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1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2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3页。

    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
    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帝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惟孙权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
    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韩遂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劝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然则如此者,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
    曰: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倚,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出兵后A魏B伪助讨C备D仍欲袭之E赖陆逊F收兵G以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面指面朝南,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
    B. 屈节指失节归附,与《苏武传》中“屈节辱命”“屈节”不同。
    C. 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例如“隋炀帝”。
    D. 发,本义是射发,文中指揭法,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今王发政施仁”的“发”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肃劝导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有人说鲁肃心中不忘汉朝,有人说鲁肃失策。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明白天下的大势。
    B. 曹操本身实力强大,又有孙权作为外应,本应没有顾虑,然而放走关羽,是为了让孙权自己树敌。
    C. 孙权不能效仿韩、魏、张、陈的谋划,选择与蜀断交。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时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
    D. 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正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
    (2)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
    14. “鲁肃之计”对东吴有何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 古者吴阖闾教士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勾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仇,入北郭,徙大舟,围王宫,而吴国以亡。
    昔者置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
    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鹜,陆将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节选自《墨子·非攻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士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B.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C.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士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D.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士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墨子即墨子,墨子名翟,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B.九夷,在古代用以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也泛称少数民族
    C.“伐其功”的“伐”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意思相同
    D.爪牙,原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义比喻勇士、卫,在本文中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王阖闾善用士众,先是柏举之战,占领楚国部分城市,迫使宋国和鲁国前来朝觐,后继续向北攻打齐国艾陵大战,大败齐军。
    B.越王勾践发现吴国内部出现了问题,于是聚集士卒,等待时机报仇,他们从吴国都城的北门攻入,移走吴王的大船,包围王宫,灭掉了吴国。
    C.赵襄子被围之后,韩魏在一起商量说:“古人说“唇亡齿寒’,赵氏若在早晨灭亡,我们会在晚上灭亡;赵氏若在晚上灭亡,我们将在早晨随之。”
    D.韩魏此时也考虑到自身利益,于是韩、魏、赵三家之主联合,同心协力,韩、魏两家军队从城外,赵氏军队从城内,合击智伯,智伯大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古者吴闺闾教士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4 分)
    (2)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4 分)
    14.文章开头引用“饰攻战者之言”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 分)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节选自《论语·为政》《论语·先进》《论语·学而》)
    材料二: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
    小A人B有C母D皆E尝F小G人H之I食J矣K未L尝M君N之O羹P请Q以R遗S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指非难、批评、挑剔。与《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间”意思不相同。
    B.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与《苏武传》中的“召诸贵人议”的“诸”字相同。
    C. 书,是指《春秋》,《诗》是指《诗经》,这两部书和《左传》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 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之地。此处的“黄泉”和《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泉共为友”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告诫大家,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着赡养父母义务,还要有充分的敬爱之心。他的弟子有子认为,为人孝悌,就少犯上作乱。
    B. “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厌恶,对共叔段偏心溺爱,并屡屡为之争得利益,最后串通一气,想共同攻打庄公。
    C. 作者承继“春秋笔法”,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的褒贬倾向,突出了姜氏的不公平,共叔段的不本分,庄公的不作为。
    D. 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建议,与武姜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一事件体现出颖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4. “孝”“悌”二字,自古以来就连在一起使用,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谈谈你对“孝悌”的看法。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不敢略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诸长吏牧守皆自乱斗中兵而死,贼非敢欲杀之也,而莽终不谕其故。是岁,荆州牧发奔命二万人讨绿林贼。贼帅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获辎重。牧欲北归,贼马武等复遮击之,钩牧车屏泥,刺杀其骖乘,然终不敢杀牧。贼遂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余口,州郡不能制。又,大司马士按章豫州,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状。莽大怒,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①曰:“夫吏者,理也。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抑强督奸,捕诛盗贼,义之节也。今则不然。盗贼不辄得,至成群党遮略乘传宰士。士得脱者又妄自言:‘我责数贼:“何故为是?”贼曰:“以贫穷故耳。”贼护出我。’今俗人议者率多若此。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穴,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庶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州郡又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唯翼平连率田况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以况自诡必禽灭贼,故且勿治。”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况领青、徐二州牧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
    【注】①七公:指四辅加三公。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众虽万A数B不敢略C有城邑D转掠E求食F日阕G而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谕,指明白、理解,与成语“不言而喻”“借古喻今”“不可理喻”的“喻”意思相同。
    B. 辎重,古代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后经演化,系指行军时携带的物资。
    C. 科,指品类、等级,与《窦娥冤》中“鼓三通、锣三下科”中的“科”字的意思不同。
    D. 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分左右两半,合并才能调动军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莽时期的起义军,最初就是吃不上饭的流民聚集在一起,靠打家劫舍过活,他们总想着庄稼熟了就回家。
    B. 荆州牧率兵进山讨伐绿林军,被打得大败,而绿林军也不敢杀掉他;大司马士去豫州办案,被绿林军抓住,后被送到县府。
    C. 大司马士回去上书王莽,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却惹得王莽非常生气,认为他诬陷欺骗,还专门下发文书责骂他。
    D. 王莽的处事态度让官员非常害怕,没人敢再说贼人的情况,只有田况敢带领百姓对抗盗贼,使得樊崇等人不敢侵入郡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
    (2)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
    14. 王莽如何看待百姓做盗贼这件事?采用了怎样政策对待盗贼?请简要概括。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羲A之B雅C好D服E食F养G性H不I乐J在K京L师M初N渡O浙P江Q便R有S终T焉U之V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羲之既拜护军”与“余既为此志”(《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B.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除不祥。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与“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D.“亦将有感于斯文”与“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王羲之出身高贵,小时候木讷,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周顗认为王羲之很奇特,对他特别礼待,于是王羲之开始知名。
    B.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担忧会影响国家的安定,两次写信给殷浩进行劝告,但殷浩没有接受。
    C.《兰亭集序》中,作者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接着写众人边喝酒边赋诗的乐趣。
    D.从《兰亭集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受到了庄子虚无主义的影响,感叹人生无常,于是他感慨要游乐至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4分)
    ②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4分)
    14. 太尉郗鉴为什么认为王羲之是“佳婿”?请简要说明。(3分)
    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
    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帝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惟孙权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
    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韩遂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劝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然则如此者,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
    曰: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倚,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出兵后A魏B伪助讨C备D仍欲袭之E赖陆逊F收兵G以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面指面朝南,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
    B. 屈节指失节归附,与《苏武传》中“屈节辱命”“屈节”不同。
    C. 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例如“隋炀帝”。
    D. 发,本义是射发,文中指揭法,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今王发政施仁”的“发”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肃劝导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有人说鲁肃心中不忘汉朝,有人说鲁肃失策。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明白天下的大势。
    B. 曹操本身实力强大,又有孙权作为外应,本应没有顾虑,然而放走关羽,是为了让孙权自己树敌。
    C. 孙权不能效仿韩、魏、张、陈的谋划,选择与蜀断交。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时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
    D. 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正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
    (2)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
    14. “鲁肃之计”对东吴有何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 ADE 11. B 12. D
    13. (1)这之后(孙权)袭击夺取荆州,和魏国结交,因而从此只能够俯首称臣,将儿子作为人质,天天如此。
    (2)古代,虞国借道给晋国而和虢国一道灭亡,韩、魏如同肘足一般衔接,却被智伯灭亡。
    14. “鲁肃之计”指孙权先结交刘备,再联合刘备攻打曹操。(或吴先结交蜀,再联合蜀攻打魏)意义:如果灭亡曹操,那就可以跟西蜀争夺天下;如果曹操不灭,也能三足鼎立而称帝。(或吴蜀联盟对于吴来说具有好处,能够使吴国保存甚至分割天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出兵后,魏国假装帮助吴国讨伐刘备,仍旧想要趁机偷袭吴国,多亏陆逊收兵才得以幸免。等到钟会讨伐蜀国,吴国便不再全力施救,于是最终导致两国都灭亡了。
    “出兵后”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A处断开;
    “魏伪助讨备”,主语是“魏”,谓语是“讨”,宾语是“备”,所以应在“备”后D处断开;
    “仍欲袭之”,“仍欲”是状语,“袭”是谓语,“之”是宾语,后面E处断开。
    故在ADE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的能力。
    B.错误。“屈节辱命”的“屈节”解释为“失节归附”。二者意思相同。句意:失节归附朝拜;/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D.正确。揭发/发布。句意:曹操却把他的奏章泄露出来。/现在您发布政令施行仁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从正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错误,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是从反面来验证鲁肃谋略的正确性。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通和”,结交;“质”,做人质;“无虚日”,天天如此。
    (2)“假”,借;“肘”,如同肘足一般衔接;“智伯灭”,被动句,被智伯灭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可见,鲁肃为吴国谋划的内容是:先结交刘备,再联合刘备攻打曹操。
    从“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状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中耳”可见,鲁肃的计划,是先联合刘备而灭子曹魏,如果曹操被灭,那么吴蜀两国的争斗谁能夺得天下还不能预料;如果曹操不灭,而吴蜀联盟也将让曹操无法逐一攻破他们,将能够三足鼎立而称帝,不至于屈居人下称臣。即:吴蜀联盟对于吴来说具有好处,能够使吴国保存甚至分割天下。
    参考译文:
    孙权用荆州来帮助刘备,是鲁肃劝导的。荆州不能归还回来,孙权因为这件事深深地诟病鲁肃。有人说:“鲁肃心中不忘汉朝,所以用云雨给蛟龙资助。”有人说:“这是鲁肃失策了,如果周瑜在,一定不会做这种事。”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明白天下的大势,而只熟悉筹划当日的形势。
    三国时期,最强的是曹操啊,赤壁之战,孙权能够单凭自己的力量攻破曹操吗?又或者和刘备合力来共同打败曹操?得到荆州,孙权能够同时获取蜀地来独力支撑吗?又或者最终仍旧不免于依附他人来自立?孔明为蜀谋划,是先结交孙权然后攻打魏国;鲁肃为吴谋划,是先结交刘备然后攻打魏国。魏国可灭,曹操可诛,天下的事情还不能预料;魏国不能灭,曹操不能诛杀,而吴蜀宛如唇齿相依已然牢固,没有外力入侵,他们将要鼎足三分,面向南方而称帝了,怎么肯受人封赏,失节归附朝拜,拘谨如同被驾在车辕下的马匹一样呢?英雄所见大概都是一样。只有孙权的见识不到这个地步,这之后袭取荆州,和魏国结交,因而从此只能够俯首称臣,将儿子作为人质,天天如此。也只是刘备的见识不到这个地步,这之后因为荆州的缘故,而在白帝城兴起战事,一场败仗而吐血身亡。不只如此,曹操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拥有百万军队,又得到了孙权作为他的外应,应该是没有什么犹豫回顾的。然而赵俨在襄阳之战,不肯对关公穷追猛击,这份功劳便留着直到他被孙权所害,曹操认为他的观点很正确;孙权请求擒拿关羽来献出自己的忠心与力量,曹操却把他的奏章泄露出来,射给关羽看而让他逃走。凭借曹操的强大,尚且想要学习战国的“对双方有利,就可以都存在”的说法,让孙权自己树起自己的敌人;而凭借区区吴国,竟然想要在外断绝蜀国的援助,而孤军独自抵挡曹操,不是已经糊涂了吗!
    古代,虞国借道给晋国而和虢国一道灭亡。韩、魏如同肘足一般衔接,却被智伯分裂灭亡,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的计策立六国后便失败了,马超受到曹操的反间计策疏远韩遂而失败。孙权不能效仿韩、魏、张、陈的谋划,而甘心在虞公、陈涉、马超之下,大错特错。况且孙权断绝与蜀国交好之后,他不被魏国灭亡是侥幸。蜀国因关公战死而怨恨讨伐吴国,吴国求救于魏国,刘晔则想要趁机偷袭吴国,多亏了魏主没有听从才得以幸免。出兵后,魏国假装帮助吴国讨伐刘备,仍旧想要趁机偷袭吴国,多亏陆逊收兵才得以幸免。等到钟会讨伐蜀国,吴国便不再全力施救,于是最终导致两国都灭亡了,这都在日后一一明验。然而知道这些后续发展的,除了孔明、子敬而再也没有人了吗?
    我认为:史书上称曹操刚打算写信,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不觉笔从手中落下。荆州已不是曹操所有,别人将自己所有物送给另一家,与他有什么关系?他竟然如此骇然震惊,正是害怕鲁肃的计策能实行,两位英雄相互倚仗,而天下难以争夺的缘故。唉,曹操的才能因此最终是在孙刘二人之上啊!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 古者吴阖闾教士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勾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仇,入北郭,徙大舟,围王宫,而吴国以亡。
    昔者置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
    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鹜,陆将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节选自《墨子·非攻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士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B.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C.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士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D.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士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墨子即墨子,墨子名翟,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B.九夷,在古代用以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也泛称少数民族
    C.“伐其功”的“伐”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意思相同
    D.爪牙,原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义比喻勇士、卫,在本文中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王阖闾善用士众,先是柏举之战,占领楚国部分城市,迫使宋国和鲁国前来朝觐,后继续向北攻打齐国艾陵大战,大败齐军。
    B.越王勾践发现吴国内部出现了问题,于是聚集士卒,等待时机报仇,他们从吴国都城的北门攻入,移走吴王的大船,包围王宫,灭掉了吴国。
    C.赵襄子被围之后,韩魏在一起商量说:“古人说“唇亡齿寒’,赵氏若在早晨灭亡,我们会在晚上灭亡;赵氏若在晚上灭亡,我们将在早晨随之。”
    D.韩魏此时也考虑到自身利益,于是韩、魏、赵三家之主联合,同心协力,韩、魏两家军队从城外,赵氏军队从城内,合击智伯,智伯大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古者吴闺闾教士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4 分)
    (2)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4 分)
    14.文章开头引用“饰攻战者之言”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 分)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原句: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
    句意:从前晋国有六位将军,而其中以智伯为最强大。他估量自己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想要跟诸侯抗衡,以用攻战的方式取得英名。
    “而智伯莫为强焉”语意完整,中间不断开,排除 AD;“欲以抗诸侯”中,“诸侯”作“抗”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中间不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相同”错误,“伐其功”中“伐”意为“夸耀”;“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意为“讨伐,进攻”故选 C。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继续向北攻打文国,驻扎汶上,在艾陵大战,大败齐军”的不是吴王阖闾,而是夫差,原句为: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故选 A。
    13.【答案】
    (1)古时的吴王阖闾训练士兵七年,士卒披甲执刃,跑了三百里才停止、歇息
    (评分标准:“教”“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译出大意给 2分)
    (2)君子不使用水作镜子,而是用人作镜子。用水作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面容;用人作镜子,则可以知吉凶。
    (评分标准:“镜”“于”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译出大意给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教士”,训练士兵;“舍”,停止,休息,止息。
    (2)“镜”,名词活用作动词,作镜子;“于水”“于人”中的“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用”、“以”
    14.【答案】①树立批驳对象,批驳“饰攻战者之言”;(1 分)②指出如果“收用我众”的目的是攻战,不仅不能使天下臣服,反而会有亡国亡身的危险;(1 分)③间接论证了“好战必亡”的观点。(1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 3点3 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墨子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文章开头“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引入“虚拟论敌”,树立批驳对象。针对虚拟论敌的观点,举例反驳,批判对方观点的错误,从而间接证明自己“非攻”的论点。
    【参考译文】
    为攻战辩饰的人又说:“他们不能收揽、利用他们的民众士卒,所以灭亡了;我能收揽、利用我的民众士卒,用他们在天下攻战,所向无敌,谁敢不心悦诚服呢?”墨子说道:“您收揽、利用您的民众士卒,难道比得上古时的吴王阖闾吗?”古时的吴王阖闾训练士兵七年,士卒披甲执刃,跑了三百里才停止、歇息,驻扎在注林。取道冥隘的小径,在柏举大战一场,占领楚国中央的都城,并使宋国与鲁国被迫来朝见。及至吴王夫差即位,向北攻打齐国,驻扎在汶上,大战于艾陵,大败齐人,使之退保泰山;向东攻打越国,渡过三江五湖,迫使越人退保会稽。东方各个小部落没有谁敢不归附。战罢班师回朝之后,吴王不能抚恤阵亡将士的遗族,也不施舍民众,自恃自己的武力,夸大自己的功业,吹嘘自己的才智,怠于教练士卒。于是建筑姑苏台,历时七年,尚未造成。至此吴人都有离异疲惫之心。越王勾践看到吴国上下不融洽,就收集他的士卒用以复仇,从吴都北郭攻入,迁走吴王的大船,围困王宫,而吴国因这灭亡。
    从前晋国有六位将军,而其中以智伯为最强大。他估量自己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想要跟诸侯抗衡,以用攻战的方式取得英名。为了攻战行动迅速,他指使手下的谋臣武士,排列好兵船战车士卒,以之攻打中行氏,并占据其地。他认为自己的谋略已经高超到极点,又去进攻范氏,并大败之,合并三家作为一家却还不肯罢手,又在晋阳围攻赵襄子。
    到此地步,韩、魏二家也互相商议道:“古时有话说:‘唇亡则齿寒。’赵氏若在早晨灭亡,我们晚上将随之;赵氏若在晚上灭亡,我们早晨将随之。《诗经》说:‘鱼在水中不快跑,到了陆地,怎么还来得及呢?’”因此韩、魏、赵三家之主,同心协力,开门清道,令士卒们穿上铠甲出发,韩、魏两家军队在外面,赵氏军队从城内,合击智伯。智伯大败。
    所以墨子说道“古时有话说:‘君子不使用水作镜子,而是用人作镜子。用水作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面容;用人作镜子,则可以知吉凶。”现在用攻战已取得好处,那么为什么不将智伯好战亡国的事件作为鉴戒呢?这样做不是吉而是凶,这是可以知道的啊。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节选自《论语·为政》《论语·先进》《论语·学而》)
    材料二: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
    小A人B有C母D皆E尝F小G人H之I食J矣K未L尝M君N之O羹P请Q以R遗S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指非难、批评、挑剔。与《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间”意思不相同。
    B.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与《苏武传》中的“召诸贵人议”的“诸”字相同。
    C. 书,是指《春秋》,《诗》是指《诗经》,这两部书和《左传》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 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之地。此处的“黄泉”和《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泉共为友”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告诫大家,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着赡养父母义务,还要有充分的敬爱之心。他的弟子有子认为,为人孝悌,就少犯上作乱。
    B. “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厌恶,对共叔段偏心溺爱,并屡屡为之争得利益,最后串通一气,想共同攻打庄公。
    C. 作者承继“春秋笔法”,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的褒贬倾向,突出了姜氏的不公平,共叔段的不本分,庄公的不作为。
    D. 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建议,与武姜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一事件体现出颖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4. “孝”“悌”二字,自古以来就连在一起使用,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谈谈你对“孝悌”的看法。
    【答案】10. DKP 11. B 12. C
    13. (1)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2)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
    14. (1)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
    (2)“孝悌”并非是单方面的,“孝”与“悌”都是一种双向的互动。
    (3)以孝悌为本,之后逐步推广,最后实现兼爱众人,以此达到仁爱的境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小人的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小人有母”,是主谓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其后应断开,故D处需断开;
    “皆尝小人之食矣”,其前省略主语“母”,是主谓宾结构,中间不断开,“矣”是句末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其后应断开,故K处需断开;
    “未尝君之羹”,与“皆尝小人之食矣”是并列结构,“羹”后应断开,故P处需断开;
    所以,画波浪线的部分需加句读的三处为:DKP。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非难、批评、挑剔/中间。句意: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
    B.错误,二者不同。兼词,“之于”/众、许多。句意: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
    C.正确。
    D.正确。都是指人死后所居之地。句意: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直接表明”错误,“春秋笔法”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是直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岩”,高险;“焉”,兼词,“于之”的和音,在那里;“佗”,别的、其他的;“唯命”,听从命令。
    (2)“厌”,通“餍”,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无”,通“毋”,不要;“滋蔓”,蔓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据材料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可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
    材料二“段不弟,故不言弟”,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所以,“孝悌”并非是单方面突出儿女对父母、弟弟对兄长的敬爱与责任,而是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与“悌”都是双向的互动。
    材料二“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颍考叔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所以,以孝悌为本,之后逐步推广,最后实现兼爱众人,以此达到仁爱的境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材料二:
    从前,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大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无法控制。”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大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滋长的野草都很难除掉,更何况您尊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没过多久大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庄公。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大叔又把原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庄公说:“像共叔段这样不亲近兄长,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会崩溃。”
    大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新郑”。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探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大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的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不敢略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诸长吏牧守皆自乱斗中兵而死,贼非敢欲杀之也,而莽终不谕其故。是岁,荆州牧发奔命二万人讨绿林贼。贼帅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获辎重。牧欲北归,贼马武等复遮击之,钩牧车屏泥,刺杀其骖乘,然终不敢杀牧。贼遂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余口,州郡不能制。又,大司马士按章豫州,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状。莽大怒,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①曰:“夫吏者,理也。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抑强督奸,捕诛盗贼,义之节也。今则不然。盗贼不辄得,至成群党遮略乘传宰士。士得脱者又妄自言:‘我责数贼:“何故为是?”贼曰:“以贫穷故耳。”贼护出我。’今俗人议者率多若此。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穴,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庶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州郡又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唯翼平连率田况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以况自诡必禽灭贼,故且勿治。”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况领青、徐二州牧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
    【注】①七公:指四辅加三公。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众虽万A数B不敢略C有城邑D转掠E求食F日阕G而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谕,指明白、理解,与成语“不言而喻”“借古喻今”“不可理喻”的“喻”意思相同。
    B. 辎重,古代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后经演化,系指行军时携带的物资。
    C. 科,指品类、等级,与《窦娥冤》中“鼓三通、锣三下科”中的“科”字的意思不同。
    D. 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分左右两半,合并才能调动军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莽时期的起义军,最初就是吃不上饭的流民聚集在一起,靠打家劫舍过活,他们总想着庄稼熟了就回家。
    B. 荆州牧率兵进山讨伐绿林军,被打得大败,而绿林军也不敢杀掉他;大司马士去豫州办案,被绿林军抓住,后被送到县府。
    C. 大司马士回去上书王莽,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却惹得王莽非常生气,认为他诬陷欺骗,还专门下发文书责骂他。
    D. 王莽的处事态度让官员非常害怕,没人敢再说贼人的情况,只有田况敢带领百姓对抗盗贼,使得樊崇等人不敢侵入郡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
    (2)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
    14. 王莽如何看待百姓做盗贼这件事?采用了怎样政策对待盗贼?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DF 11. A 12. C
    13. (1)宣扬政德,彰明恩泽,去治理百姓,这是仁政的原则。
    (2)如果有人不同心合力憎恨狡猾的盗贼,却胡说是因为饥饿寒冷才做盗贼,就逮捕下狱,查办他的罪!
    14. ①王莽认为百姓做盗贼不是因为贫困饥贫,是大的叛乱。②逮捕消灭盗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虽然有一万多人,但不敢攻占城市,辗转抢掠寻求食物,维持当天生活就可以。
    “众虽万数”是说“虽然有一万多人”,表意完整,与后面“不敢略有城色”构成转折,中间断开,且“城邑”是“略有”的宾语,应在“数”“城邑”后断开,故BD处需断开;
    “求食”是“转掠”的目的,中间不应断开,且“食”是“求”的宾语,结构完整,宾语“食”后应断开,故F处需断开。
    综上分析,需要断句的三处为: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意思不同。“谕”:指明白、理解。/明白。/比喻。/使……明白。句意:可是王莽始终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借古喻今: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强横,丝毫不讲道理。
    B.正确。
    C.正确。“科”,品类、等级。/指科介,用来称角色动作。句意:不过这样两类。/打三遍鼓,敲三遍锣。
    D.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还专门下发文书责骂他”错误,从原文“士还,上书具言状。莽大怒,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曰”来看,王莽下发文书责骂的是“七公”,而非大司马士。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宣德”,宣扬政德;“明恩”,彰明恩泽;“牧”,治理;“道”,原则。
    (2)“疾恶”,憎恨;“黠贼”,狡猾的盗贼;“妄”,胡乱;“捕系”,逮捕下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看法:据原文(王莽的话)“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可得出:王莽认为百姓做盗贼不是因为贫困饥寒,是最大的叛乱。
    ②政策:据原文(王莽的话)“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庶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可得出:王莽要求七公必须严厉命令属下官员,赶快逮捕消灭盗贼。
    参考译文:
    起初,各地人民都由于饥寒贫苦才起来做盗贼,众人聚集在一起,时常盼望着年景好时能够返回家园。聚众虽然以万计,但不敢攻占城市,劫掠到食物,当天吃完而已。各县长官和州牧、郡太守都是自己乱斗被武器杀伤而死的,盗贼并不敢存心杀死他们,可是王莽始终不懂得这个道理。这一年,荆州牧动员称做奔命的部队二万人攻击绿林贼寇。贼寇首领王匡等率部众在云杜迎战,大破州府官军,杀数千人,把所有的军用物资全部掳获。荆州牧准备向北撤退,绿林将领马武等再予截击,钩住荆州牧车上挡泥的装饰板,刺杀在车上陪乘的人,然而,却始终不敢杀害州牧。贼寇于是攻陷竟陵,转而袭击云杜、安陆,大量掳掠妇女,退回绿林山中,此时已增加到五万余人,州郡官府已无法制止。此外,有个大司马的属吏到豫州办案,被盗贼俘虏了,盗贼把他送交县里。此人回来后,上书详细报告情况。王莽大怒,认为这是诬蔑欺骗。于是下文告责备四辅、三公道:“吏的意思就是管理。宣扬德政,彰明恩泽,去管教养育人民,这是仁政的原则。压制豪强,督察奸邪,逮捕诛杀盗贼,这是正义的节操。而今却不是这个样子。盗贼(发生了),总是不能够逮捕,直到结成大帮大伙,拦劫乘坐传车的官吏。官吏脱了身的,又妄自说‘我曾谴责盗贼:“为什么干这种事?”盗贼回答说:“是因为贫穷的缘故。”盗贼还护送我出来。’现在庸俗的人谈论事情多是这样。想想看,由于贫困饥寒,犯法胡作非为,大的是一伙人去抢劫,小的是一个人去偷窃,不过这样两类;现在竟然谋划结党,人数以千百计算,这是大规模的叛乱,难道是饥寒可以解释得了的吗?四辅、三公应当严肃告诫卿大夫、卒正、连率和各庶尹,认真管教抚养善良的平民,迅速捉拿歼灭盗贼。如有人不同心合力,不憎恨狡猾的盗贼,而胡说他们是由于饥寒所迫才这样干的,就逮捕监禁,查办罪行!”于是官吏们更加惶恐,没有谁敢说盗贼的真实情况,州郡又不能擅自调动军队,盗贼因此无法制服。只有翼平郡连率田况一向果断勇敢,他发动年龄在十八岁上以上的民众四万多人,发给他们库存的武器,把军令刻在石碑上向他们宣布。樊崇等听说了,不敢进入郡界。田况自动弹劾自己,王莽责备田况:“没有发给虎符而擅自调集军队,这是擅动干戈,这种罪过与耽误军事调动一样。因为你自己保证一定捉拿消灭盗贼,所以姑且不予处分。”后来田况自动请求越过郡界攻打盗贼,他所攻击的盗贼都被打败了。王莽用诏书命令田况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的职务。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羲A之B雅C好D服E食F养G性H不I乐J在K京L师M初N渡O浙P江Q便R有S终T焉U之V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羲之既拜护军”与“余既为此志”(《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B.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除不祥。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与“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D.“亦将有感于斯文”与“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王羲之出身高贵,小时候木讷,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周顗认为王羲之很奇特,对他特别礼待,于是王羲之开始知名。
    B.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担忧会影响国家的安定,两次写信给殷浩进行劝告,但殷浩没有接受。
    C.《兰亭集序》中,作者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接着写众人边喝酒边赋诗的乐趣。
    D.从《兰亭集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受到了庄子虚无主义的影响,感叹人生无常,于是他感慨要游乐至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4分)
    ②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4分)
    14. 太尉郗鉴为什么认为王羲之是“佳婿”?请简要说明。(3分)
    10.HMQ (3分) 11.C (3分) 12.D (3分)
    13. (8分)①长大后,富于思辨,以耿直著称,特别善于写隶书为古今第一。
    ②(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已作序申述他的志向。
    14. (3分)王家子弟都显得很拘谨,只有王羲之显得自然、坦然。


    相关试卷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7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4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