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获奖课件ppt
展开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下面这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初读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时,可曾引发你的思考?可曾被诗句所描写的“蜡烛”所触动?那么,你曾经想到的,可以用蜡烛来形容的人,包括谁?我想,这些问题,在懵懂时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诗人—闻一多,看看他是怎么写“烛”的。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了解“三美”主张,感受诗歌之美。了解本诗的抒情脉络,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感悟诗歌之情。体悟作者奉献自我、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诗人、思想家。 闻一多先生一生为追求民主真理而奋斗。作为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自比屈原和文天祥。他以笔作为武器,为民主自由呐喊,为追求真理而斗争。他写下了大量民主爱国的文章和诗篇,鼓舞人民去追求真理。他道:“没有真、没有美、没有善,更哪里去找光明!”为表达自己矢志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他在《洗衣歌》里表达“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作为伟大的民主战士,他始终如一的在实践中追求传播民主真理,直至为革命真理而献身!
闻一多 (1899--1946)
1924年,诗人的诗集《红烛》出版,奠定了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红烛》是诗集的开卷“序诗”,序诗的写作是在这个时间以前。其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击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炎黄子孙的一颗赤子之心跳荡在他的胸腔,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介书生又何辞?尽管当时他的追求常常与痛苦、失望相伴,一度还曾陷入迷惘,但是诗人的真诚、耿直却是毋庸置疑的。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一、鉴赏“红烛”意象,感悟诗歌之情
问题: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诗人描写了红烛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第一节: 诗人描写了红烛的“红”,并联想到诗人红心的红。 赤诚、热烈、忠诚。可见,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因此,在诗人眼里,红烛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写红烛的红,其实就是赞美像红烛一样赤诚的人格品质。
问题1:红心的红一般代表什么?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本体:蜡 喻体: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本体:火 喻体: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特点:燃烧才能放光 情感:困惑 为何 领悟 只有燃烧才能放光 赞美 红烛的奉献精神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使民众从沉睡中觉悟奋起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精神枷锁中获解放 特点:燃烧才能放光情感:牺牲是为了照亮别人的世界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残风 阻挠理想实现的反动势力 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特点:发光时流泪情感:伤感、困惑:为何流泪? 领悟:原来是受到“残风”侵蚀,壮志难酬才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因为奉献所以慰藉,所以快乐特点:发光时会流泪情感:即使流泪也要奉献自己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果是什么 创造光明你的因。 因是什么 说明什么 社会不公,所以不计得失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特点:发光时会流泪情感:同情肯定与期望 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歌主旨】 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凸显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第一节《红烛》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 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
(1)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表面上二者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2)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其深刻含义在于: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第二节: 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与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在这里却有了先后关系。诗人对红烛必须自我燃烧才能放出光的过程提出疑问,表示不解。第三节: 否定了自己的疑问,领悟到了只有燃烧才能放光,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本首诗的二、三两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思考觉悟的过程, 但在这两段里,诗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第二节里说“一误 再误”,而第三节里却说“不误,不误”,这是否相矛盾?谈谈你 的看法。
不矛盾。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由对红烛的责怪、不理解到肯定、赞美,表明了诗人的醒悟,认识的根本转变,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无私奉献精神的可贵。
第四节: 作者明确地表达了对红烛的态度:宁可牺牲自我,也要拯救世人。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如红烛一般照亮沉睡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第五、六节: 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会流泪,“红烛”的“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诗人对红烛流泪产生了困惑,然后才领悟到是“残风”的存在使它伤心、流泪。 “残风”指理想的阻挠者,暗指反动势力。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问题2:结合写作背景,思考“残风”指什么?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怎样理解这句诗?
(1)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2)“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第七节: 红烛的泪不会白流,安慰它能“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诗人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为祖国奉献的决心。
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第八节: 揭示出红烛流泪和发光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果关系,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第九节: 点明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 与开头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相呼应,并卒章显志。表明诗人愿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第 8、9 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 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押韵——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相同或相近或者平仄统一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从而达到铿锵和谐之感。
问题:请结合文本分析本诗的音韵特点。
二、了解“三美”主张,感受诗歌之美
问题: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红烛》各小节间有怎样的特点?
1.每段开头的“红烛啊”与段内“烧吧!烧吧!”修辞手法——反复: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2.节与节之间基本匀称,各小节内部行与行之间也基本均齐,句式长短交错,体现出一种匀称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问题: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红烛》的情感经由对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平静的诉说,到赞叹、困惑、疑问等一系列起伏不定的变化,最终又归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平静的领悟,构成一种冷静——热烈——冷静的圈形情感结构。 这种情感结构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美,展现出情绪上的一种和睦关系,符合闻一多建筑美的要求。
问题:请找出诗中秾丽、鲜明、有色彩感的词语。
第一节突出红烛的红,由此联想到诗人的心,将所咏之物与将言之志自然地联系起来,有色彩感,富有绘画美。
《红烛》充分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请你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节诗歌。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符合“三美”格 律诗论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山川是大地的一部乐章 峰峦是基调 溪流是旋律 花草、游鱼是山川的音符
这篇课文,就是青年闻一多先生在面对红烛时的思考,写出的是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道出的是自勉自励、不断向前的无畏精神。这对我们青少年树立人生理想,培养人文情操具有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闻一多先生也在《红烛》中做了诗歌“三美”理论的尝试,让诗歌在音乐、建筑和绘画方面满足现代诗的美感要求,使现代诗的发展更具青春的生机。 “青春”不止意味着宏图大志、激情与梦想,还意味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要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付诸实践的奉献。希望我们都能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阅读诗歌,热烈而忧伤,咏物诗,红烛之色,红烛之光,红烛之泪,红烛之灰,悲伤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示范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托物言志托物言情,红烛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说作者,说背景,中国新诗的发展,什么是红烛,师生讨论感知全文,小组探究,探究要点归纳,第一小节赏析,第四小节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