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群落及其演替
展开1.24 群落及其演替
一.群落的概念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探究实践: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群落的种间关系3.群落的结构4.群落的季节性5.生态位三.群落的类型四.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五.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2.演替的类型及比较3.影响演替的因素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 中 的 。
练习: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1.白天泰山上有很多人,凌晨两点,这些人还属于泰山群落的一部分吗?2.两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4.某菜市场上出售的鸡、鸭、鱼、蘑菇和蔬菜等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吗?
不符合 集合(有机整体,生物间有一定关系)
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全部生物(必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
群落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
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上的研究对象,也可以作为研究者的不同视角。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从群落的视角出发,将群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一个群落的 ,称为物种丰富度。
注意: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 有关,与生物 无关。生物个体数量多,但种类不一定多,如人工林。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还有一些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是对其他物种影响不大,它们不占优势。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新疆 北部 针叶林
福建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探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
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所以不能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
1.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
2.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为什么还要统计物种相对数量?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
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中的种群数量。
为什么不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
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且身体微小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①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否有差异
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并考虑可行性,经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②同一土壤中不同时间或不同深度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否有差异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①制作取样器 选择直径为5cm的硬质金属饮料罐,在距离顶端5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积约为100mL。
——取样器和记录环境情况
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断口处很锋利,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铲子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壤倒入塑料袋中。
注意: 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诱虫器诱捕、简单采集
在去底花盆中放一个金属网,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置在金属网上。为了使空气流通,土壤与花盆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然后,将花盆放在诱虫器上,打开电灯。
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通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使生物体脱水,将土壤动物杀死固定,防止腐烂。
②简易采集法(镊子或吸虫器)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 体型较大的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型较小的用吸虫器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中;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
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最好);普通光学显微镜(4倍物镜和5倍目镜)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根据前面介绍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设计数据统计表,分析所记录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记录表
(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 是不同的。(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 ,群落结构也 。
(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2)小动物类群因取样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从不同的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开统计,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在装样品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4)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例(2009·辽宁、宁夏卷)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的区别
1.样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一般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体型较小的动物。2.标记重捕法:也用于研究种群密度,一般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体型较大的动物。3.抽样检测法:针对单独的细胞或微生物。4.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数目,一般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
2. 群落的种间关系: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共同生活时双方互利;若分开也可独立生活。
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两种生物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两种生物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般不能独立生存
____或______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_________和_____而产生的________的现象;
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重叠的范围。
1、两只猎狗为抢夺一块肉而展开斗争,是否为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为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同一物种为抢夺资源或配偶而展开斗争为种内竞争2、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玉米秸秆,是否为种间竞争? 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种间竞争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羊吃草、狼吃羊;猪笼草捕虫等
两个物种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竞争。比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不是捕食关系。★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猪笼草捕虫等亦是捕食关系。★捕食不包括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比如分解者及绿色植物从土壤吸取营养物质则不是捕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_________并通常对宿主_________的现象;
蛔虫和人、蚊子与人、噬菌体和细菌、菟丝子和植物等
一般是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一般是共存。【从利群角度分析】
寄生与捕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捕食中的被捕食者将被杀死或造成身体器官的明显残缺,寄生中的寄主不会出现这些变化。(捕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寄生只致病) 如蝉吸吮树的汁液? 蝗虫啃食树叶?
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讨论1:资料1中,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讨论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讨论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
生物因素(种间关系、种内竞争)
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无机盐)
2.群落的种间关系:3.群落的空间结构:
在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①光照、温度(植物地上分层);
②水分、无机盐(植物地下分层);
③光照强度、光的波长(植物水中分层)
海洋中的藻类垂直分布是海洋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有效的避免的竞争,充分利用了光能。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①食物、栖息场所(陆生动物分层);
②食物、溶解氧等(水生动物分层)
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年竹和竹笋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不属于,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不属于,这是不同的生物群落,而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①地形的变化;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③光照强度的不同;④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⑤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等
2.群落的种间关系:3.群落的空间结构:4.群落的季节性:
由于______、_____和___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_______的变化。
植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动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
动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休眠。
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雨水充沛的春季,肺鱼尽享生活的美好,雨季逐渐消退后,沼泽地变成一片干涸,肺鱼就躲在烂泥堆里睡觉,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等雨季回来再出来结束夏眠。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以及与________________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植物: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以及它__________________等
动物: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特点: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结果 5.意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也越大。在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群落结构的形成是 的结果。 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 的能力。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生态位移动或一个物种绝灭。
1. 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①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②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③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不一定。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类等。绿头鸭的食性也是如此,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类。
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来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
以青脚鹬为例。青脚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 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鶴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
对动物生态位影响最大的是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种间关系)。我国劳动人民将生态位不同的四种鱼混养,既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立体农业:农作物的间作
农作物的间作模式有很多种:利用它们在农田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对植物生态位影响较大的是植株高度和种间关系。 ①间作的两种或多种植物必须有很明显的植株高度差异; ②间作的植物中高的为阳生植物,矮的为阴生植物。
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合理,(1)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2.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 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3.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 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为什么?
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 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
1.《诗经·小雅·小宛》写道: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将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捕食。提示 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
2.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必然存在种间竞争。 种间竟争可能会使二者的生态位发生分化, 结果为它们仍然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为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下来。
3. 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深林、河流,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退牧还草是其中一项。现在,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长。
讨论:1.森林和草原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从群落外貌看,森林里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而草原上密布草本植物。 从群落结构看,森林在垂直方向上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等,在水平方向上镶嵌性不明显;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如森林的明显,也有草本层、地表层、根系层等,但草原在水平方向上往往呈现镶嵌性。
2.为什么不在退化的草地上植树造林呢?年降水量是决定一个地区的群落类型是草原还是森林的关键因素。在年降水量低的半干旱地区,如果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应退牧还草,不宜植树造林。
违背生态工程的 原理
和 是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
群落的外部形态,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1) 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数量。(2) 占优势的物种:不仅在群落中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对群落的影响大。
建构群落的主要类型的概念模型
荒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砂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荒漠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漠中的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
(1) 主要植物类型:
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
荒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
根系发达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不发达、 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减少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
荒漠中有些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这又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呢?
夜间气孔开放,吸收大量CO2,以苹果酸的形式贮存;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
荒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
(2) 主要动物类型:
主要是爬行类、啮(niè )齿目、鸟类和蝗虫等
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每天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身体暖和起来,待天热时退到地下等阴凉处蛋壳坚硬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白天炎热时不活动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调节体温方式(变温动物)
——保护正在发育的胚胎
增加水分的储存:骆驼的驼峰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氧化分解后会产生水分。
沙漠中的更格卢鼠能长期以干种子为食而不饮水。它们白天在洞穴中排出很浓的尿,为自己营造一个湿度较大的局部环境,穴居洞中;晚上出来活动。
1.外貌特征:2.环境条件:3.群落特点:4.物种组成:
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
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
(1) 主要植物类型及适应环境的特征: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______,表面有_____或_______,能____________。
各种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非常少见。
(2) 主要动物类型及适应环境的特征:
由于____,在草原上,______和_________非常少见。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主要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为主。
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_____或_________的特点。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森林分布在_____或________的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多,群落结构_________且_________。
森林中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森林中_____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林下光线相对较____,在热带雨林中,林下几乎都是________,仅有稀疏的光点和光斑;所以,三七、人参、黄连、半夏、贝母以及某些蕨类、苔藓等_____植物生活在林下。
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因此这类植物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阴生植物怎么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等。
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草本植物像地毯般铺向天边。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动物皮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一些动物的排泄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草原上植物的叶片比较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擅长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 有的种群会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而导致消失
四.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结合你们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群落中的不同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建立联系,并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从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群落这一有机整体。 例如,森林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一些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植食性动物可减少占优势的植物的数量;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等等。
4.天山山脉沿东西向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海拔高度超过4000m。如果你有机会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你可以依次看到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类型千百年来基本不变。类似的群落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是有共同规律的。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可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
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哪些相似之处?
可能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分布有森林生物群落;中部的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草原生物群落;西部干旱区分布有荒漠生物群落。
世界陆地主要群落类型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
(1)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2)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1.群落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2.群落对生物环境的适应
例如,草原上的植物一般比较耐旱,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就难以在草原上生长。
1.这两类群落在物种组成、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热带雨林:物种丰富主要是适应热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明显,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层之下还有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非常发达。落叶阔叶林:物种数量较热带雨林的少,物种主要是适应温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如热带雨林的复杂。2.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高热湿润的环境。植物大多是常绿的;乔木高大,在树顶形成树冠;林下植物一般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风媒花少,虫媒花多,果实鲜艳多汁,吸引动物为其传播种子;植物的芽无鳞片保护。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和环境。植物不是常绿的,夏季枝叶茂密,冬季树叶枯落;乔木高大,树冠发达;很多植物在春季展叶前开花,一些林下草本植物在秋季落叶期生长、开花、结果;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植物的芽具有鳞片,树皮厚,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3.在两类群落内,阳光、通风等条件有哪些不同?林下的各类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各自群落内环境的?在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 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风媒花少,虫媒花多。而落叶阔叶林内,在乔木展叶前或落叶后,林下阳光充足,因此很多林下植物借此机会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落叶阔叶林内通风好,多数是风媒花。 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在沼泽、河流、湖泊等地,还有湿地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
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维系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功能。
在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它们共同构成海洋生物群落。
1.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生活在草原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2)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 )
2.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 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 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猎狷、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3.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为什么说它是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 农田中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他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即农田生物群落。 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维持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地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出现了一种蜘蛛。到1909年,有202种动物在这块新的土地上生活。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株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 一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结构。
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 。 原因是?
在一个 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无→有→多 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或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有→多
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表层为岩石或石砾,裸岩上没有任何生物。
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微生物群落丰富。
土壤有机物和通气性越来越好
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特点:生物从无→有→多演替的速度比较慢发展成新的群落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4.裸岩阶段能直接演替为森林阶段么? 不能,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一年生杂草生长→土壤条件改善→多年生杂草接踵而至。
土壤有机物增多,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小灌木生长→形成灌木丛
乔木出现→逐渐取代灌木,称为优势种。
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才有可能逐渐演替出树林。
特点:生物从有→多演替的速度相对较快发展趋向于恢复原来种群【农田之前】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等
① 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② 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③ 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④ 群落稳定性越来越强,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思考1:演替的终点一定是森林阶段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不一定
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
在某一地区,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部的生物共同作用决定的,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思考2:为什么群落不断地演替?
思考3:那么群落演替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吗?
不是;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资料1 我国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曾郁郁葱葱,而现在的黄土高原,森林和草原的覆盖率比历史上大幅下降,很多黄土丘陵呈光秃秃状态。除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地区变成这样的主要原因:自秦代以来,由于移民屯垦和大量砍伐森林,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很快,环境却年复一年地遭到破坏,导致大片森林和草原消失。
资料2 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下表)
1.上述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2.人类活动对上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人类活动加快了这种演替的速度。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消极影响
(1)砍伐森林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2)过度放牧则可能很快导致土地荒漠化,使草原生物群落演替为荒漠生物群落。(3)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可能给水生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积极影响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等,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和______进行
易错点再强调①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或者减慢;②人类活动往往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演替的方向,有时也会和自然演替的方向一致。③人类活动不一定同时改变速度和方向;
掌握自然演替的规律,和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这项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98×107hm2。这项浩大的工程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 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 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
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群落及其演替”概念图
1.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会发生变化。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群落演替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 ( )(2)演替早期的种群可能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 )
2.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 ) A.灌木寿命较短 B.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C. 灌木生长极为缓慢 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 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 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4.对一处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的记录如右上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_____填“快”或“慢”),木本植物的演替速度 。
(2)一般来讲,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 。
(3)如果一块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哪个阶段?
针叶林的植物分层为动物分层创造了条件
可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 这是一份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概念及特征,各种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边缘效应,丰富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29讲 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29讲 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相同时间,一定地域,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优势种,土壤湿度,盐碱度,自身生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温真题经典再现,限时强化练,群落的结构,考点一群落的结构,基础·精细梳理,疑难·精准突破,典例·精心深研,易混种间关系的区分,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