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5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
展开二十五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D 解析:学习和记忆并不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比如一些动物学习捕食,语言才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A错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不断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所以每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错误;谷氨酸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能够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C错误;由题干可知,牛磺酸参与谷氨酸代谢,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促进学习和记忆活动,D正确。
2.A 解析: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处于兴奋状态,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仍有负离子存在,C错误;局部电流在轴突膜内的传导方向应为c→a和c→e,D错误。
3.B 解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细胞外和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差越大,兴奋时内流的钠离子越多,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所以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有关,A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钠离子内流导致的,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协助,蛋白质在该过程中存在结构的变化,B正确;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存在于膜外和膜内的电位差叫作静息电位,C错误;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属于两个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属于某一个神经元的一部分,所以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不能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D错误。
4.A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组别Ⅰ是对照组,与其相比,使用河豚毒素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的效果越明显。第Ⅰ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 mV,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靠神经递质传递,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其信号转换需要时间,因此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 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D正确。
5.D 解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需要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进行治疗,乙酰胆碱酯酶(AChE)能降解乙酰胆碱(ACh),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神经ACh含量较低,A错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需要用谷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进行治疗,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神经释放较多的谷氨酸,B错误;细胞膜上的谷氨酸受体接受谷氨酸的刺激后发挥作用,并没有进行细胞内,所以NMDAR拮抗剂不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NMDAR激活导致Ca2+内流并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产生兴奋,NMDAR拮抗剂则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D正确。
6.C 解析:给予伸肌感受器适宜刺激,可引起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完成膝跳反射,A错误;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中间神经元D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B神经元兴奋,在B上没有动作电位的产生,B错误;神经细胞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一直比膜内高,图2 D点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C正确;图2 CD段是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D错误。
7.D 解析:心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A错误;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因此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B错误;一氧化氮是气体,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肾上腺素可以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可以推测其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液流通加快,与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对心脏血管壁外平滑肌的作用效果相似,D正确。
8.B 解析: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较弱,其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健康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B错误;尿液的产生量主要受抗利尿激素的影响,排尿量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与大脑皮层有关,C正确;膀胱内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时,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产生,兴奋部位膜内 Na+浓度迅速上升,D正确。
9.解析:(1)5HT作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的运输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据图分析可知,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抑制5HT转运体从突触间隙运走5HT,从而使5HT更多地刺激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5HT被灭活,从而使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其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同。(3)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人参皂苷(Rg)能否抗抑郁,则实验的自变量是Rg,故该实验的对照组是1、2、3。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故第1组应为空白对照,具体处理是不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处理,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水。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4、5组与2、3组相比,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说明人参皂苷可抗抑郁,且比度洛西汀抗抑郁效果还要好,故Rg有作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前景。
答案:(1)组织液 (2)抑制5HT转运体从突触间隙运走5HT,从而使5HT更多地刺激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不同 (3)①1、2、3 不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处理,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水 ②有 4、5组与2、3组相比,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说明人参皂苷可抗抑郁,且比度洛西汀抗抑郁效果还要好
10.解析:(1)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2)①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当刺激强度范围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电刺激强度的量化指标。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开放,会出现动作电位,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开放所需的时间。实验中的标本需要用任氏液浸润,因此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任氏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③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不衰减性。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④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因此坐骨神经的Smin和Smax不同,单根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相同,柱形图如答案所示。
答案:(1)③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 (2)①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 ②电刺激强度 Na+通道开放 任氏液 ③不衰减 传导速率 ④如下图所示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含解析),共12页。
课时质量评价25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这是一份课时质量评价25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作业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