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479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479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翘(qiáo) 活跃(yuè) 衰草连天(shuāi)
B.孕育(yùn) 翩然(biān) 销声匿迹(nì)
C.农谚(yàn) 物候(hóu) 冰雪融化(róng)
D.纬度(wěi) 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ǎ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瓦屋山景区的初夏,山上飞瀑倾泻其间,山下湖水波光粼粼,真是美不胜收。
B.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了。
C.一路风雪载途,游客们终于到达了太行山南麓的神农山。
D.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接种疫苗的居民周而复始,接种剂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 D1”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
②正在进行冬眠的动物,体内温度相当低,有时甚至与外界温度一样。
③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
④动物冬眠其实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冬眠使得它们的身体机能减弱,体温下降。
⑤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的降低,但生殖腺却发育正常。
⑥这也就降低了它们对氧的需求,因此呼吸会变慢,有时每分钟仅呼吸1~5次,心跳速度也相应变慢,所以这些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
⑦随着它们体温的降低,它们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
A.③①⑤④②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③①⑤④②⑥⑦ D.①③④⑤②⑦⑥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风雪载途”“安排农事”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农谚包含知识”。
C.“读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我终于弄清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填空题(共2小题)
6.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1)萌发:
(2)翩然:
(3) :依次。
(4)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5)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7.文学常识填空。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 ,浙江上虞人, 家、 家。本文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作者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三、综合题(共1小题)
8.为了更好地了解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2)【活动二:理解节气】仔细观察下面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寺桃花为何四月开?
张 弛
春末夏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游玩,在大林寺意外发现了一片盛开的桃花,欣喜之余写下了《大林寺桃花》一诗,展现了诗人从愁绪满怀到惊喜的复杂心境转换。在诗的前两句中,诗人通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感慨山上和山下的景致竟然如此不同。那么,为何四月时山下的芳菲已尽,山寺的桃花才盛开呢?
简单来说,这是山上和山下的温差造成的,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据估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0.6℃。大林寺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这样的话,大林寺的气温至少比山脚下低了6℃。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按照常理来说,海拔越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是应该越多吗?事实并非如此。地球的低空大气几乎不能直接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热量来使气温上升,而是要通过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热量并升温之后,再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空气,来使气温升高。不管是地面还是高山都能反射太阳辐射,但是相比之下,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高海拔地区从地面辐射中获得热量的能力比低海拔地区的弱;再者,大气稀薄也使大气分子拥有更多的运动空间,这导致分子之间的碰撞减少,因此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
桃花通常在气温为10℃~15℃时盛开,三月时庐山下正好处于这样的气温,到了四月,气温渐渐升高,山下的桃花开始凋谢。而此时,山上的气温逐渐回暖,气温正好适合桃花盛开。也正在这时,白居易目睹了山下的桃花凋谢,因春光匆匆不驻而失望,却在山上惊喜地看到了开得正艳的桃花。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本文以白居易写《大林寺桃花》这一典故开篇,有何好处?
(2)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是山下温度高。
B.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海拔越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多。
D.大林寺的气温比山脚下低6℃。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4)“桃花通常在气温为10℃~15℃时盛开,三月时庐山下正好处于这样的气温,到了四月,气温渐渐升高,山下的桃花开始凋谢”一句中,“通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翩”应读“piān”;C项,“候”应读“hòu”;D项,“载”应读“zài”。
2.【答案】D
【解析】“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③句是领起句;①句介绍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⑤句引入实验结果;④句说明实验揭示的原理;②⑦⑥句围绕体温和新陈代谢进行说明,验证前面的结论。
5.【答案】C
【解析】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应把问号改为句号。
6.【答案】(1)种子或孢子发芽。
(2)动作轻快的样子。
(3)次第
(4)衰草连天
(5)销声匿迹
7.【答案】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
8.【答案】(1)示例:学习物候知识,聆听自然语言。
(2)示例:二十四节气图由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两边的四幅有关节气的图片构成。中间的时间表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节气,标示时令开始的日期。两边的四幅图片依次表现出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或时令(物候)特征。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名称的拟写。解答时抓住活动目的“了解物候知识”,注意拟写的名称要求“有创意”。
9.【答案】(1)本文以白居易写《大林寺桃花》这一典故开篇,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为什么山上的桃花盛开得比山下的晚。同时,引用典故和诗句,使文章富有趣味,更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B
(3)逻辑顺序。本文首先由白居易写《大林寺桃花》这一典故引出说明内容: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然后说明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山上山下的温度差异。接着说明山上山下温差大的原因。最后说明适合桃花盛开的温度,桃花盛开在山上山下是有时间差异的。
(4)不能。“通常”表示正常情况下的状态,删去的话,原句就变成了“桃花在气温为10℃~15℃时盛开”,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2)A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山上和山下的温差造成的,并不只是因为山下温度高; C项,由“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高海拔地区从地面辐射中获得热量的能力比低海拔地区的弱”可知,表述有误; D项,原文是“这样的话,大林寺的气温至少比山脚下低了6℃”,选项中缺少“至少”,说法过于绝对。
(4)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判断能不能删去(一般为“不能”);再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以及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点明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文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精练: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精练,共1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