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走向生态文明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国际合作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二节国家战略与政策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第三章综合检测卷(A)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环境问题的性质各不相同,人们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分类。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减少
2.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A.土壤污染 B.酸雨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资源减少
解析:第1题,环境问题的种类有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矿产资源减少是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第2题,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土地荒漠化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1.B 2.C
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人类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全非”。这主要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4.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加上西南地区降水较多,易出现酸雨。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均造成危害。第4题,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的表现;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向北推进,说明东北地区热量增加,即气候变暖;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反映气候变冷。
答案:3.A 4.D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6.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5题,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第6题,龙感湖地区位于亚热带,冬季温和,但降水少;由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重要条件;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物的其他动物。
答案:5.D 6.C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日趋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据此完成7~8题。
7.为避免蔬菜和水果遭受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比较合理的是( )
①施用绿肥等有机肥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施用高效剧毒农药 ④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下列叙述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④产品的包装和储运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7题,大量施用化肥和高效剧毒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施用绿肥等有机肥都可以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第8题,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与原料是否是绿色植物无关。
答案:7.C 8.B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区,南面紧接长江,北面和东面为长江故道环绕,西面是防洪堤,堤内为农业区,是典型的江河泛滥湿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不同,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并重建自然种群。据此完成9~10题。
9.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C.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D.麋鹿的人工种群
10.天鹅洲故道湿地成为麋鹿保护区是因为( )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 ②地势低平,水质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③土壤肥沃,湿地植被发育良好,牧草丰富 ④远离人类密集区,人类活动干扰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9题,结合材料,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因此保护的对象是麋鹿的人工种群。第10题,天鹅洲故道湿地位于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加上位于长江故道,草类茂盛,可以为麋鹿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但该地区并非远离人类密集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大。
答案:9.D 10.A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9 167公顷,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右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11~13题。
1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是( )
A.小麦种植园 B.苹果采摘园
C.傣族风情园 D.古村文化园
1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中国农业公园”以绿色村庄为基础,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可得出结论。第12题,那大镇位于海南省,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小麦耐干旱,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旱地;苹果是暖温带水果;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海南省主要少数民族为黎族;“中国农业公园”要体现农耕文化,古村文化园适宜在此布局。第13题,“中国农业公园”是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农民可以在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答案:11.A 12.D 13.A
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在羽翼未成时就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可能在10年内灭绝。据此完成14~16题。
1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抬升
C.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
D.黄赤交角变小
15.材料中反映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 )
A.海平面上升 B.极冰融化
C.影响农业生产 D.影响生物生存
16.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A.减少能源使用量
B.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压缩工业生产规模
D.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解析:第14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火山喷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很小。地壳抬升、黄赤交角变小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第15题,材料中“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反映出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影响生物生存。材料没有反映出海平面上升、极冰融化。南极没有农业生产。第16题,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使用量、压缩工业生产规模会影响经济增长。大量使用制冷设备会加剧臭氧层破坏,不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4.C 15.D 16.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我国化石燃料在产生相等能量的情况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示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雨的是 。酸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
(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主要气体中,还有一种气体在图中没有显示,这种气体是 ,该气体的过量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3)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60%的灰分、87%的二氧化硫、67%的二氧化氮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为减轻大气污染,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第(1)题,酸雨由于含酸性物质,会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遭到腐蚀。第(2)题,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还包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吸收长波辐射,属于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第(3)题,为减轻大气污染,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被腐蚀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①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②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18.(2022·广东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下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 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
解析:根据图片,单件快递快型和慢型的碳排放都随着里程的增加而增加,整体上看快型比慢型的碳排放量更大。为减少碳排放,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可以选择较为环保的包装形式,如纸箱等;可以选择碳排放量较少的运输方式,即慢型等。
答案:快型快递运输模式的碳排放多于慢型。采取纸箱包装等环保型的包装方式,选择慢型快递运输模式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白头叶猴生活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的栖息地。随着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了保护白头叶猴,从1980年开始当地设立保护站和自然保护区,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白头叶猴保护区由自治区级晋升为国家级。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
(2)简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3)简述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去把握。白头叶猴栖息地整体来说,分布较分散,相距较远,并且栖息地面积狭窄;但是从局部来说,聚集地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弄康山区和弄官山区,即种群密集区。同时由图可知,相对来说,种群稀疏区是弄斗山区,种群灭绝区是陇瑞山区、火连山区等。第(2)题,由材料可知,白头叶猴的生长环境是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生长环境要求高且受限制;造成白头叶猴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对白头叶猴生长环境或者栖息地的过度干预。所以原因主要从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这方面分析。比如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过樵过垦过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同时受利益驱使对白头叶猴的滥捕猎杀,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修建的铁路和公路也经过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导致白头叶猴分布更加分散,相距较远。第(3)题,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类活动,因此可以从人类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采取措施,如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推广沼气等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禁止滥捕猎杀野生动物;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必须经过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等。
答案:(1)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范围狭窄,总面积和单个栖息地面积小;各个栖息地不连续(呈斑块状)分布,相隔较远;弄康山区等为白头叶猴栖息地主要分布区,陇瑞山区、火连山区等原有栖息地白头叶猴种群已经消失。
(2)白头叶猴栖息地环境要求特殊,栖息地范围较小且不连续;区域人口大量增加,为了获取耕地和薪柴,砍伐森林,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缩小;当地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导致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下降;铁路和公路从栖息地穿过,割裂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减小且不连续,甚至消失。
(3)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推广沼气等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保护当地植被,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禁止滥捕猎杀野生动物;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必须经过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