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565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共 8页, 满分为 15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 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 务必在答题 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选择题(共18分)
1. 下列加下划线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嬉戏(xī) 呈报(chéng) 赫赫有名(hè)
B. 闪烁(shuò) 澄澈(chēng) 踉踉跄跄(qiàng)
C. 妥当(tuō) 炫耀(xuàn) 钦差大臣(qīn)
D. 滑稽(jī) 镀金(dù) 莽莽榛榛(má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爱慕虚荣 缥渺 御聘 头衔 B. 神通广大 气慨 笼罩 凯歌
C. 杞人忧天 炫耀 蓬勃 暴燥 D. 眉开眼笑 勋章 精致 掺和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 近几年,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再发生。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种布虽然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B. 通过这件衣服,使皇帝可以识别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C. 骗子说:“皇帝身边的人聪明与否,关键在于他能看见这件衣服。”
D. 全城的人都听说这件织品有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5.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星。
②这些眼睛每一次闪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③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片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④我常常出神地凝视那些美丽的星星。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创作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B.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代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 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D. 庚指年龄;头陀指游方乞食的和尚;罗刹,佛教中指食人肉的恶鬼;娥流指女流。
二、文言文阅读(共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杞人忧天》)
【乙】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②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④之曰:“与⑤若芧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节选自《列子》)
【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②损:减少。③口:口粮。④诳:欺骗。⑤与:给。⑥芧:橡树果实。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身亡所寄 亡:________ (2)其人舍然大喜 舍:________
(3)能解狙之意 解:________ (4)朝四而暮三 朝: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9.【甲】文结尾写杞人“大喜”和晓之者“大喜”,两人“喜”的原因有何不同?
10.【甲】【乙】两则寓言分别讽刺了哪类人?请简要回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无敢食我也( ) (2)是逆天帝命也( )
(3)故遂与之行( )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12.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指百兽 B.指老虎 C.指狐狸 D.指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 )
(2)故遂与之行( )
(3)兽见之,皆走(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寓言中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15.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6-17题。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 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6.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 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的态度。
17.《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
答:
18.根据提示填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5)孔子见河水东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两句,勉励自己和弟子要珍惜时间。
三、名著阅读(共7分)
19.阅读名著选段,完成试题。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1) 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 ______ 朝的 ______ (人名)。
(2) 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 。
(3) 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20-22题。
太行山里的秋天
郭震海
①秋分节令一过,天高地阔,高远空灵。通透的蓝天更加通透,洁白的云团更加洁白。翠绿的群山仿佛感知到某种召唤,开始脱去夏装,换成秋天的盛装。漫山遍野的红叶似火,黄叶如金,层层叠叠,美丽极了。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太行山里迷人的秋景。
②和多彩的群山相比,田地也不逊色。放眼望去,一地金黄,成熟的谷子是金黄的,玉米是金黄的,大豆也是金黄的,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金光。此时的村庄是一年之中最为喧闹的,农人们忙着检修收割机,说笑声伴着轰鸣的机器声,村庄里的狗跑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欢,它们相互嬉闹着、追逐着。
③我曾用一上午的时间去观察一只田鼠,秋天的田鼠是最活跃的,它们似乎学会了和人共处,远远看到我走近,却一点也不会慌张。这种小动物虽然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穴内,但似乎很爱干净,时不时就会蹲坐在田岸边,用两个前爪梳理自己的皮毛,一身暗黄色的皮毛始终保持一尘不染,散发着光泽。那一个上午,我看着这个小家伙忙着一趟一趟跑,从地里收集粮食往洞穴内搬运,或大豆,或玉米。我曾指着奔跑的田鼠说:“快看,这家伙又在偷粮食。”话刚出口,就被村里的张大爷打断说:“它可不是偷,秋天的粮食只要没有颗粒归仓,就有它的一份。”后来我就将“偷”换成了“收集”。在太行山里,人与万物共生,善良的天性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根植在农人们的血液里。
④对于山里的麻雀来说,秋天是最幸福的季节。谷子或高粱成熟了,这些成群结队的小家伙飞来飞去,它们虽然不像田鼠那样储粮过冬,但可以每天自由自在地吃得饱饱的。我不清楚蚂蚁会不会储藏粮食,但我知道秋天的蚂蚁,也会用嘴咬着一粒谷籽儿跑,这些小蚂蚁个个都像勇士,搬运着一粒粒饱满的谷籽儿,飞快地奔跑也不忘昂着头。农人们看见了,也会挪开脚,尽量不去踩着它们。
⑤秋天的太行山是忙碌的,这忙碌不仅仅属于农人,还有田鼠、麻雀和蚂蚁等各种各样的动物。秋天的太行山是喧闹的,这喧闹也不仅仅属于农人,更属于万物。一株植物,不管是庄稼还是野草,春生夏长,历经风雨雷电,总希望秋天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忙碌的农人,春种夏忙,总希望迎来一个丰收的秋天;奔跑的小动物,忙忙碌碌,也希望在秋天有更多的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1月12日,有删改)
20.太行山里的秋天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漫山遍野的红叶似火,黄叶如金,层层叠叠,美丽极了。
22.文章第③段写“我”与“张大爷”的对话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23-26题。
稻花香
陈 赫
在外漂泊久了,思乡的情绪便会越来越浓。每到金秋时节,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中,金黄色的稻浪翻涌着。风一吹,那空气中弥漫的稻香,在鼻腔中氤氲,深深地吸上一口,好不心旷神怡。
收稻谷,是我童年中尤为深刻的记忆。那时候的父亲,身躯非常高大,坚实的臂膀,一把就能将我扛起来。我喜欢跟在他后面,像个忠实的粉丝。只要看着他如山的背影,我就倍感踏实。
走到田里,一望无际的金黄填满了我的眼睛。动起来的水稻,用叶片与色彩构成了独特的美学。它们颗粒饱满,黄澄澄、沉甸甸地随风摇曳着,飘散出醉人的香气,翻腾着滚滚的金波。这妙不可言的感觉使人沉浸其中,我无尽地贪恋着这些美好。只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一个个低下的“头颅”,承载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这一束束丰润的“面孔”,布满的是农人一年的梦想。
直到父亲喊我,我才回过神来,连忙大步地跟上父亲。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收稻能手,他手中的那把镰刀,总是被磨得比谁的镰刀都亮。他干练的左手一把握住稻谷的秆部,镰刀放在禾秆下面离地十多厘米的距离,只见那刃口对准禾秆,用力一拉,一把水稻便应声与土地作别。
那些“唰唰唰”的声音,仿佛是我在童年时代中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父亲在自己的节奏里,一会儿就割了一大片,晶莹的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就像浇灌花朵一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劳动的种子。
趁着休息,父亲问起了我:“你知道为什么稻子总是低着头吗?”我摇摇头,并且期待父亲能给我一个答案。父亲用毛巾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水,语重心长地说:“从稻子插到田里的那天算起,它的成长需要沐浴几个月的阳光雨露,在秋阳俯照的时候,成熟的稻子茎秆承受不了果实的重量,会被压弯低头。做人也是一样的,越是成熟就越懂得谦逊。”父亲的话,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准则。当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想要骄傲自满时,这些话语,总会不时地提醒着我。
收完水稻以后,父亲便用家里的农用车,把它们拉到场子上。接下来就是晾晒的过程:父亲用一把大耙子,将稻谷摊开、铺平。这些金光闪闪的颗粒,就这么布满了整个场地,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迷人。直到这时候,父亲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稻谷晾晒两三天后就可以装袋入仓,一年的秋收过程,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在此时,田间地头,村里村外,都是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在希望的田野上,稻谷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作“米”的物质,滋养着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在一年又一年里,不断地见证这个美好的场景。而同时,我也在逐渐长大,仿佛一场大梦一般,我已经拥有了像父亲那样高大的身躯与坚实的臂膀。
又是一年收稻时节,我在远离故乡几千里的城市中,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我问父亲:“今年的稻子收完了吗?找人帮忙了吗?收成怎么样?”父亲依旧那么开心地回答道:“收完了,不要担心,我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今年又是大丰收!”父亲爽朗的话语,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电话那头的人,已经年近六十了,腰都弯了,背都驼了,却还是努力撑起一片天。我想对父亲说些安慰的话语,却不知如何说出口,只说了一句:“真好啊,稻花香里说丰年!”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0月3日,有删改)
23.稻花香里,“我”撷取了父亲哪些劳作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24.阅读全文,请对下面的加点词语和句子做简要赏析。
(1)走到田里,一望无际的金黄填满了我的眼睛。
(2)直到这时候,父亲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25.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6.“真好啊,稻花香里说丰年!”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以这句话结尾的效果。
五、作文(共60分)
27.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________的背影
题目二:这个冬天不太冷
要求: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
一、 选择题
ADCDCA
二、文言文阅读
7.(1)无,没有 (2)同“释”,解除、消除 (3)理解,懂得 (4)早上
8.(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2)(但又)担心这些猴子不顺从自己。
9.杞人“喜”是因为明白了道理,内心的忧虑得以解除;晓之者“喜”是因为帮助杞人解除了忧虑。
10.示例:【甲】文讽刺了那些为不必要的担忧而发愁的人;【乙】文讽刺了那些头脑简单,不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11.(1)不 (2)违背 (3)于是,就 (4)害怕
12.(1)A (2)C (3)D
13.(1)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2)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14.狐假虎威
15.这篇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了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16.孤寂 批评
17.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18.(1)闻道龙标过五溪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自古逢秋悲寂寥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9.(1)明 吴承恩
(2)孙悟空偷吃人参果
(3)表现了猪八戒贪吃、急躁的性格特点。
20.①景色迷人;②忙碌;③喧闹。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色的树叶比作火,把黄色的树叶比作金,写出太行山里秋天的五彩缤纷。
22.张大爷的话语凸显了太行山里的农人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表达出对农人们与万物共生和善良天性的赞美。
23.①父亲干练地收割稻谷;②父亲仔细地晾晒稻谷。
24.(1)“填满”写出了秋天的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表现出“我”的喜悦之情。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丰收给父亲带来的满足与欣慰。
25.①勤劳能干;②有教育智慧;③开朗乐观。
26.收束全文,并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相呼应。同时表达出“我”对父亲再获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父亲及像父亲一样辛勤劳作的农人的钦佩之情。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