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 插秧歌》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6 芣苢 插秧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yǐ) 拾掇(duo) 兜鍪(móu)
B.捋起袖子(lǚ) 袺(jié) 渠(qú)
C.襭(xié) 歇半霎(shà) 莳未匝(shì)
D.肩胛(jiǎ) 仓廪(lǐn) 蓑衣(suō)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之:代词,代“芣苢”。
B.薄言有之 有:动词,取得,获得。
C.雨从头上湿到胛 胛:名词,肩胛。
D.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
3.下列对《芣苢》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与剥削的枷锁。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 ”到“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2)杨万里《插秧歌》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诗经》中提到的在六月振翅发声的莎鸡并不是鸟儿,而是一种昆虫。其实, ① ,例如络纬、络丝娘等,其实大家最熟悉的俗称还是纺织娘。 ② ?因为它的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 ③ ,声如“轧织、轧织、轧织……”至二十声后,它的叫声便开始响亮起来,为“织、织、织、织……”,最后发出“咯啦啦、咯啦啦、咯啦啦……”的主旋律。如果两三只纺织娘同时鸣叫,声音此起彼伏,就像一支小乐队在演奏一样。而在很多纺织娘齐声高唱时,就像千百架纺车同时发出转动声,如一曲交响乐。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③
6.请指出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
芣 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蒙蒙的景色。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8.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
插 秧 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 秧 偈
[后梁]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歌虽然时代不同,但都描写了农人插秧劳动的景象,语言朴素。
B.《插秧歌》开篇连用四个动词描写热火朝天的插秧场面,语言生动准确。
C.“低头折腰只不答”,农夫一直保持弯腰插秧的姿势,懒得回答农妇的呼唤。
D.《插秧歌》运用手法多样,形式更为活泼,《插秧偈》重在说理,更为朴实。
10.“摹景说理”是《插秧偈》不同于《插秧歌》的一个特点。请简要概括《插秧偈》所说之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11.下列对刘禹锡《插田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B.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C.诗中写到了农妇农父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了农民们劳动时欢乐愉悦的心情。
12.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所描写的劳动场面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 芣苢 插秧歌
1.B 解析 “捋起袖子”中的“捋”应读“luō”。
2.D 解析 采采:形容词,茂盛的样子。
3.B 解析 B项,“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与剥削的枷锁”于文无据,属主观猜测。
4.(1)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2)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5.①莎鸡还有许多俗称 ②莎鸡为什么被称为纺织娘呢 ③必有短促的前奏曲
6.①比喻。将纺织娘的鸣叫声比作“一支小乐队在演奏”“千百架纺车同时发出转动声”“一曲交响乐”,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众多纺织娘鸣叫时的声音如纺车声的特点,回应了前文莎鸡为什么被称为纺织娘的设问。②拟人。“高唱”一词将很多纺织娘齐声鸣叫的情态人格化,直接写出纺织娘齐鸣时声音欢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纺织娘的喜爱之情。
7.C 解析 C项,“《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属于动景。
8.①《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赞美劳动的主题。②《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9.C 解析 C项,“懒得回答农妇的呼唤”错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
10.《插秧偈》写插秧时“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
11.A 解析 A项,“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理解错误,“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
12.①《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②《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由插秧到家务事,忙上加忙,表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