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表格式)教案
展开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1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一)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63~64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七第1、2题。 | |||
育人目标 |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4.在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中,培养辩证思维。 5.感受图形的变化之美。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 |||
学习评价设计 | 1.小法官,巧判断。 (1)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都缩小到原来的2倍,它的周长就变为原来的2倍。 ( ) (2)一个正方形按照每条边都放大2倍后,它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 ( ) 2.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小红用照相机照相时,是把实际物体进行( )。 (2)老师用投影仪讲课时,是把幻灯片上的字进行( )。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情境引入 | 1.课件展示:制作3组学生照片(第一组两张照片完全相同;第二组在原来的图片上放大;第三组在原来的图片长缩小了)然后定格在2组图片。 2.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或缩小了) 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制在图纸上;绘画时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都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把他们记录下来) 4.揭示课题: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
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自由举例交流。
|
| |
探究新知 | 1.教学例1——初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1)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课件出示例1第一组图片)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补充说明:形状相同也包括画面相同,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课件演示第二组图片)请大家欣赏这两张大象的图片,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图片的大小不同;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 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就是但是大小不同。 归纳:我们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 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非常棒! 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深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涵义 (1)摆正方形: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课件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板书) 3.教师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接下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 4.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 (1)直观欣赏:课件显示生活图片。 (2)学生试举: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3)课件出示几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为什么? |
观察图片,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汇报结果:这是两张画面和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4人小组交流两张大象图片的异同,再全班交流小结。
根据要求操作,再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理解并总结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看书勾关键词句。
欣赏、举例、辨认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
感受图形的变化之美
在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 |
巩固练习 | 1.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独立操作,提示学生操作中要仔细观察,数一数三角形边上的火柴棒根数。 (2)反馈摆法,三角形的一条边摆了4根,它的应摆1根。 2. 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操作中提示:正方形一条边长的3倍应摆3根。 (2)学生展示摆法。 |
独立操作,观察 数数再反馈。
独立操作,展示 交流。 |
| |
课堂小结 |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 谈收获。 |
| |
课堂作业 | 1.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小红用照相机照相时,是把实际物体进行( )。 (2)胡老师用投影仪讲课时,是把幻灯片上的字进行( )。 2.练习十七第1、2题。 | 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
| |
板书 设计 |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形状相同 大小相同 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 | |||
教学 反思 |
| |||
第2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65页例2,练习十七第3~9题。 | |||
育人目标 | 1.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2.经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画图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作图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5.在作图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变化之美,学会规范操作,积累作图经验。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难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 |||
学习评价设计 | 1.仔细想,认真填。 (1)图形按规定的要求放大或缩小,图形的( )不变,对应边的长度( ),图形的( )也随之发生变化。 (2)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的各边放大2倍,放大后,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与放大后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2.小法官,巧判断。 (1)一个图形放大2倍后,周长就变为原来的2倍。 ( )
3.把图形B放大3倍。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复习引入 | 上节课,学习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哪些没有变化?哪些在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 交流回顾。 |
| |
探究新知 | 1.教学例2——正确理解并能规范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1)投影仪出示例2(1),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的作品。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左边的正方形每边是2格,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每边是6格。在右边画一个每边是6格的正方形。 (5)学生相互评议。 (6)投影出示例2(2),独立完成。 (7)再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画的。 生反馈:L形的底边,原来是4格,缩小为原来的应是2格,其他边也都缩小为原来的。 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步骤。提问: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一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明确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3.规范操作,强化画法。(练习十七第3、4题) (1)课件出示题目要求:①在方格纸上将下图各边缩小为原来的。②把两圆的直径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画法。 (3)小结。 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放大或缩小图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各边放大或缩小。 |
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交流画法,集体评议。
独立完成再展示交流。
小组讨论画图步骤。
反馈小结画法。
独立完成,再展示交流并小结方法。
|
在作图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作图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变化之美,学会规范操作,积累作图经验 | |
巩固练习 | 1. 练习十七第5、6、8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汇报结果。 2.练习十七第8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位置不变”的意义。 |
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
| |
课堂小结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 谈收获。 |
| |
课外拓展 | 练习十七第9题。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 课后独立完成。 |
| |
板书 设计 | 图形放大或缩小(二) 1.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2.明确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3.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 |||
教学 反思 |
| |||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3.9整理与复习 (表格式)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3.9整理与复习 (表格式)教案,共11页。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3.1认识倒数 (表格式)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3.1认识倒数 (表格式)教案,共4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优秀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优秀表格教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