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第1课时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第2课时西电东送与北煤南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节产业转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时作业
展开第4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4节 国际合作
课时作业·测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作为对外投资的新方式,海外园区已成为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一般采用共商共建模式,但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仍面临诸多困境。下图示意高水平海外园区具备的关键优势。据此完成1~3题。
1.中国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 D )
A.产业规划不合理 B.融资渠道不畅通
C.人才培养不到位 D.政治经济风险大
2.中国海外园区建设采用共商共建模式,有利于( C )
①均摊投资建设成本
②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③降低投资外部风险
④消除文化和制度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引导入园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的关键优势是( C )
A.政策协调机制 B.投资软硬环境
C.信息和资源共享 D.集聚经济效应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海外园区的关键优势在于政策支持、良好的投资环境、共享信息和资源及集聚经济效应,中国海外园区建设采用的是共商共建模式,产业规划合理,集聚经济效应明显,融资渠道畅通;我国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制造业发展水平高,人才培养不到位不可能是我国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东道国与我国(母国)存在制度和文化差异,制度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政治经济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故我国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政治经济风险大。第2题,中国海外园区是中国在外国(东道国)投资建厂,中国出资,外国(东道国)提供优惠政策、便利设施和专业服务,故中国建设海外园区不可能与东道国均摊投资建设成本,东道国与我国(母国)存在的制度和文化差异不可能通过共商共建模式消除;共商共建模式有利于构建多方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外部风险。第3题,由材料可知,园区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东道国与我国(母国)存在制度和文化差异,入园企业要想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环境,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是关键性因素,政策协调机制无法减轻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投资软硬环境无法引导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的生产经营环境,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主要作用于减少生产成本和促进生产分工合作,对入园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无关。
某生产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用品的知名服装品牌,诞生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49°N,123°W)。该品牌的设计总监称,温哥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目前,该品牌已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21家制造工厂生产,但在温哥华设计中心附近仍保留着自有工厂。该品牌倡导尊重自然,最近推出ReBirdM 计划,加强可再生材料的研发和废料的循环利用等。下图示意该品牌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据此完成4~5题。
4.该品牌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 C )
A.扩大市场份额 B.建立营销网络
C.降低生产成本 D.带动当地就业
5.该品牌在设计总部附近保留自有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减少运输成本 ②保障产品质量
③促进产品研发 ④满足当地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4题,该品牌的产品主要为服装,海外工厂从事的是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且从材料中可知海外工厂主要分布在缅甸、越南等劳动力丰富且便宜的国家,因此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故C选项正确。扩大市场份额、建立营销网络和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第5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自有工厂可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及时的信息交流利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促进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自有工厂合作给出新产品的样品和生产标准流程,利于海外工厂按统一标准制造产品,从而使产品质量稳定一致,因此B选项正确。因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21家制造工厂生产,本地产量很低,对减少运费和满足本地市场的作用有限,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据此完成6~7题。
| 一般预算 支出中教 育支出 (亿元) | 城镇居民 人均教育 支出(元) | 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 单位数 (个) | 卫生机构 数(个) | 公共图书 馆(个) | 普通高校 数(个) | 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 (万人) |
苏南 | 288.65 | 1 067.64 | 34 022 | 5 931 | 50 | 86 | 220.93 |
苏中 | 109.20 | 855.02 | 14 399 | 3 451 | 23 | 14 | 53.29 |
苏北 | 168.71 | 685.25 | 12 067 | 4 006 | 37 | 22 | 105.01 |
6.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D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7.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D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第6题,苏南地区工业化和科技水平高,国际贸易发达,商品、资金、人员的跨国流动较频繁,因此全球化指数高。故D项正确。第7题,引导苏南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苏北、苏中地区,发挥苏北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的区位优势,促进苏南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故D项正确。
液化天然气(LNG)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至其沸点温度(-61.5 ℃)后,加工而成的液体。下图表示亚马尔半岛位置图,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俄合资建设的大型能源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至少有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产品运往中国市场。读图完成8~9题。
8.与西亚地区液化天然气项目相比,该工程项目的优势是( A )
①气温较低 ②市场广阔
③运输安全 ④原料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有( C )
①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开拓销售市场
②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③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④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8题,据材料可知,液化天然气需要较低的温度,与西亚相比,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低,加工需要消耗的能源少;在夏季,亚马尔半岛的液化天然气可经由北极航线运到我国,运输更安全。第9题,将大量天然气运到我国可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开拓销售市场;可带动就业,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但不会改变俄罗斯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的使用,并不能消除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但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蓉欧国际快速铁路,东起中国成都,西至波兰罗兹。自开通以来,成都出口货物的集装箱能在14天内到达罗兹站,并能在3天内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下图为“蓉欧快铁”路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决定“蓉欧快铁”修建的主导因素是( C )
A.气候 B.地形
C.经济 D.技术
11.“蓉欧快铁”开通后带来的影响有( C )
A.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B.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
C.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D.导致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
[解析] 第10题,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自然条件是基础,科技条件是保证,社会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第11题,蓉欧国际快速铁路运输货物,因此主要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同时完善交通运输布局。
二、综合题
12.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在陆上古丝绸之路范围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1)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
(2)唐中后期,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
(3)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加强了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民族迁徙;④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⑤促进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⑥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任答其中4点即可)
(2)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贸易量更大;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更具方便性;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④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性高;⑤几乎全年可以通航。
(3)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③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④利用边境线漫长的优势,发展边境贸易。⑤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发生次生盐渍化;⑦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⑧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解析] 第(1)题,“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沿海地区的意义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来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利于促进交流,带动经济发展;使沿海地区贸易增多带动人口迁徙,推动沿海地区开发;由贸易带动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之间的碰撞,推动了文化交流。第(2)题,结合海运相对于路运具有装载量大,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分析即可。第(3)题,陆上丝绸之路经过我国西北地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矿藏丰富,适合发展采矿业和矿石加工业;深居内陆,晴天多雨天少,光照时间长,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大漠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我国与中亚国家及中亚国家之间边境线漫长,适合发展边境贸易;此外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里兰卡是我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国,其最大城市科伦坡扼守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处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2013年8月5日,由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启用。2019年1月,由斯里兰卡与我国企业联合投资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完成,形成陆域面积269公顷,这些土地全部是吹沙填海(吹沙填海是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圈起来,然后用泵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被留在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形成的。之后,斯里兰卡政府继续完善电力、通信、安防等配套基础设施,将港口城打造成为“国际商业中心”,以提升经商便利度,吸引国际知名的银行、跨国公司等入驻。斯里兰卡在首都附近建立了经济特区,并对我国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1)简述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优势条件。
(2)分析科伦坡港口吹沙填海造陆的原因。
(3)指出我国企业在建设科伦坡港口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答案] (1)优势条件:①位于印度洋重要航线上,海运发达。②拥有机场、铁路和公路等众多交通运输通道。③一带一路倡议和斯里兰卡政府的大力支持。④位于山地迎风坡一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2)①平地狭小,建设用地不足。②附近浅滩填海造陆难度小。③港口陆域定位较高,土地需求量大。
(3)①施工者工作环境潮湿,容易中暑,蚊蝇多,疾病容易传播。②受夏季风影响,海浪大。③由于港口发展定位为世界级都市,对环境要求较高,对吹填环保要求也高。
[解析] 第(1)题,我国企业投资建设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从地理位置看,该地位于印度洋重要航线上,海运发达;从交通方面来看,该地拥有机场、铁路、公路等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经济腹地广阔。从政策方面看,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斯里兰卡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第(2)题,该地填海造陆的原因主要从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以及造陆的难度上进行分析。该地港口的定位较高,陆域面积需要量大,土地需求量大;该地平地狭小,建设用地面积不足,因此需要进行造陆。另外,该地附近为浅滩,故填海造陆的难度较小。第(3)题,该地建设港口城时面临的问题,要从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工程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该地高温潮湿,因此建设人员容易中暑,蚊蝇多,疾病容易传播。该地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风力大,风浪较大。该地港口及城市定位为世界级都市,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填陆环保的要求较高,增加了建造的难度。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当堂检测题,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后练习题,共10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时作业,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