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三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在是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完成1~2题。
1.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这主要表现了生态退化中的( D )
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指狐猴生活的环境受到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
④人类高强度的捕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第2题,指狐猴生活的环境受到破坏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存和繁殖,加上因为经济利益,人类高强度地捕猎指狐猴,加剧指狐猴数量的减少。①④正确,故选D。
(2022·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下图为非洲生态退化现状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两地的天然植被分别是( B )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
4.图示土地退化的分区中,相应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C )
A.严重退化区降水季节变率小
B.轻度退化区同时进入多雨期
C.相对稳定区降水季节变率小
D.轻度退化区同时结束高温期
[解析] 第3题,图中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②地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天然植被是热带草原。故选B。第4题,位于非洲东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南、北部地中海气候区的严重退化区降水季节变率大,A错误。位于南、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轻度退化区,多雨期不同,高温期不同,B、D错误。相对稳定区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季节变率小,故选C。
(2022·河南九师联盟高三5月质检)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强度与方向、退化等级(退化等级越高,土地生产能力越差)。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土地退化强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A.干湿状况 B.温度高低
C.地形分布 D.植被覆盖度
6.土地退化强度最大的地区是( C )
A.极端干旱区 B.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逐渐降低,说明影响土地退化强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故A正确。第6题,土地退化强度主要看初始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的差异,二者差异越大,说明土地退化强度越大,由图可知,半湿润区初始基准面与终极基准面差异最大,且土地退化等级为3,土地退化强度最大。故C正确。
(2021·甘肃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B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包括沙漠化和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和东北西部地区,内蒙古东部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草原地区过度放牧造成的,东北西部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故①④正确;环境污染不是土地荒漠化的成因,②错误;该区域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且东北西部年降水量较大,③错误,故选B。第8题,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主要是河北、山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A错误;观察图中箭头,荒漠化的推进方向为南、东、东南,并不是向北,B错误;荒漠化向东南方向扩展的原因与该地区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相关,西北风将风沙带往东南方向,C正确;绿洲内部并没有荒漠化,应在绿洲外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D错误;故选C。
(2022·辽宁沈阳市第一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丹顶鹤每年10~11月向南迁徙越冬,次年2~3月返回繁殖地。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丹顶鹤分布数量最多的越冬地。下图是丹顶鹤偏爱的生境类型。据此完成9~10题。
生境类型 | 生境面积(km2) | 丹顶鹤数量 |
草滩 | 230.37 | 351 |
盐地碱蓬滩 | 175.53 | 17 |
泥滩 | 3 176.36 | 37 |
芦苇滩 | 107.04 | 136 |
水产养殖塘 | 251.17 | 236 |
盐田 | 324.51 | 16 |
稻田 | 6.67 | 140 |
大米草滩 | 81.54 | 34 |
9.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是( C )
A.草滩 B.芦苇滩
C.稻田 D.泥滩
10.各生境类型为丹顶鹤生存所提供的条件,叙述合理的是( A )
A.收割后稻田中有散落的稻谷和草籽为丹顶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B.芦苇滩地势平坦,为丹顶鹤的觅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C.稻田植株高大,冬季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的场所
D.稻田中有浮游植物和鱼类为丹顶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解析] 第9题,判断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要通过单位面积的生境有多少只丹顶鹤来确定,单位面积的生境拥有的丹顶鹤越多,表明丹顶鹤越偏爱该生境。草滩单位面积生境拥有的丹顶鹤数量为351/230.37,芦苇滩单位面积生境拥有的丹顶鹤数量为136/107.04,稻田单位面积生境拥有的丹顶鹤数量为140/6.67,泥滩单位面积生境拥有的丹顶鹤数量为37/3 176.36,通过数据的对比,可知,稻田单位面积生境拥有的丹顶鹤数量最多,说明稻田是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丹顶鹤为了生存,需要觅食,而稻田在收割之后,会散落较多的稻谷或者草籽,可以为其提供食物来源,因此丹顶鹤会选择稻田栖息,A正确;表中显示,与其他生境相比,芦苇滩面积并不大,因此空间并不广阔,B错误;稻田植株并不高大,且冬季已经收割,不能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的场所,C错误;稻田的管理,属于精耕细作,稻田中很少出现浮游植物,鱼也较少,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1.(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由陆入海。图甲为上海市附近海上风电景观。
材料二 上海将在横沙岛以东的海上通过人工促淤的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后续将通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地位。图乙为长江口自然保护区分布和横沙岛东滩区规划简图。
甲
乙
(1)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意义。
经济意义:__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保障经济发展;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__。
生态意义:__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__。
社会意义:__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碳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有利于我国积极承担碳减排义务,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增加就业机会__。
(2)就生态安全保护而言,长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析横沙岛东滩区填海造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
(4)有专家对该填海造陆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上海已经建设了深水港与自贸区,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请从生态环境方面,写出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 (2)保护自然本底,保留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3)可以满足城市化、工业和交通建设对土地(空间)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第三产业、交通事业)的发展。
(4)会破坏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滨海湿地消失;还会使自然岸线减少,改变长江口的河口与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 本题目以长江口自然保护区分布和横沙岛东滩区规划简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风电、环境保护、填海造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可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经济意义: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保障经济发展;带动高压输电、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意义: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碳减排,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化石燃料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第(2)题,长江口自然保护区建立可以保护自然本底,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保留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保护环境,贮备物种;长江口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少,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第(3)题,横沙岛东滩区填海造陆可以增加陆地面积,增加土地资源,建设新城区,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人口压力,后续将通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上海航运与贸易中心的地位,发展第三产业等,开拓发展空间。第(4)题,生态环境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生态系统的影响,交通条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交通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该填海造陆项目会破坏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滨海湿地消失,破坏生态平衡;该填海造陆项目还会使自然岸线减少,改变长江口的河口与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破坏生物多样性。
12.(2022·山东淄博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连续多年冻土(大面积连续分布)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分散、不连续分布)。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起伏大,多种冻土并存,分布有大面积湿地,近数十年来,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的冻土退化,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会造成该地区湿地萎缩。下图为黄河源区冻土分布示意图。
(1)指出黄河源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推测近数十年来黄河源区冻土退化的表现。
(3)分析黄河源区冻土退化造成该地区湿地萎缩的原因。
[答案] (1)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处(或河流上游)。
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土层(或岩层)容易冻结。
(2)连续(或不连续)多年冻土面积缩小;季节冻土面积扩大;冻土层厚度变小(多年冻土层上限下移)。
(3)蒸发增强,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导致湿地水分减少(或湿地水源补给减少)。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连续多年冻土多分布于河流源头,结合当地地形特征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这也是其多分布连续多年冻土的原因,即海拔高导致气温较低。第(2)题,黄河源区冻土退化的表现主要有两个,一是面积缩小,即连续或不连续多年冻土面积缩小;二是级别降低,即由原来的连续或不连续多年冻土转变为季节冻土,或由原来深厚的冻土层转变为较薄的冻土层。第(3)题,冻土退化短时间内会导致液态水增加,但是伴随着水分蒸发,这些水得不到补充,最终将减少,导致湿地水源补给减少,最终导致湿地退化和萎缩。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共9页。
地理湘教版 (2019)第四节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四节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在我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