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695943/0-16921076380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695943/0-16921076380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695943/0-16921076380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6页。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辟除,亦称辟举、辟召,是中央和地方长官可自行任用属员的一种任官制度。西汉规定,长官降举百石以上小吏,要报中央,东汉后,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直接辟用下属,无需报请中央批准,因此公府辟举之风更盛。这一变化说明A.监察体系完善 B.社会阶层流动C.中央集权削弱 D.选官制度成熟2.学者徐中约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3.唐代科举制度实施之初,实行全国统考,数年都是一榜取士;后科举制不新发展,考试科目增多,程序增加出现殿试;明朝时期,甚至出现南、北地区采用不同考卷的现象。这表明A.科举考试公平性不断加强 B.官员的品德素质得到提升C.政府的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已完成4.中古时期,西欧所有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实行“恩赐官爵制”。直至19世纪末,英国政府的管理职能依然十分有限,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公职人员的任用仍以任命为主。这反映出公职人员的管理( )A.尚未借鉴中国式的考试制度 B.没有形成科学的规范与制度C.实质上是恩赐官爵制的变体 D.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有序统治5.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和退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其包括①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②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③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 ④可以担任政务次官或秘书等职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要求所有职位公开竞争择优录用C.任用的官员随内阁更迭而更换 D.杜绝了政治腐败现象7.英国政府于1853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为建立现代文官制绘制了蓝图。1870年的枢密院令以此为蓝本建立文官制,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推动英国文官制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A.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B.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D.教育的发展与启蒙思想的促进8.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焚烧诗书 C.统一度量衡 D.按军功授爵9.977年,宋太宗宣布广纳贤才,不久之后,有500名贤士被任用。据统计,宋太宗在位时共取士5816人,其中大多数人出身寒微。宋太宗的做法(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C.取消了武将的世袭特权 D.消除了民间的门第观念10.清朝知县上任前,九卿科道要用以下七项标准对其进行面试:“别其流品”“观其身言”“核其事故”“论其资考”“定其期限”“密其回避”“验其文凭”。这体现出( )A.基层官员考核评价标准有所变化 B.中央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C.清代中央监察制度体系日益完备 D.清代选拔官员程序日趋严格11.“中国好歌曲”导师周华健连续抢下三位学员后高兴大呼:“连中三元!”,与“连中三元”说法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2.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路径是A.军功授爵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3.唐朝时期,士子往往在科举考试前向达官贵人或文士名流"投卷"(即投呈作品),以获得赏识而先声夺人。这表明当时A.开始实行以才选官 B.科举制已十分完善C.仍实行举荐选官制 D.考试规则尚不严密14.近代某法律规定了公民参加高等文官考试的资格: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毕业;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毕业;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法律颁布的第二年,考试院成立,戴季陶任院长;第三年,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举行,实际应考人数为1872人,其中女性20人,年龄自20到50多岁,籍贯涉及20多个省。据此推断这一法律可能颁布于( )A.晚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5.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下列监察官职与职权对应错误的是选项监察官职职权A秦代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图籍、文书,监察百官B汉代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C唐代御史大夫定期到各州、郡品评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D宋代御史、谏官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御史的监察权 A.A B.B C.C D.D16.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制”政府遭遇重创C.国王有责任平息党派政治危机D.君主立宪政体需进一步完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独代科举制大事年表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材料二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历史悠久、体系严密。特别是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作为考选官员的形式在技术上已臻于完善,其体现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深为当时欧洲各国所仰慕,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创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而是随着大清王朝一道覆灭,在欧英国家的侵袭下,中国仿照西方开始了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艰难探索。——《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賍制”造成的政治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1.C2.B3.A4.B5.A6.A7.B8.D9.A10.B11.D12.B13.D14.D15.C16.D17.(1)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考试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防止作弊,追求公正,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2)影响: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18.(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完善,自成系统;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2)原因: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上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区别: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英国:独立于各党派,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