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五)
展开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五)
一、选择题(共8分)
1.(本题2分)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中说法有误的是A项,结合诗歌的内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这两句是写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心情,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并不是通过“寒”和“暖”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而是作者的心情。
2.(本题2分)下列关于点面结合写法的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
A.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B.“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C.《开国大典》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点”的描写。写阅兵式,写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是“面”的描写。
D.“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详细描写。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面结合写法。
A.正确。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B.正确。“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C.正确。《开国大典》写阅兵式,写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是“面”的描写,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点”的描写。
D.不正确。“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3.(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激烈的战斗开始了,我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扑向敌人。
B.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C.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顽强抵抗。
D.在炸弹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运用。
A.正确。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B.正确。粉身碎骨:指死亡(有强调的意味)。
C.不正确。顽强抵抗:顽强坚强的抵制抗争。不能形容侵略者,应改为负隅顽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D.正确。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4.(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抡起(lūn) 岷山(míng) 屹立(yì)
B.围歼(jiān) 磅礴(pánɡ) 逶迤(yí)
C.沉着(zhuó) 崎岖(qí) 擎着(qín)
D.绷脸(bēng) 蒙骗(ménɡ) 憎恨(zèng)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岷山:mín shān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处
B.正确。
C.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擎着:qíng zhé用手向上举、托。
D.绷脸:běng liǎn着脸,表示不高兴;蒙骗:mēng piàn欺骗;憎恨:zēng hèn厌恶痛恨。
二、填空题(共10分)
5.(本题2分)比一比,再组词。
鹊( ) 蝉( ) 稻( )
鹤( ) 弹( ) 蹈( )
【答案】 喜鹊 蝉鸣 稻香 鹤鸣 子弹 舞蹈
【详解】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组词。
鹊可组词:喜鹊、鹊桥、扁鹊等。
蝉可组词:金蝉、 蝉蜕、蝉鸣等。
稻可组词:稻草、稻田、稻谷等。
鹤可组词:白鹤、灰鹤、 仙鹤等。
弹可组词:枪弹、弹药、弹弓等。
蹈可组词:舞蹈、手舞足蹈、赴汤蹈火等。
6.(本题2分)比一比,再组词。
雀( ) 蝉( ) 得( )
鹊( ) 禅( ) 德( )
【答案】 麻雀 蝉翼 得到 鹊桥 坐禅 功德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
雀可组词:麻雀、雀跃、雀巢等。
蝉可组词:蝉联、蝉衣、蝉鸣等。
得可组词:得意、得到、得知等。
鹊可组词:喜鹊、鹊桥、扁鹊等。
禅可组词:禅让、禅师、禅门等。
德可组词:品德、道德、德育等。
7.(本题2分)给下列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 课 课文 稞 青稞 棵 一棵 搪 搪瓷 塘 池塘 糖 糖果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加偏旁并组词。
果+=课(上课),果+页=颗(一颗),果+木=棵(一棵),果+禾=稞(青稞)等。
唐+米=糖(糖果),唐+土=塘(池塘),唐+=搪(搪塞)等。
8.(本题2分)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磅________( )________( )
更________( )________( )
尽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 bàng 英镑 páng 磅礴 gēng 三更半夜 gèng 更加 jìn 尽心 jǐn 尽管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字音和组词。
磅:[bàng](1)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2)用磅秤量(liáng) 可组词:英镑、一磅等;磅[páng](1)〔磅礴〕(2)(气势)盛大,雄伟 。(3)(气势)充满。可组词:磅礴。
更:[gēng](1)改变;改换。(2)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可组词:更改、更换、三更半夜等;更[gèng](1)副词。(2)更加;越发。(3)再。可组词:更加、更多、更好等。
尽:[jìn]所有的。可组词:尽力、尽头、尽责等;尽[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可组词:尽量、尽管等。
9.(本题2分)比一比,再组词。
穹( ) 祭( ) 浆( ) 驰( )
穷( ) 察( ) 桨( ) 弛( )
【答案】 苍穹 祭祀 浆果 奔驰 贫穷 观察 划桨 松弛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穹可组词:苍穹、天穹、穹庐等。
祭可组词:祭祀、祭奠、祭神等。
浆可组词:琼浆、泥浆、豆浆等。
驰可组词:奔驰、驰骋、飞驰等。
穷可组词:穷人、贫穷、穷苦等。
察可组词:观察、察看、视察等。
桨可组词:木浆、船桨、划桨等。
弛可组词:松弛、崩弛等。
三、语言表达(共5分)
10.(本题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方升起的红太阳照亮了故乡美丽的土地。(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叶落下来。(把句子写具体,至少要扩两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老师以经走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黑熊舔着脚掌。 东方升起的红太阳把故乡美丽的土地照亮了。 金黄的树叶慢慢地落下来。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李老师已经走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缩句,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缩写为黑熊舔着脚掌。
(2)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东方升起的红太阳把故乡美丽的土地照亮了。
(3)本题考查的是扩句,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所以本句话中加入相应的修饰词,对什么样的树叶和怎么样的落下来进行详细的描写,例如可以写成金黄的树叶慢慢地落下来。
(4)本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5)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本句话中问题在于错别字,以经——已经。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本题13分)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1.(4分)选文通过______、______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五位战士的英雄形象,其中每位战士又各具特点:马宝玉______,葛振林______,宋学义______,胡德林和胡福才______。(后四空,把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严肃认真 B.沉稳果断 C.英勇无畏 D.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12.(4分)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第______句描写的是“面”,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概括性描写,第______句描写的是“点”,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详细描写。
13.(5分)下面不能体现“点面结合”这一写法好处的是( )
A.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个战士的英勇顽强。
B.塑造了令人难忘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C.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D.这样描写,更加细腻,有时候也会显得很啰嗦,不够简洁。
【答案】11. 动作 神态 B C D A 12. ①② ③④⑤⑥ 13.D
【分析】1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来看运用了动作描写;
结合“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来看运用了神态描写。
结合③中的“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可以看出班长的果断;
结合④中的“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可以看出副班长的英勇无畏;
结合⑤中的“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可以看出宋学义的丰富战斗经验;
结合⑥中的“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可以看出两个战士的严肃认真。
1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结合文章来看①②属于面的描写,写出了引诱敌人上山准备作战;
③④⑤⑥属于点的描写,分别从几位战士的角度写出了其作战的样子。
1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章来看①②属于面的描写,写出了引诱敌人上山准备作战;
③④⑤⑥属于点的描写,分别从几位战士的角度写出了其作战的样子。
这样描写可以写出其英勇的形象,突出其浴血奋战的样子更有层次感,所以D错误。
(本题14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________”呀!
山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它们美丽的身躯,为它们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向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4.(3分)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
15.(2分)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6.(2分)本文语言优美,联想和想象是一大特色。把文中表现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画上“﹏﹏”,并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17.(3分)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描绘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清丽画面。
18.(4分)“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
【答案】14.C A 15. 露珠 小鸟 晨雾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16.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向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把“庄严、圣洁的感觉”具体化了,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17. 拟人 比喻 18.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我陶醉了,我就是一位仙人,我是这里的主人,我爱你,山林之晨。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
A.“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意思: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意思: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第一处横线,结合“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和诗句的意思,可知,应该是“朝露沾我衣”,故选:C。第二空结合前文“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和后文“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可知,应该选“鸟鸣山更幽”,故选:A。
1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二段“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第三段“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第三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第四段“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可见,分别写了露珠、小鸟、晨雾和群山。把景物描写得令人陶醉,体现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16.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联想是指通过眼前事物想到其他事物,第6自然段的联想应该是最后一句“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花丛中的一朵,展现出完全融入景色中,物我为一的境界,生动地表露出作者陶醉于景色中的心态,表达喜爱之情。
1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从“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等可看出是比喻,从“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等可看出是拟人。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前文作者表达的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可见此处的高歌欢呼也是表达喜爱之意,直接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注意再语言风格上要向文本靠拢。
如:山林的景色真美啊!晨雾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小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我陶醉之中,有着说不出的喜爱。
五、书面表达(共50分)
19.(本题50分)习作。
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故事。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别人;写清楚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范文:
淘气包张明
这是一个开满丁香花的校园,走进校门,一股清香而幽雅的丁香花香扑面而来,目光所及,不是白色就是紫色的丁香。
在一片紫丁香旁,五一班的淘气包张明正在花丛前的栅栏旁一遍又一遍的徘徊着,他渡着步子,眼睛直望着路过的同学们,班长王寒冰刚进校门,眼尖的她一下就瞧见了在丁香花丛前的张明。她盯了张明很久,也没见他做出什么举动,正当王寒冰以为张明只是不想早读出来混时间,正准备回教室时,张明忽然停下脚步,蹲了下来,趁没人注意,他用力将几朵丁香花摘了下来,看到这一幕,王寒冰冲了出来。抓住张明的手腕,喊道:“你在干什么!校园的公共财物是不能随便破坏的!”张明被吓了一跳,随后反应过来,一把甩开班长的手,一脸不服气:“你凭什么这样说?你怎么知道我在干什么?”“哼,我都看见了,我这就去告诉李老师!”王寒冰威风极了,说完就朝操场奔去。王寒冰赶到操场,一眼就看见了他们的班主任——正在练习长跑的李军老师。王寒冰跑到李老师身边,将张明的事说了出来。
李老师得知消息后,跟着班长王寒冰赶到了现场。“老师,就是他,你看!”班长指着张明手里拿着的几朵丁香。“我没有,我真的不是要故意破坏花朵的!”张明很委屈。“你还在撒谎!”王寒冰嚷到。“好了别再吵了,听我说吧。”班主任李军老师温柔的说,他必须结束这场争斗。他来到张明身边,问道:“跟老师说说吧,这到底怎么回事?”张明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他的妈妈生病了,这几天都不能照顾张明,妈妈很担心这个淘气的张明自己到底能不能管好自己,常常在房间里叹气、流泪,张明不忍看见妈妈这样,于是想摘一束花送给妈妈,让妈妈不再那么担心。
得知真相的班长十分愧疚,诚恳地与张明道了歉。李老师看到这和谐的一面,笑了。那一刻,三人都才发现校园的丁香花开得如此美丽、茂盛。年轻活泼的李军老师想了一个好主意,用纸折成花写上祝福,再送给张明的妈妈吧!大家高兴地动手做了起来。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依旧洋溢着丁香的芬芳。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习作是写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围绕主要人物来展开想象,创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完整,写清楚故事发生的环境,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开头:点题,点出发生的环境和人物。
中间:抓住人物来想象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件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心理活动。
结尾:抒发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九):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九),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