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优秀综合训练题
展开18.狼-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B.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A
【详解】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A.连词,表目的,来;B.停止/只是;C.前面/上前;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2.下列对《狼》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耽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记叙,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后一部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故选B。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 B.止增笑耳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顾野有麦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
A.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B.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C.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
D.古今义均为动词,看,视;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 死不瞑目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茅庐
C.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D.乃悟前狼假寐 梦寐以求
【答案】B
【详解】A.都解释为:闭上眼睛;
B.分别解释为:看,视/拜访;
C.都解释为:柴草;
D.都解释为:睡觉;
故选B。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虐待(nüè) 惩戒(chéng)
B.污涩(sè)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
C.婢女(bì) 怂恿(sǒng) 驯养(xùn)
D.麝香(shè) 相称(chèn) 羞怯(què)
【答案】D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D“怯”应读“qiè”。
二、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两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解释加点的词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一狼洞其中
(3)丁氏对曰
7.用现代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8.下面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其一犬/坐于前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得/一人之使
9.乙文是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记叙精炼,对人物不作描写;甲文是小说,注重对屠户形象的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作者塑造屠户形象的高妙之处。
10.两文末尾划线句子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任选一文,加以简析。
【答案】6.(1)攻击 (2)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3)应答,回答 7.(1)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国都的人(都)讲述这件事情,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8.B 9.例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一句,“起”“劈”“毙”三个动词连用,字字有力,生动传神,凸显了屠户反应迅速,身体灵便,动作敏捷的形象特点。(意思到即可。) 10.示例:选甲文。文章结尾,在叙述“狼-屠户”故事的基础上,发表感慨,谈论启示,揭示寓意:再狡猾、变化而欺诈的狼,都逃脱不了猎人的智慧,只会带来笑料。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
【解析】6.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敌:攻击。词类活用词,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道:讲述。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8.B. 其一/犬坐于前。故选B。
9.考查对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分析。屠户的动作“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刻画出屠户的勇敢和机智,临危不乱,从容淡定。
10.考查对文末议论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狼》在“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记叙上,最后一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穿井得一人》在故事的基础上,最后一句“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发表感慨,总结全文,用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不可信。
三、课内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顾野有麦场 顾
(2)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在文中屠户表现出了复杂的性格。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1.⑴ 看,视 ⑵ 像狗似的蹲坐 12.另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攻击屠户的后背) 13.屠户投以骨,表明他怯懦的一面;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然后转视积薪后,杀了另一只狼,表现了他勇敢机智的一面。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文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环顾四周的野外,看到有一个打麦场。顾:看,视。
(2)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词:“洞(挖洞),意(想要),隧(从通道),攻(攻击)”翻译要准确。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屠户身上表现出了复杂的性格。起初是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
四、综合性学习
14.狼是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凶猛狡猾的动物,班级开展“狼”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成语积累】活动中,小丽同学搜集到两幅图,可她却猜不出与图片相关的狼的成语,请你告诉她。
(2)【“狼”与自然】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至少三条)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虽然狼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其中的一匹狼斜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又放开。然后,狼群耐心地等待时机。受伤的驯鹿渐渐失去大量血液、力气,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无力反抗时,狼群开始出击。
材料三: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答案】(1)图一:引狼入室图二:狼狈为奸
(2)【示例】学会团结;学会勇敢;学会合作;学会等待;要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图片内容,然后由此推测有关狼的成语即可。图一,一个女孩和一只狼合租,允许狼和自己同住,由此推知相关成语是“引狼入室”;图二,结合文字提示可知,是一只狼和一只狈合作进羊圈吃羊,由此推知相关成语是“狼狈为奸”。
(2)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内容,“狼是最团结的动物”“群起而攻之”可知,狼是团结的动物,群体意识很强;
结合材料二内容,“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可知,狼敢于以个体冲击驯鹿群,可见其勇敢;“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无力反抗时,狼群开始出击”可知,狼群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当目标无力反抗时才出击,可见其懂得等待、合作;
结合材料三内容,“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可知,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但它们从不畏惧失败,可见其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据此作答即可。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18课狼教师版docx、第18课狼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时作业,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狼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狼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