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
展开《台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本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掌握生字词。
- 结合小说文体特征,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自读,抓住细节适当做批注,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抓住细节适当圈点批注,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
【课型与课时】
1.圈点批注、质疑问答、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2.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1. 自读课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 以“台阶”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3.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作者相关资料,增加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创意】
本课的创意就是化繁为简。
《台阶》这篇小说有一定的时代感,七年级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积累,理解主题有些难度,所以化繁为简,从围绕“台阶”这一线索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本内容,适当做批注,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台阶图片)
相信不同景处的台阶给同学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截然不同,那么,你们攀登最高的台阶是多少级?也许在大家眼中,台阶极为平凡,没有特别意义,然而,在某些人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样的台阶要用生命去垒砌,用心灵去感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概说课文文意(作家与作品)
李森祥(1956— ),现代作家,浙江衢州人,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影视创作,第一部发表的作品是《半个月亮爬上来》。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 《小学老师》等。
李森祥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
【设计意图】:了解背景,激发情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请同学们朗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字音的字词。
(一)读准字音
dàng kǎn gān gà nián liáo gā chóu lèng
凹 凼 门 槛 尴 尬 黏 性 聊 聊 嘎 嘎 筹 划 愣 住
yǐn zào qiào kē xián kāi gè yǎo kuà shǎng
烟 瘾 烦 躁 撬 磕 涎 水 揩 铬 舀 米 胯 晌 午
(二)解释词语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言外之意:话里还有别的意思,但未在言语里明确表示出来。
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的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叙述这个故事。
提示:主人公+事件+结局(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老了。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提示: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 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3.接下来请同学根据线索,具体阐述情节内容。
提示:小说情节主体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开端: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立志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在酷暑严寒中辛苦劳作,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建高台阶。
高潮:父亲长年累月的准备,倾尽心力,终于建成九级水泥台阶。
结局:父亲在建成九级台阶后感觉失落,不自在,失去往日生机,变得衰老。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组成部分,准确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段意或层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追问:父亲为什么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教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5再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适当做批注,并用一句话说说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提示:圈点批注,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富生动。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提示:从文章 段, 句话,我看到一个 的父亲。
明确:1.倔强能干
①从第1段,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②第22段,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2.不甘人后、执着追求、坚忍不拔
①第6、7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②第9段,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③第10段,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3.艰辛、吃苦耐劳
①第5段,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②第11段,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4.老实本分、谦虚卑微
第21段,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设计意图】:通过做批注,品味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从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孩子眼中并不是耀眼,但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祝愿,造好了新屋、砌好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复细读课文,试着领悟“台阶”的含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七、板书设计
—— 人物:父亲是一位……父亲
—— 情节:开端:父亲下定决心造高台阶
发展:父亲艰辛准备建高台阶
高潮:父亲倾尽心力修成高台阶
结局:高台阶终建成,父亲却变老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台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台阶”的含义。
2.把握主题,引发学生对父亲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3.借助比较阅读的文段,分享记叙文(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台阶”的含义。
【学习难点】把握主题,引发学生对父亲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课型与课时】
1.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2.第二课时
【自读要求】
1. 深读课文内容,思考“台阶”对父亲来说有哪些含义?
【课文简析】
“台阶”是本文线索,也是核心意象。最初的“三层台阶”体现了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然而对“高高台阶”的渴望也正是父亲终日劳碌、吃苦耐劳、坚韧执着的动力源泉,最后的“九级台阶”可以说是父亲人生的杰作,理想的勋章,是父亲对自己半生辛苦的肯定和奖励,这既让他坐在了幸福的云端,又让他回到了凡间,“九级台阶”建成后父亲感到失落,不仅身体衰老了,人生也失去了方向,他发现自己没有精力和勇气再次出发了。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中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平凡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他也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不值得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人生的思考,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进这位父亲,去感受“台阶”带给他那不寻常的意义。
二、再读课文以批注的方式,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揭示“台阶”含义,对主题形成合理的理解。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预设学生探讨研究的问题。
1.父亲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生活的目标,也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父亲真正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明确:父亲生活目标是立志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追问:目标实现后父亲又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
明确:“九级台阶”建成后,父亲却感到失落、不自在。因为父亲的物质需要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因为身体衰老了不能再劳动,对于父亲而言,不能劳动就等于失去自身价值,人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3.再次追问:“台阶”真的只是“台阶”吗?它对父亲来说有哪些含义?
明确:3.不只是“台阶”。它还包括多方面含义:①台阶是现实中的台阶,从最初的“三级台阶”到后来的“九级台阶”,也是本文线索。②在父亲眼里,它代表着地位、尊重,也是他生活的目标。③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④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⑤也是导致父亲衰老,失去人生方向、动力和勇气的直接原因。
4.读懂作者:“台阶”的多重含义,又能激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激发了作者对父亲优秀品质的敬仰和赞叹;对父亲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的同情和怜悯;对人们生活意义和生活目标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逐层揭示“台阶”含义,从而把握主题。
三.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甲文: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 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台阶》
乙文: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植树的牧羊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主要故事情节。
2.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一处运用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甲:父亲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在他长年累月辛苦劳作下,渴望已久的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终于落成,而父亲也老了。
乙:植树的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凭借一己之力种树,使荒漠变成绿洲。
- 甲: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细节描写,写出父亲为建台阶踩黄泥时的辛苦,表现父亲吃苦耐劳、坚强能干。
乙: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细节描写,写出植树的牧羊人干净整洁的样子,表现他一丝不苟,积极生活的态度。
- 甲: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自然环境描写,写出柳树枝反复摇晃的样子,渲染了炎热烦躁的气氛,烘托出父亲焦急渴望的心情,为下文长期辛苦劳作为建造台阶作铺垫。
乙: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自然环境描写,写出当地风势猛,风速快,环境恶劣,渲染荒凉的气氛,烘托“我”绝望的心情,为下文初遇牧羊人作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总结一些小说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细节描写及作用、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自然环境描写及作用、题目含义……)进而巩固本课所学。
四、拓展分享
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
①细节描写及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②概括文章主要情节:主人公+事件+结局
③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及作用:a交代了当时……(季节、天气、时间等)
b渲染了……的气氛
c烘托人物……的心情
d为下文作铺垫
④题目含义:表面含义→多指文章中某种物象
深层含义→与文章中心思想有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和比较阅读训练,我们知道小说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基础上虚构的,小说作者通过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环境,表达对社会生活、人生世相的思考,而作者一般将主题隐藏在人物性格命运之中或人物关系背景之后,所以在阅读小说把握小说主题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还要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来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课后作业
1.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七.板书设计
- “台阶”多重含义:表面含义 深层含义
- 主题: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和怜悯;对人生活意义和生活目标的思考。
八、教学反思
这篇小说看上去很像散文,因为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舒缓,学生们容易混淆,但只要同学们反复仔细阅读课文,就不难发现本文有一主要事件始终贯穿全文,情节感强,所以同学们阅读记叙文时就应该从文体特点出发,例如本节课展示的内容即人物、情节、环境,这正是小说文体的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圈点批注,找出小说三要素的内容,同时结合题目,深入文章内部,从而把握住文章主题。希望通过本课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把握小说阅读(记叙文)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8页。
初中人教部编版竹里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竹里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