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098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098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不断运动变化,下列哪种描述不是海陆变迁的原因(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围海造田 D.海上浮岛2.下列地震中发生频次最多的是(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诱发地震3.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A.山地 B.盆地 C.峡谷 D.裂谷4.大陆漂移说认为,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其中缓慢漂移到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 )A.南极洲大陆 B.美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不仅分布不均,而且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图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
分布的是( )A.
B.
C.
D.
6.为捍卫我国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保护我国南海航道畅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我国在南海海域新建或扩建了八个人工岛,总面积已达12平方千米。目前,最大的美济礁人工岛有6平方千米。这说明( )A.海平面的升降导致海陆变迁 B.板块运动引起海陆变迁C.大陆漂移引起海陆变迁 D.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7.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并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 B.洪堡 C.魏格纳 D.麦哲伦 换个角度看大洲,你还认识吗?下图为联合国会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比例大致是()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9.甲是A.亚洲 B.非洲C.北美洲 D.大洋洲10.地图中心是跨经度最广的A.太平洋 B.大西洋C.北冰洋 D.南极洲11.在我国东海海域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证明了()A.古代人类曾生活在海底 B.海陆是不变的C.地壳是运动的,这里曾经是陆地 D.海陆变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几乎全部在大洋中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依次是( )A.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B.南美洲、太平洋、非洲C.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D.非洲、太平洋、南美洲14.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A.大陆漂移假说 B.海底扩张说 C.地质力学 D.板块构造学说15.丙大洲位于(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16.下列现象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太阳的东升西落C.四季的更替 D.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址 二、解答题17.从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到2014年8月的云南鲁甸地震,我国西南地区一直是地震的多发区,看图完成下列填空题。
(1)地球表层由 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但其交界地带地壳会比较 。(2)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多地震发生,是因为其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带上。(3)南美洲的智利也是地震多发国,因为该国位于 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带上。
参考答案:1.D2.A3.A4.A5.A 6.D 7.C8.C 9.A 10.C 11.C12.D13.C 14.A 15.D16.D17.(1)六 活跃(2)印度洋 亚欧(3)南极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