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细节命题,命题动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7课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1.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生命观念)
    2.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科学思维)
    3.通过总结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及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科学思维)
    4.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社会责任)

    考点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比较项目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作用途径
    体液运输
    反射弧
    反应速度
    较缓慢
    迅速
    作用范围
    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
    比较长
    短暂
    传递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联系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3.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4.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 (×)
    5.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
    6.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

    1.归纳总结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列举如下。
    (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
    ①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②体温调节过程中,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2.用比较法突破生命活动调节的不同途径
    (1)完全依赖反射弧完成,仅涉及“神经递质”这种信号分子——神经调节。
    模型:
    举例: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2)仅涉及“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体液调节。
    模型:
    举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3)既有神经系统调节,又有相关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参与,涉及“神经递质”与“激素”两类信号分子——神经—体液调节。
    ①模型Ⅰ:

    举例:血糖降低,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②模型Ⅱ:

    举例:日照长短变化刺激鸟类的神经系统,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增加,促使鸟类产卵。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C 解析:人体内的生长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分泌量趋于减少,所以成年后生长激素不是不再分泌,而是分泌量减少,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错误;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C正确;神经中枢除了可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外,还可以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可分泌某些激素调节垂体等器官的活动,D错误。
    2.(2020·浙江7月选考)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图,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
    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
    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
    D 解析:寒冷信号通过刺激下丘脑,由下丘脑释放TRH来促进垂体分泌更多的TSH,寒冷信号不能直接刺激垂体,A错误;下丘脑释放的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刺激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知,T4经过脱碘作用转变为T3,再由T3负反馈作用于垂体,T4不能直接作用于垂体,C错误;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会导致T3和T4合成受阻,进而影响TSH和TRH的分泌,D正确。
    考点二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调节结果: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2)稳定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①产热途径:安静时肝、脑等器官的活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的方式进行。
    (3)调节过程。
    ①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③调节途径。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来源: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和代谢中产生的水。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
    (2)主要排出途径:肾脏。
    (3)调节途径。
    ①水平衡调节。

    ②血钠平衡。
    a.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b.血钠含量升高→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减少→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1.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相对稳定。 (×)
    3.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4.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
    【教材细节命题】
    (选择性必修1 P59图3­9)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理由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1.明确水盐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
    (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2.理解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考向1| 体温调节
    1.(2022·湖北卷)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在零下10 ℃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C 解析: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运动员基本不觉得寒冷,说明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C正确;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血糖氧化分解供能,一段时间后主要依靠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后氧化分解供能,D错误。
    2.(2022·浙江6月选考)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A 解析: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寒冷环境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
    考向2| 水盐平衡调节
    3.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 h后补充ADH)实验进行确诊。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DI患者体内ADH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
    B.N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
    C.禁水加压实验后,C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
    D.禁水加压实验后,N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降低
    D 解析:NDI是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所以NDI患者体内ADH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A正确;NDI患者对水分重吸收少,所以其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B正确;禁水加压实验后,由于禁止饮水10 h后补充ADH,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C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正确;禁水加压实验后,NDI患者的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补充ADH几乎不起作用,因此尿液渗透压不变,D错误。

    【命题动态】本部分内容常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考查科学思维,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及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等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较低。

    1.(2022·湖北卷改编)医护人员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思维培养]

    C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不是对NaCl的重吸收,A错误。医护人员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错误。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级中枢,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大,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2.(2021·河北卷)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思维培养]

    C 解析: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②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3.(2022·湖南卷)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____________。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热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机体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的舒张,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其中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是通过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2)由题意可知,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且在38.5 ℃保持稳定,即此状态下的体温调定点为38.5 ℃,与正常状态相比,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3)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设计的四组实验中,甲、乙是对照组,丙、丁是实验组,其中甲、乙、丙组对照探究的是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甲、乙、丙、丁组对照探究的是M是否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丁组处理方式为损毁发热家兔模型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M溶液。②对比分析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M与A的作用类似,即M具有解热的作用。③对比分析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进而达到解热的作用。
    答案:(1)汗液的蒸发、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 (2)上移 增加 (3)①损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②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 ③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褪黑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胺类激素,具有促进睡眠、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和调控生殖等多项生理功能。下图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神经中枢→松果体”途径对雌性动物生殖活动的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视网膜,效应器包含松果体
    B.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伴随着ATP的水解和信号的转变
    C.光暗信号对雌性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D.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会负反馈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解析: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神经中枢→松果体”途径对雌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包括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因此伴随着ATP的水解和信号的改变,B正确;光暗信号对生殖的调控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促性腺激素无法负反馈于下丘脑,D错误。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近年来经常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在军训过程中晕倒送医,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乃至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有乳酸的产生,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人体高烧不退时,无汗液蒸发,机体水分仍能保持平衡
    D.人体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散热量会大于产热量
    C 解析: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pH有下降趋势,但由于有缓冲物质存在,故pH不会明显下降,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汗液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体高烧不退时,机体无汗液蒸发,此时水分平衡可能被打破,故高烧不退的病人需要多饮水以补充水分,C错误;人体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内外温差大,散热量会大于产热量,但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最终散热量和产热量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七)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检测)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病人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C.热射病病人的排汗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D.热射病病人体温过高,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
    C 解析:热射病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而引发的,及时补水可以预防热射病,A正确;热射病患者,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导致散热不畅,B正确;热射病患者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C错误;热射病患者体温可以超过40 ℃,人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因此患者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2.(2023·江西红色十校联考)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肾上腺皮脂瘤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和水潴留(指液体与气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从而使血容量增大,引起肾性高血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机体的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B.肾性高血压患者组织液增多,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症状
    C.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对肾上腺皮脂瘤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其血钾的含量高于正常值
    D 解析: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因此正常机体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A正确;肾性高血压患者体内钠离子增多和水潴留,从而使血容量增大,导致组织液增多,有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B正确;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也有此作用,因此二者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方面有协同作用,C正确;醛固酮具有排钾的作用,肾上腺皮脂瘤患者醛固酮的含量增加,通过尿液排出钾离子的量增多,造成体内缺钾,血液中钾离子的含量应低于正常值,D错误。
    3.下图表示生存环境改变后(虚线后开始改变),健康人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A、B为曲线上的两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冬季从26 ℃的室内到-10 ℃环境中工作,则曲线可表示体温的变化,B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A点降低
    B.若该图表示饥饿一段时间后饱餐一顿,则曲线可表示血糖浓度的变化,B点时胰岛素含量较A点升高
    C.若该图表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则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B点时不存在反馈调节
    D.若该图表示剧烈运动后,则曲线可表示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B点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B 解析: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则B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A点增加,A错误;饥饿一段时间后饱餐一顿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即B血糖浓度高,胰岛素含量增加,B正确;若该图表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甲状腺激素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B点存在反馈调节,C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同时不产生CO2,则B点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D错误。
    4.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图中cAMP的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调节UCP­1基因的表达
    C.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通过脂肪分解加快和ATP合成减少来增加产热
    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A正确;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cAMP增加,促进了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同时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通过调节使BAT细胞中UCP­1、cAMP增加,促进脂肪分解和线粒体产热,使ATP合成减少,D正确。
    5.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最低,并且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在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耗氧量都会提高,体内产热量增加。下列关于内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性区时,机体的产热量要大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量会增加
    C.将家畜养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热中性区,有利于减少家畜的能量消耗
    D.高纬度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偏大,有利于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A 解析:根据题干,当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大,适应低温环境,B正确;将家畜养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热中性区,氧气的消耗量最低,有机物的分解较少,有利于减少家畜的能量消耗,C正确;高纬度的温度低于热中性区,一般情况下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偏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D正确。
    6.(2023·辽宁模拟)二甲双胍可用于治疗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其疗效主要归功于二甲双胍的降低体重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可提高血液中GDF15(生长分化因子)的含量。转录激活因子4能够促进肝细胞合成GDF15,GDF15通过与脑干中的一种受体结合,来减少食物摄入从而降低体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控食物摄入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B.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减少
    C.GDF15属于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D.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促进转录激活因子4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A 解析:调控食物摄入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胰岛素过高,但不能发挥作用,可能是胰岛素受体过少所致,B正确;肝细胞合成的GDF15与脑干中的受体结合,可减少食物摄入,故GDF15是一种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C正确;转录激活因子4能够促进合成GDF15,GDF15能够降低体重,说明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促进转录激活因子4的合成来发挥作用,D正确。
    7.(2023·广东广州模拟)急性肠胃炎在夏秋季多发,常因为不洁饮食而引起的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患者一般出现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威胁生命,某患者部分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生命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医院检验结果报告单
    指标
    测定值
    提示
    正常值
    白细胞数目/(个·L-1)
    22×109

    (6~18)×109
    血钠浓度/(mmol·L-1)
    150

    135~140
    腋下体温/℃
    39.3

    36.0~37.4
    A.患者腹泻导致水和钠同步丧失,但失水多于失钠
    B.该患者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C.白细胞数目增多体现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D.甲状腺、肾上腺等是下丘脑执行体温调节的效应器
    A 解析:患者腹泻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即水和钠同步丧失,表格显示该患者的血钠浓度升高,说明其失水多于失钠,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该患者的血钠浓度上升,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该患者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错误;白细胞数目增多,侵入的细菌被消灭,体现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患者发热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肾上腺等是下丘脑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涉及分级调节,不可就此界定,D错误。
    8.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蛙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褪黑色素可使这种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B 解析: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A正确;褪黑色素只能使蛙体色变暗,B错误;在明亮处,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可见蛙体色的变化受激素调节,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可见蛙体色的变化还受神经的调节,C正确;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D正确。
    9.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性冷刺激引起Aδ类神经纤维兴奋,皮肤热觉感受器受到非伤害热刺激引起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兴奋。兴奋传递至脊髓神经元并上行至下丘脑POA区,进而通过传出神经元调控相关效应器的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类神经纤维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POA区
    B.Aδ类神经纤维兴奋后,会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减弱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而产生兴奋,在下丘脑产生热觉
    D.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速度快于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的速度
    B 解析:这两类神经纤维都先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POA区,A错误;寒冷环境下汗腺分泌活动减弱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C错误;下丘脑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为体液调节,POA区调节效应器活动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速度慢于神经调节,D错误。
    10.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原理如图所示。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内相关细胞合成并分泌
    B.过量饮酒可使水的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C.机体大量失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应对不良反应
    D.抗利尿激素可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以实现反馈调节
    C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A 错误;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所以过量饮酒会使水的重吸收减少,B 错误;由图分析,机体大量失血时,血量减少,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正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能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广东佛山检测)摄食是机体从外界获取食物的过程,瘦素是一种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以抑制食欲,增加能量代谢,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饥饿刺激下,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兴奋,机体开始进食。饱食后,机体会记住食物的味道和满足感,形成________反射。
    (2)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作用于相关神经元细胞表面的________,使得神经元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下丘脑,进而抑制食欲,这属于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激素X是____________,图中肾上腺素和激素X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的效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部分肥胖患者体内瘦素含量增多却无法阻止肥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饱食后,机体会记住食物的味道和满足感,说明此刺激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2)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当体内脂肪水平升高时,瘦素分泌增加,作用于相关神经元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使得神经元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下丘脑,进而抑制食欲,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激素X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图中肾上腺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能促进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促进甘油三酯氧化分解),进而增加能量代谢;而胰岛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后,能促进白色脂肪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4)部分肥胖患者体内瘦素含量增多却无法阻止肥胖的原因可能是肥胖患者体内瘦素受体不足、或肥胖患者体内产生了能与瘦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使瘦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答案:(1)条件 (2)特异性受体 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素 肾上腺素促进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促进甘油三酯氧化分解),进而增加能量代谢;胰岛素促进白色脂肪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 (4)肥胖患者体内瘦素受体不足、肥胖患者体内产生了能与瘦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2.(2020·江苏卷)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只有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结合题图分析可知,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下降,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血管和心脏,该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运动时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该调节也属于反馈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运动后,下丘脑中的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③(促甲状腺激素)和④(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产热减少。
    答案:(1)(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反馈)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反馈) (3)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相关学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单元 第25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单元 第25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含解析),共26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含解析),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总复习第8单元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细节命题,命题动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