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1)“夏天晒盐”中的“盐”溶解度曲线可用如图中___________来表示。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关系是___________。
(3)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
(4)不改变溶液浓度,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比较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___________。
A.a=b B.a>b C.a 【答案】
(1)b
(2)a<b=c
(3)80g
(4)降低温度
(5)D
【分析】
(1)夏天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得到含有氯化钠的粗盐,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其曲线平缓,所以夏天晒盐中的盐溶解度曲线可用图中b来表示。
(2)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可知,在同一温度下,曲线位置越高其溶解度越大,若两曲线相交则溶解度相等,所以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关系是a (3)t2℃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60g的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所以在该温度下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30g的a物质,故所得溶液质量是30g+50g=80g。
(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5)由于没有给出a、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故将 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无法确定析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
故选D。
21.(本题8分)20℃时,向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请回答有关问题。(假设硝酸钾与硝酸钠在溶液中相互无影响。)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100g水。
(2)0℃时,溶解等质量的硝酸钾和硝酸钠,需要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填“硝酸钾”或“硝酸钠”)。
(3)上述4只烧杯中,溶液呈饱和状态的有___________;将烧杯②与④混合,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12
(2)硝酸钾
(3) ②③④ 将烧杯②与④混合后溶剂水的质量为100+100=200g,最多溶解硝酸钾、硝酸钠的质量分别为60g、176g,60g>50g、176g>100g,故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
【解析】
(1)
由图可知,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g左右。
(2)
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溶解等质量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硝酸钾需要更多的水,故需要水较多的是硝酸钾。
(3)
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钾、硝酸钠溶解度分别为30g、88g左右;20℃时,向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0g<30g的硝酸钾、50g>30g的硝酸钾、60g>30g的硝酸钾、100g>88g的硝酸钠,则上述4只烧杯中,溶液呈饱和状态的有②③④;
将烧杯②与④混合后溶剂水的质量为100+100=200g,最多溶解硝酸钾、硝酸钠的质量分别为60g、176g,60g>50g、176g>100g,故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
三、简答题(共30分)
22.(本题8分)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一段镁条,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U形管中a处液面下降,b处液面上升。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U形管中液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3)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和另一种固体,可以让U型管内产生同样现象,则“另一种固体”是_____;若U型管内b处液面下降,a处液面上升,则“另一种固体”是_____。
【答案】 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 氢氧化钠或氧化钙 硝酸铵
【解析】
【详解】
(1)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 形管中a处液面下降,b处液面上升,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增大。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由于气体增多和温度升高使瓶内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中液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故填: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
(3)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以使瓶内压增大,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和另一种固体,可以让U型管内产生同样现象,则“另一种固体”是氢氧化钠或氧化钙;若U型管内b处液面下降,a处液面上升,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由于温度降低,使瓶内压强减小,则“另一种固体”是硝酸铵。故填:氢氧化钠或氧化钙;硝酸铵。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设计,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23.(本题14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加热后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
③20℃时,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可以采用加热浓缩、_______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实验兴趣小组需要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答案】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减小 降温结晶 K+、、Na+、Cl- 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 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2︰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得,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7.3g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
由表中数据可得,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加热后其溶解度下降使得溶液变浑浊;
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变小,温度不变,溶质溶解度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综合起来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了;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要除去氯化钠,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反复结晶,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故离子有:K+、NO3-、Na+、Cl-;
(2)据图分析错误操作是: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腐蚀性和强吸水性,因此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或应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根据溶质质量守恒,得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50g × 10% ÷ 25%=20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0g=30g。故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2:3。
24.(本题8分)(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能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______ 。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先用蒸馏水清洗细口瓶
(4)将与水混合溶解。装瓶贴标签放置,若装瓶过程中有溶液外溅,不会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原因是______。
【答案】 47.5 CBDEA ①②③④ 溶液具有均一性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的特征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能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50g-50g×5%=47.5g,47.5g÷1.0g/mL=47.5 mL。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
(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和②称量时砝码端忘记垫质量相同的纸片,溶质质量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和④装瓶时先用蒸馏水清洗细口瓶,溶剂质量偏大,所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①②③④。
(4)装瓶贴标签放置,若装瓶过程中有溶液外溅,不会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原因是:溶液具有均一性。
四、计算题(共10分)
25.(本题10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某冶金厂回收了一批废黄铜屑,需测定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5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无色溶液,产生氢气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所示。(设该批次黄铜屑只含铜、锌和少量黄铜锈。黄铜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ZnSO4、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样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67.0
(2)60.0%
(3)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30.0%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0%
【解析】
【分析】
(1)
由图可知,完全反应时,样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267.0g;
(2)
该批次黄铜屑只含铜、锌和少量黄铜锈,黄铜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锌、二氧化碳和水,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的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故样品中的铜元素完全转化为了铜单质,最后剩余固体即为铜单质,故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见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课时训练,共5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精品课堂检测,共5页。
初中人教版课题 1 金属材料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 1 金属材料精品同步练习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