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2.2海陆的变迁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2.能说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并能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3.了解并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
难点:板块的运动、火山地震的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播放视频
二、新课讲授: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
资料:北宋时期,沈括在他《梦溪笔谈》中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断这里曾经是大海之滨,后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2.海陆变迁的原因
三叶虫:寒武纪时期的海洋生物;鹦鹉螺: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
(1)思考: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结论: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隆起成山。
教师: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运动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陆地。海平面的升降会导致海岸线的变化,海洋陆地的变迁。
教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海平面的升降
(3)海陆变迁的原因——人类的活动(次要原因)
实例:欧洲的国家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地面,而且其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就是因为填海造陆 。
南太平洋上的美丽岛国图瓦卢很可能成为首个“沉没”的国家。
该国气象局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
这对图瓦卢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填海造陆并非不可以,而是应该找到商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点,如果只是为了填海而填海,为了卖房而造岛,这对海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将都带来巨大的损害,对于海南未来长足发展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过渡:地球海陆轮廓如何形成的?观察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思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吗位置一开始就是固定不变的吗?
(二)、板块的运动
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气象学家魏格纳: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的?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这一发现,促使魏格纳开始研究大陆漂移。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魏格纳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魏格纳依据前人的研究和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但是,他的假说在当时被认为是荒谬的。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大陆漂移说,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伟大的科学假说,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2.大陆漂移假说内容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1)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的轮廓吻合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2)动物的相似性
海牛生活在热带海洋,鸵鸟不会飞,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结论:说明以前两块大陆是合在一起的。
(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马宗晋先生表示,台湾岛在以每年70至80毫米的速度向大陆方向移动。
料二
台湾山脉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至今还在不断长高。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为中国东部第一高峰。
问:你能解释材料中所说的现象么?
4.板块构造学说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5.认识六大板块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都是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
(2)六大板块中面积最大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
(3)我国位于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位于____________。
学生: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教师:无大西洋、北冰洋、大洋洲板块
6.板块运动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产生地理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使地表发生断裂
板块挤压:消亡边界,使地表隆起抬升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科学考察表明,这里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是______板块和 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学生:非洲、印度洋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在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学生:亚欧、非洲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处在不断碰撞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
学生:亚欧、印度洋
思考;为什么要给珠峰重新测量身高?
1975 年,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并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 8848.13 米。
2005 年珠峰测量,获得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
2020 年?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4)东非大裂谷: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7.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
环太平洋火山带共有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80%。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运动频繁。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横贯欧亚两洲及涉及非洲地区。欧亚地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活动:(1)为什么我国多火山地震?
学生读图:我国东南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其位于 地带。
地处 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 。
学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亚欧、太平洋、活跃
汶川地震成因:位于 地带。且地处 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 。
学生: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亚欧、印度洋、 活跃
(3)学习防震
地震的概念: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危害: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等。还会造成一些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地震的防护: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你知道哪些防震知识呢?
思考:假如板块运动停止会怎么样?
三、课堂练习:
1.台湾海峡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 海底森林死亡 B. 古代运载树木的船舶沉没海底
C. 陆地上的树木被河水冲到海中 D. 地壳下陷,海水淹没古森林
2.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 )
A. 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B.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世界上最主要火山地震带位于( )
A. 北冰洋沿岸 B. 印度洋沿岸 C. 大西洋沿岸 D. 太平洋沿岸
4.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无关的板块是( )
A. 非洲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亚欧板块
5.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答案:1、D 2、B 3、D 4、 A 5、B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归纳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归纳大陆漂移假说的三个证据,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以及所包含的大洲大洋,总结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并写出其影响。
2021学年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小结,思维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