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与环境1
展开一.生态足迹概念换算特点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三.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原因价值意义丧失原因保护措施四.生态工程概念目的优点原理实例前景
一.生态足迹——生态占用
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________(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交通、住房、水电库区等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1.概念:2.换算:3.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开车出行,会 生态足迹
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占用面积
吃牛肉比食用蔬菜也会 生态足迹
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
讨论: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2.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开发新能源,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等3.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我们应该怎么做?整体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秸秆还田率;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世界动物墓地
广州瀛洲生态公园回到“恐龙时代”
类型: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
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
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
水中富含N、P等无机营养
重金属、农药等进入食物链
危害人类生活,危害植物生长
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下降,地表紫外线增强
浮游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讨论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客观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课本P87 旁栏思考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1.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2.我国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3.具体做法 ——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盈余状态: ①减小生态足迹总量;②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治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提示: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
课本P88 一、概念检测
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劳动力不足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海洋污染
3.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课本P88 二、拓展提升
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1)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2)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3)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2.“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 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 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 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3.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
4.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
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
(2)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査规划和建设项目,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
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长白山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蛩蠊(qióng lián)目昆虫,后被命名中华蛩蠊,它填补了我国蛩蠊目昆虫的空白,目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1.中华蛩蠊看上去似乎毫不起眼,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保护呢?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2.如果人类不进行保护,像中华蛩蠊这样的稀有物种就会灭绝吗?
中华蛩蠊的特点:适合生存的生境十分有限、生活周期相对较长、数量稀少。所以如果不进行保护,中华蛩蠊很有可能会走向灭绝。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不同生物(具有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协同进化的结果。
(1)从分子水平分析:
(2)从进化角度分析:
表面上看,一个生态系统里有50种还是有1000种生物,似乎和我们人类没有多大关系。果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分析以下资料,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课本P90:思考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资料1 在我国,红树林原来广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红树林的面积日益缩小。
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将直接影响沿海陆地的生态环境,这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红树林的消失,会使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红树林的消失还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更多的生物。
1.红树林的消失对沿海陆地有哪些影响?又将影响哪些生物的生存?
资料2 大面积种植水稻、玉米或小麦等,给人类带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栽培品种大多抗病性差。这些作物的祖先:野生的水稻、玉米或小麦,在基因组成上与栽培品种有着一定的差别。
首先,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源,可用于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 其次,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种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导入相应的栽培品种并使之表达,从而获得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库,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留存下来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意味一个基因库的消失,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
讨论2.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有哪些利用价值?为什么说任何一个灭绝的物种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因,是令我们永远遗憾的?
资料3 家蝇不但扰人,而且会传播疾病,因此很不受人欢迎。但是,家蝇是某些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员;它还可以为植物传粉;人工饲养的家蝇幼虫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人们还模仿蝇眼制成了蝇眼照相机;模仿家蝇的平衡棒制成的震动陀螺仪,可用于高速飞行的火箭和飞机;等等。
①直接价值——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②间接价值——主要体现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森林草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湿地蓄水防洪调节气候植物光合作用固碳供氧某种兰花和给其传粉的蛾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红树林、野生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
讨论3.上述三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
①湿地可以蓄洪防旱 ________②湿地公园供人游玩 _________③农田中一种不知名的野草 _________④农田能够提供粮食 _________⑤画家旅游时即兴泼墨 _________⑥模拟鸟类外形研制飞机 _________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_⑧猎豹的追赶使羚羊的奔跑能力增强 __________
写出以下例子对应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呢?
人类活动范围和影响强度不断增大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存环境破坏——物种的栖息地在丧失和碎片化
将森林开发或开垦为耕地,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修建水坝)设施、房地产工程项目的修建,都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
掠夺式利用——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而其中大多数发生在过去的100年
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丧失。
生存环境破坏——物种的栖息地在丧失和碎片化掠夺式利用——过度采伐、滥捕乱猎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业和林业品种单一化
有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产建设活动,不一定都是人类主观上要对野生物种赶尽杀绝。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这给你什么启示?
要特别警惕人类无意中铸大错;在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前,要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最合理的决策(遵循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多样性丧失的危害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相应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呢?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
意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②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③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我国还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
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保育研究
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关键: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思考: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对生物资源禁止开发和利用吗?
实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 的保护”,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我国还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本P96 一、概念检测
1.长江江豚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极危物种。下列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最为有效的是( )A.建立长江江豚繁育中心B.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C.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D.利用生物技术对长江江的基因进行保护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人们进人保护区,给鸟类喂食、建巢B.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C.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D.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人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
3,将左、右两侧的词句,按对应关系画线连接起来。
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木工用的锯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某种不知名的昆虫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1.(1)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对大熊猫进行就地保护的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保护。
(2)提示: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可以促进大熊猫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延续。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区域的关系,要从整体入手做好全局性的规划,从区域入手抓好具体保护措施的落实。从政府管理层面,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行统筹规范。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格禁止工业开发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保护区法规建设,减少人为干 扰破坏;对居民进行适当补贴,帮助居民利用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态友好的产业,以减轻居民生活对资源和环境的索取;加强科学研究和巡护监测,准确掌握栖息地的变化规律;等等。
课本P96 二、拓展应用
(3)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议题必须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思考,忌用简单的线性因果思维方式去处理。国家公园的建设需要多部门的协调管理,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这决定了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建设国家公园有可能要关闭一些粗放型的工业开发项目,短期内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会造成建设阻力大,建成后管理漏洞多等问题。2017年9月26日,我国发布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指出国家公园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广泛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该方案还提出了具体措施,这将有效解决国家公园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在有些地方,某些人喜欢通过“放生”来表示自己有爱心,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动物,放归自然环境。放生的动物中,有些不是本地物种。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做法?
⑴有些放生的动物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成为入侵物种;⑵放生的动物不适应当地环境,或放生方式不当,都会导致放生动物死亡;⑶将购买的动物放生,只是形式上的彰显爱心,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动物的作用,还可能助长对该动物的猎捕。
在2008年北京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讨论:1.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人工造林呢?
弃耕的农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为森林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生态效益。
讨论2.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建设成本较高,在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也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讨论3.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呢?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顺应自然,即合乎自然规律。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也随之更多地从自然中索取。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
问题导入:为什么要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人类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解决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 ,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促进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为基础, 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一个系统在没有外界信息指令的作用下,自发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有序到高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自组织。星球的诞生,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都是自组织的结果。
资料: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南北双方以北纬 38°为停火线,沿线两侧大约500km2为非军事区, 这里的地表经过战争浩劫,几乎没有生物存在。几十年来,由于基本没有人类活动,这里恢复了完全的自然状态。河水清澈、森林茂盛、物种繁多,还出现了多种被认为早已在朝鲜半岛灭绝的动物,如棕熊。有科学家评论说:“全世界只有在这个地方,由于3000年以来的农耕文明突然终止,原始物种可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由发展,这个地区的生态恢复情况大大超过了人类所有生态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
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个体水平 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②系统水平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实施措施:【以湿地生态工程为例】
①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
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构建复合群落。
②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移除湖泊、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
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效率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通过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我国古代 “无废弃物农业”
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少污染
课本P100 旁栏思考
有人说,过度从土地索取导致土地退化,是有些古文明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没有出现这一问题,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条件之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对这一观点做出评析。
认同。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居民毁林造田,使那里成为不毛之地,而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和“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生态伦理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
我国西北地区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但曾被硬性规定种植乔木类杨树。
由于环境不利于杨树生长,这里的杨树长得十分矮小,枯枝很多,半死不活,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导致一些地区种植的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
如果放养的牲畜量超过载畜量,则会造成过度放牧,使草地退化,还有土地沙漠化。
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草地上、在利用适度的条件下所能放牧的牲畜头数。不同质量的草地其载畜量不一样。
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课本P101 旁栏思考
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 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应注意考虑环境容纳量,牲畜数量不超过草地的承载力,避免过度放牧,并适当种植牧草。
系统建设以整体观为指导,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①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比如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往往是生活方面的因素导致农民对森林、灌丛的过量砍伐。因此,只有把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的目的。
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建设与环保
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
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
写出下列例子主要涉及到的生态工程原理①沼气池——遵循了_______原理②在人工林增加植被层次——遵循了_______原理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________原理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_______原理⑤草原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________原理⑥湿地破坏——违背了________原理⑦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湖泊——遵循了________原理⑧引入物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________原理⑨引入水葫芦泛滥,导致多数生物死亡——违背了_______原理和_______原理
提高生物多样性;自我调节
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结合。
适应、平衡;环境容纳量。
将下列实例与所体现的生态学原理连接起来:
课本P103 思考讨论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
1.尝试画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2.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
自生: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的整体。 循环:“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维持着高效的物质循环。 协调:所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达到了协调和平衡,例如,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大家鱼混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桑叶饲蚕,利用了种间关系,但养殖的蚕的数量没有多到危及桑的存活;等等。 整体:桑基鱼塘在设计时,陆地与水面配比合理,各组分的搭配与比例适当,结构有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桑基鱼塘将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优化组合,能够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收入,是结构优化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什么?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课本P103 一、概念检测
1、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基本原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2)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2.建设人工湿地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了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C.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D.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课本P103 二、拓展应用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南北双方以北纬380为停火线,沿线两侧大约500km为非军事区,这里的地表经过战争浩劫,几乎没有生物存在。几十年来,由于基本没有人类活动,这里恢复了完全的自然状态。河水清澈、森林茂盛、物种繁多,还出现了多种被认为早已在朝鲜半岛灭绝的动物,如棕熊。有科学家评论说:“全世界只有在这个地方,由于3000年以来的农耕文明突然终止,原始物种可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由发展,这个地区的生态恢复情况大大超过了人类所有生态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说说这个案例给你的启示。
我们在认识到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能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节约成本。
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 地进行。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人多地少资源有限的矛盾
③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
⑤沼渣用于为有机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
⑥畜禽、鱼、螺、谷物、饲料等加工品也可到市场上出售
①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
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在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成熟时,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切碎,通过厌氧发酵成为牛羊的青饲料。
利用氨水或氮素化肥处理稻麦秸秆,使之软化适口,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
1.主要运用了哪些原理?
有效选择畜、鱼等多种生物组成并合理布设
作物→粮食、秸秆→人、畜食用→粪便残渣→沼气池→农田→作物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增加了就业和经济收入,解决了社会问题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齐全,包括生产(植物), 消费者(禽、畜、鱼), 分解者(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各组分搭配合理,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序整体。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3.此生态工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该案例的特点是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资料: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我国现有湿地5.36×107 hm2,面积大小位列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我国湿地的特点是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被誉为地球的“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其他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由于人们对湿地进行排水和围垦,已经破坏了地球上80%的湿地资源,从而导致局部气候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此外,湿地的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案例:厦门筼筜( yún dāng)湖生态恢复工程
恢复措施:为了解决筼筜湖水体缺氧、自净能力差问题,20世纪90年代,厦门市采取了引潮入湖、输送新鲜海水、西水东调等措施,湖水水质显著改善。进入21世纪,通过清挖湖底淤泥,沿湖修建驳岸、导流堤及环湖林荫步行道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湖水水质,美化了湖区景观。现在的筼筜湖,湖水清澈、鱼游虾戏、白鹭翻飞。遵循原理:自生、循环、协调
①山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被破坏
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③规模巨大的采矿业,对土地景观造成巨大的影响,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系统,人们采用的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由于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极差,土壤极其贫瘠,所以植被很难恢复。因此,恢复矿区生态系统,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
恢复措施:该地区在生态恢复改造工程中,采取了诸如围栏、排石整地、植树、种草等措施,还建了饲料工厂及饲养场,进行肉牛的养殖和粪肥的利用。这种综合开发治理为该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遵循原理:自主、循环、协调、整体
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在肯定生态工程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有些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指导。
①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一起的“并发症”②我国在生态工程建设中,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1-厕所 2-猪禽舍3-沼气池进料口4-溢流渠 5-沼气池6-通风口 7-简易日光温室
“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
“四位”指沼气池、猪舍、厕所及日光温室四部分。
参观庭院生态系统或生态园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哲理的问题。概括、总结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多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对你认识生命的本质会有帮助。这个活动,需要你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内容,甚至需要查找资料获取更多信息,并用准确的术语表达。
总结概括,并运用术语表达
1. 生命系统的结构。与一般的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的复杂程度更高。生命系统尽管结构复杂,但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的、有序的整体。生命系统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性、复杂性、有序性、动态性、整体性
2. 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不断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或能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也不断排出物质、散失热能,等等。细胞能形成新细胞,个体能产生新个体。生命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能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持自身的有序性,进行“自我更新”;细胞和个体等生命系统还能进行“自我复制”。
3. 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命系统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依存于非生物环境。从生态的视角看,生命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存于环境,也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 生命系统的历史。分析生命系统的由来,追寻生命系统的历史,也是理解生命是什么的关键。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系统
由最原始、最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1、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4)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课本P109 一、概念检测
2. 2017年,我国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其中要求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下列对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的是( )A.过腹还田B.青贮、氨化处理C.田间焚烧,留灰做底肥D.利用作物秸秆培养蚯蚓
课本P109 二、拓展应用
莱茵河是欧洲大陆的一条大河,流经多个国家,曾是流域内几千万人的饮用水水源,也是鲜鱼等洄游性鱼的河游河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捕捞、河道的渠化、工业污水的排放、繁忙的内河航运等人类活动导致莱茵河的水质严重恶化,因河道裁弯取直,鱼类洄游受阻等问题日趋严重。(1)针对上述问题,列举莱茵河的治理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过度捕捞、河道的渠化、工业污水的排放、繁忙的内河航运等人类活动带来的水质严重恶化等问题。要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流域内的污水排放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拆除不合理的航道、灌溉和防洪工程;保护植被、加强绿化、恢复生态;保护洞游鱼类、保护鱼类产卵场、控制鱼类捕捞量;等等。
(2)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和沿河国家于1987年提出了重塑莱茵河的生态修复计划,查阅资料,了解该计划的设计思路。(3)查阅最新进展,了解莱茵河的生态现状。【提示】查阅资料后进行讨论交流。(4)谈谈莱茵河治理给你的启发。【提示】合理即可。提示一方面可以从人们对污染治理的观念转变,制订科学的治理方案,加强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等角度来谈;另一方面可以将菜茵河的治理与我国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5)你家乡附近的河流是否也出现20世纪莱茵河遇到的问题?能否借鉴莱茵河治理的经验和 教训?提出你的想法。【提示】可查阅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咨询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进行交流。
一、选择题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生态环境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基因)多样性2,城市生态工程是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措施,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B.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C.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D.用法律手段禁止汽车上路,严禁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3.本章章首页所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盛赞为江河-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在这里山顶是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山坡上是层层梯田;半山腰上建有村寨;山脚下有江河。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将种稻、养鱼、养鸭相结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1)维持哈尼梯田这一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层层的梯田 B.山顶的森林 C.半山腰的村寨 D.山脚下的江河(2)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 )A.当地日照充足 B.当地土壤条件好C.物质分层分级利用 D.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二、非选择题1.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为什么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野生动物可能携带能够感染人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猎捕、宰杀、加工、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病原体会发生扩散、传播,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2)每种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地位与作用,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可以有效阻止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猎捕,从而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2.有的科学家说,人类总是如下图所示,依靠科技的进步,使自身更加适应环境。然而,人口也会随之明显增长,并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如消耗更多的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不认同。世界近几百年来人口过快增长与科技进步有一定关系,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在许多人口增长控制得比较好、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资源和环境状况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化,因此不能笼统地认同这种观点。 人口、科技进步、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科技进步可以使地球养活更多的人口,但科技进步并不一定导致人口猛增,有些科技发达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下降的趋势;应用先进科技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绿色能源和防治污染。 因此,人类不仅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还要大力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教育。此外,各国还要加强有关的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使全球人口增长得到合理的控制,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总之,人类应当坚持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31讲 人与环境: 这是一份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31讲 人与环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工程,生态足迹,生产资源,吸纳废物,生产所需的,吸纳所需的,建设用地,碳足迹,纸浆薪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重温真题经典再现,限时强化练,生态工程,基础·精细梳理,疑难·精准突破,典例·精心深研,生态足迹,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情境推理·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教学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考点三生态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