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展开第三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课时训练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A.①辐射 B.②辐射 C.③辐射 D.④辐射
2.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辐射( )
A.强弱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
B.属于长波辐射
C.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不能被大气吸收
4.大气保温作用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依次为( )
A.甲、③ B.②、③ C.乙、③ D.乙、④
5.在白天 ,若地球上空有大片浓密的云层 ,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
A.地表水分蒸发 B.近地面空气对流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露水起晴天”主要是由于晴朗的夜晚( )
A.①辐射强 B.②辐射强 C.③辐射弱 D.④辐射弱
7.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发生雾霾现象时,下列与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9.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 )
A.外出戴口罩 B.多吃润肺食物
C.错时上下班 D.使用空气净化器
10.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若为哈尔滨盛夏,甲图情况出现时,该地天气炎热
B.若为哈尔滨冬季,乙图情况出现时,该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下面的图甲为南京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完成11~12题。
甲 乙
11.图乙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12.照片拍摄季节,南京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A.7月至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月至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月至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月至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气温的日变化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4.甲箱内的温度计比乙箱内的温度计测量的气温高,其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约75°S,30°W)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千米 B.8.5千米 C.12.5千米 D.22.5千米
16.a月,高度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17.地膜覆盖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课时2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下图所示地点位于北半球,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D.②地气压高于④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处风向为西北风 D.d为上升气流
3.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
读下图,完成4~6题。
4.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下列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压面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等温面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6.“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描述。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
B.夜晚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D.夜晚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向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到的摩擦力随高度上升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愈远,风速愈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愈小。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图,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
A. B. C. D.
8.根据风向判定,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上题所述地区的( )
A.东 B.南 C.西 D.北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2018年11月10日11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时刻,图中下列城市,最可能吹东北风的是( )
A.北京 B.西宁 C.长沙 D.南宁
10.图示时刻,图中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
A.北京 B.西宁 C.长沙 D.南宁
下图为某地剖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1题。
11.下列关于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M>N>P>Q B.M>Q>P>N
C.N>Q>M>P D.N>M>Q>P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13.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下图为旗云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时至11时 B.11时至15时
C.15时至18时 D.20时至24时
15.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旗云上扬利于登山 B.旗云平飘利于登山
C.旗云上扬对流弱 D.旗云平飘风力弱
16.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 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说明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过程。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辐射,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