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 含解析
展开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新课程标准 | 核心知识提炼 |
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质点(物理模型) |
位移 | |
速度(极限思想) | |
加速度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运动图像 | |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 |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注1]
(3)实质: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注2]
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应认为是静止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运动结果一般不同。
③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二者的定义
位移 | 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由质点初位置指向质点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
路程 |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
(2)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 ①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
联系 | ①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②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注3]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三、加速度[注4]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a=,单位为m/s2。
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注解释疑】
[注1] 不以“大小”论质点
①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②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注2] 不能选自身为参考系。
[注3] 在实际问题中,只要时间足够短,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如光电门问题。
[注4] 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三者含义相同,速度变化快,也就是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大。
[深化理解]
1.质点的辨识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不在物体本身,而是要看研究的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
2.“速度”的理解
“速度”一词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加以区分。
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4.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由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决定(F=ma)。
[基础自测]
一、判断题
(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
(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
(5)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二、选择题(部分习题选自教材,或为教材习题的改编。教材习题最经典,每练一次都有新发现。)
1.下列关于物理学的基本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考系
B.小明早上6点30分出门去上学,“6点30分”是时间间隔
C.地球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
D.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总长42.195公里指的是位移
解析:选C 一切物体都能被选为参考系,A错误。“6点30分”是时刻,B错误。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C正确。42.195公里指的是路程,D错误。
2.[粤教版必修1 P16 T1改编]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单位读作“米每秒的平方”
B.物体有加速度说明物体速度在增大
C.加速度越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加速度的单位读作“米每二次方秒”,故A错误;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反向时,物体速度在减小,故B错误;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在某次越野自行车训练中,某选手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12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30 min,实际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比直线距离多了8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上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50 km/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个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4 km/h
B.整个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率为40 km/h
C.经过路标C时自行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50 km/h
D.经过路标C时自行车的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
解析:选D 从A到B,自行车的位移为12 km,路程为20 km,用时0.5 h,由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可得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4 km/h,平均速率为40 km/h,故A、B正确;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正确;经过路标C时自行车的速度方向沿实际运动路线的切线指向运动方向,故D错误。
本节内容为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因为简单,高考一般不单独命题。但这些概念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不可掉以轻心,复习时应注重对概念的理解。
考点一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基础自修类]
[题点全练]
1.[对质点的理解]
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时
B.研究男子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时
C.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
D.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
解析:选B 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男子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时,可以不考虑其体积,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篮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可以是身体的不同位置接触终点线,此时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2.[对参考系的理解]
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如图,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
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
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
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解析:选D 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动,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度大小、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D正确。
3.[对质点、参考系的综合考查]
(多选)我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于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成功发射。与“嫦娥三号”在月球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的虹湾以东区域着陆不同,“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四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B.在观测“嫦娥四号”绕月球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
C.2018年12月8日是时间,2时23分是时刻
D.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
解析:选BD “嫦娥四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月球中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故A错;观测其绕月球飞行周期可将其看成质点,故B对;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整体表示时刻,故C错;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故D对。
[名师微点]
1.对质点的两点说明
(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有质量,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要研究的问题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2.判断质点问题的两个关键
(1)明确题目中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不论体积大小均可将其视为质点。
3.对参考系的三点提醒
(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
(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3)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
考点二 位移和路程[基础自修类]
[题点全练]
1.[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
解析:选B 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选项A错误;物体不运动,则它的路程一定为零,反之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零,则它一定静止,选项B正确;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选项C、D错误。
2.[位移和路程的计算]
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R,A指向C;R
B.R,A指向C;R
C.R,A指向C;R
D.R,C指向A;R
解析:选C 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运动到C,路程s=πR+×2πR=πR,位移由A指向C,x==R,故选项C正确。
3.[利用位置坐标确定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多选)小明在玩“跳跳鼠”手机游戏时,让跳跳鼠在手机屏幕上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吃到一次食物。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接着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各吃到一次食物。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cm,则( )
A.跳跳鼠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跳跳鼠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大小为2 cm
D.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解析:选CD 在坐标系中画出跳跳鼠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见其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图线的交点表示跳跳鼠两次通过同一点,A、B均错误;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为从点(0,0)到点(2,2)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 cm,C正确;(0,0)、(2,2)、(5,5)三个坐标点在一条直线上,故可得出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与由点(5,5)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D正确。
[名师微点]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 位移x | 路程s |
物理意义 |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 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
决定因素 | 由初、末位置决定 | 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
运算规则 | 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标量的代数运算 |
大小关系 | x≤s |
考点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师生共研类]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 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 |
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程度 | |
联系 | 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
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和大小关系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3.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典例] 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可得:AB= m/s=1 m/s,AC=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运动时间越短,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
[答案] D
(1)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中A→C的过程为曲线运动。
(2)所选取的时间或过程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该过程内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题点全练]
1.[平均速度的计算]
某同学在研究一辆汽车的运动时发现,汽车沿直线运动,以速度v1=20 m/s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30 m/s跑完了其余的的路程,他根据这些数据算出了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你看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
A.25 m/s B.24 m/s
C.23 m/s D.25.7 m/s
解析:选D 由平均速度的公式=,可得v==25.7 m/s。D正确。
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比较]如图,三个质点A、B、C均同时从长方体上的M点沿不同路径同时运动至N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的路程相同
B.三个质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C.A、B的位移最大,C的位移最小
D.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选D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可见A、B的路程相同,且大于C的路程,A错。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B错。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由此可知,三者的位移相同,C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相同,D对。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应用]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析:选A 表示的是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越窄,则记录的遮光时间Δt越小,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
考点四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师生共研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
| 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加速度 |
物理意义 |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 |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
定义式 | v= | Δv=v-v0 | a== |
方向 | 与位移Δ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 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 |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
2.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3.根据a与v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
⇒
⇒
[典例] 两个物体A、B的加速度aA>aB,则( )
A.A的速度一定比B的速度大
B.A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B的速度变化量大
C.A的速度变化一定比B的速度变化快
D.A受的合外力一定比B受的合外力大
[解析] 加速度a=,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加速度a大,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均不一定大,但速度变化一定快,故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质量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有关,而题意中未涉及物体A、B质量的大小关系,因此它们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关系也无法确定,故选项D错误。
[答案] C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共同决定。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题点全练]
1.[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方向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汽车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Δt以后,速度变为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矢量,Δv是标量
B.图甲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
C.图甲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D.图乙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解析:选C 速度、速度变化量以及加速度均是矢量,选项A错误;题图甲中汽车做加速运动,则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C正确;题图乙中汽车做减速运动,则速度v1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2.[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大小计算]
(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解析:选BD 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0 m/s,选项A错误;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0-30 m/s=-30 m/s,选项B正确;火箭的加速度为:a1== m/s2=10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2=-12 m/s2,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选项C错误,D正确。
3.[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多选)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此过程中,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最大
B.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为零
C.物体速度减小到零后,反向加速再匀速
D.物体速度不断增大,然后逐渐减小
解析:选AB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不断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可能恰好为零,B正确;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可能相反,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当速度减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然后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于零后,物体做匀速运动,C正确,D错误。
“STS问题”巧迁移——与描述运动的概念有关的STS问题
考“活”思维的STS问题
物理与现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高考常常命制STS问题,此类问题大多以生活常识、体育运动、交通运输、社会生产、能源环保、现代科技等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考生之所以常失分,皆因不能准确审题、不会思维迁移造成。本书在一些章节设此栏目,旨在让考生平时多接触,通过练习进行感悟,消除对STS问题的恐惧感。
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解析:选D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
2.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
B.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运动路程相同
C.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
D.这样做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解析:选B 校运会400 m比赛,其跑道是弯的,为了保证参赛同学的路程均为400 m,终点在同一直线上,起点则不在同一直线上,故B正确。
3.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
A.πR B.2R
C.2πR D.R
解析:选D 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的位移大小x==R,故D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解析,共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