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展开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关系
1.细胞外液(内环境):由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
境,主要由血浆、__________、淋巴液等组成。(1)细胞外液的组成。
(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________。(2)最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__________含量很少。
内环境及组成中的 2 个“认清”(1)认清 4 类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2)4 类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比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异同点。
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_______的参与。(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________的形成和维持。
考点二 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状态叫作稳态。(2)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3)实例——血浆 pH 的维持。
明确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2.组织水肿产生原因分析。
(3)NaCl 中 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 Cl-不参与。( )
【基础测评】1.易错诊断
(1)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2)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5)血浆中的水可来自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液。(
答案:(1)× (2)× (3)× (4)×
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可直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B.激素、呼吸酶、神经递质均能分布于组织液中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 CO2 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D.血浆蛋白过高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A
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
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 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
4.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 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0.1 ml·L-1的 HCl 和 0.1 ml·L-1 的 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 2 实验中 HCl、NaOH 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 2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答案:D
考向 1 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典例 1](2021 年河北高考)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
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 Na+ 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 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和 Cl-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高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
【考向集训】1.(2022 年广东高考)在 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
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C.肾上腺素
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符合题意。血糖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睾酮分别是由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激素,作为调节物质,它们直接分泌到内环境中,再由体液进行运输,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D 不符合题意。
2.(2021 年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
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 a、b、c 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 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 b 中液体的量增多B.b 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a、b、c 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a、b、c 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 为淋巴,b 为血浆,c 为组织液,组织液中没有血浆蛋白,A 错误。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
H2CO3 等物质有关,C 正确。a、b、c 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正确。
考向 2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典例 2](2022 年海南高考)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 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
A.动脉血氧分压从 60 mmHg 降至 20 mmHg 的过程中,肺泡
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
通气可使血液中 CO2 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H2CO3 发生反应,
以维持血液 pH 的稳定
解析: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 60 mmHg 降至 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 A 正确。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CO2,使血液中 CO2 含量降低, B 正确。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C 正确。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NaHCO3 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 pH的稳定, D 错误。
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考向集训】3.(2021 年海南高考)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
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解析: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因此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A 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B 正确。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可参与体液免疫,因此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C 正确。根据题干“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可知,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D 正确。
4.(2022 年湖北高考)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 T 型和 R 型,其中 R 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 T 型的 500 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 pH 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 T 型向 R 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
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 R 型向 T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2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 R型向 T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1 方向偏移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 T型向 R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2 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 T 型向 R 型转
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解析:R 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当血红蛋白由 R 型向 T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2 方向偏移;当血红蛋白由 T 型向 R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1 方向偏移。R 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 T 型向 R 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 R 型向 T 型转变时,实线向虚线 2 方向偏移,A 正确。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 R 型向 T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2 方向偏移,B 错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 T 型向 R 型转变,实线向虚线 1 方向偏移,C 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 R 型向 T 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呼吸,D 错误。
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
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2.实验材料:肝匀浆、缓冲液、自来水、0.1 ml·L-1 的 NaOH、
0.1 ml·L-1 的盐酸等。
3.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a 表示用 NaOH 对自来水的处理;b 表示 NaOH 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肝匀浆的处理;c 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6.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同。
(1)肝匀浆中分别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pH 变化不明显。(2)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肝匀浆
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 pH 相对稳定。
7.实验结论:生物体内环境对酸、碱的缓冲作用是维持 pH 稳
[典例]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 Na2HPO4、KH2PO4 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 25 mL 实验材料→测 pH→滴加 5 mL 0.1 ml·L-1 的盐酸,摇匀→测 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 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作用。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 pH,以便与加入盐酸后的 pH 做比较,得出 pH 稳定与否的结论。(2)清水组加入盐酸,酸性增强,pH 应降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 稳定的功能”,设置清水、缓冲液两组是为了做对照。清水组不能维持 pH 稳定,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从坐标曲线图可知,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更强。(3)本实验从加酸的角度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为了证明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应从加碱的角度进行探究。
答案:(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 pH 做比
清水中滴加盐酸后,溶液 pH 下降
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 pH 稳定的
(3)加入 NaOH 溶液后,血浆 pH 仍可在一定范围内
【举一反三】(2022 年广东汕头一中月考)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
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 0.1 ml·L-1 的 NaOH 的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B.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课件: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课件: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环境的稳态,重温真题经典再现,限时强化练,细胞生活的环境,基础·精细梳理,疑难·精准突破,典例·精心深研,情境推理·探究,重点难点·透析,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成分,蛋白质,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考点一,考点二,蛋白质,组织液,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缓冲液,自来水,NaO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