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上册(二)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3 赤壁赋(精品课件)
展开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望”“曾”“徐”“阴”“阳”“数”“属”“兴”“卒”及次常用字“赋”“危”“将”“限”“稍”以及重点虚词“所以”。2.背诵两文,翻译重点句子。3.掌握名词活用的特点及判定方法。
(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属( )②横( )③纵( )④如( )⑤凌( )⑥万顷( )
劝请笼罩,覆盖放任往越过 广阔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⑦冯( )⑧虚( )⑨御( )⑩羽化( )
同“凭”,乘 太空驾 飞升成仙
2.理解性默写①文中苏轼以精练的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②文中写作者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了《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扣( ) ②溯( ) ③渺渺( )④倚( ) ⑤和( ) ⑥袅袅( )⑦缕( )
敲逆流而上 悠远的样子循,依同声相应,唱和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细丝
4.理解性默写①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箫声之美。②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箫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感伤。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得分点:舞、泣)
(第3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6.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愀然( ) ②危( ) ③缪( )④方( ) ⑤舳舻( )
容色改变的样子 端正同“缭”,盘绕、围绕当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⑥酾酒( )⑦固( ) ⑧骤( ) ⑨遗响( )
斟酒本来 一下子,很轻易地 余音,指箫声
7.理解性默写①在文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②在文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攻打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③文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
8.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来互相劝酒。在天地之间寄托自己短暂的一生,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得分点:渔樵、侣、友、属)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斯( ) ②盈( ) ③虚( )④卒( ) ⑤消长( ) ⑥曾( )⑦苟( ) ⑧虽( ) ⑨适( )
此,这里指水满缺终究 消减和增长竟,竟然如果即使享有
10.理解性默写①文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了人与万物的关系。
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5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更( ) ②狼籍( ) ③相与( )④枕藉( ) ⑤既( )
再 即“狼藉”,凌乱 互相 枕着垫着 已经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望
望 望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望”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目”字,中间是“人”字,下边是“土”字,合起来指人站在地上举目眺望。表示眺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远望,眺望 名望,声望 盼望,期望,希望 观察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为“埋怨,责怪”。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这一天又叫“望日”。
[解释加颜色字] 三月之望(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有望( )辞。日夜望( )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 )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 )震于后世。
曾 曾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像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像蒸汽冒出,合起来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竟,竟然同“增”,增加 曾经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
[解释加颜色字]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 )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 )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亲属
徐 徐小篆 隶书 楷书“徐”是形声字,小篆从“彳”部,余声(韵母相同)。表示慢走,后引申为缓慢之意。
“徐”的常用义就是“缓慢、慢慢地”,比较好记。
[解释加颜色字] 城北徐( )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 )来,神清目爽。
同“凭”,乘同“缭”,盘绕、围绕
一种文体朗诵创作赋税征收 陈述,表达
端正 高 正直 危险,危急
假如,如果 将要 率领 带兵的人,将领 扶持,扶助 助词,无义 请 且,又
名词作动词,唱 名词作动词,攻占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形容词作动词,变明亮 使动用法,使……起舞/使……落泪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为(介词)、何(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在(动词)、安(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羡(动词)、何(疑问代词) 被动句 标志词:于
7.文化常识(1)赤壁赋①“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是直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②汉代时,“赋”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介于_____和_______之间,讲求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颂 赋 比 兴
(2)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________为望)后的第一天,即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____”,十五日为“_____”,十六日为“______”,最后一日为“_____”。(3)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________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__________,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卷Ⅱ)(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2019年全国卷Ⅱ)(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年全国卷Ⅱ)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4)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赤壁赋》“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2018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乃摄衣而上”与“上食埃土”(《劝学》)两句中的“上”字含义 不同。B.“履巉岩”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履”字含 义不同。C.“披蒙茸”与“哙遂入,披帷西向立”(《鸿门宴》)两句中的“披” 字含义相同。D.“攀栖鹘之危巢”与“正襟危坐”(《赤壁赋》)两句中的“危”字含 义相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冊(二)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3 过秦论(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冊(二)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3 过秦论(精品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课文概览,单篇梳理基础积累,过秦论,课文3,基础夯实,囊括四海之意,荒之心,并吞八,修守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6 兼爱(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6 兼爱(精品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篇梳理基础积累,基础夯实,重点梳理,识记方法,迁移小练,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特别小练,参考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修(一)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3 中庸(节选)(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修(一)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3 中庸(节选)(精品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篇梳理基础积累,中庸节选,基础夯实,发而皆中节,喜怒哀乐之未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有弗问,己千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