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6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4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4鲁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增量最大时,据图推测我国产业的变化是,该城市的水域最可能是,半城市区比城市边缘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24 (2022贵州仁怀检测)下图示意我国1979—2019年城镇化增量曲线(城镇化增量=当年的城镇化率-上一年的城镇化率)。据此完成1~2题。1.城镇化增量最大时( )A.城镇化水平最高B.城镇人口数量最多C.逆城市化最典型D.人口城镇化最迅速2.据图推测我国产业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第二产业发展壮大C.第三产业出现衰落D.产业升级逐渐停滞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公式城镇化增量=当年的城镇化率-上一年的城镇化率,当城镇化增量最大时,反映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快,人口城镇化最迅速,D对。第2题,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降低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发展,故B对。(2022江苏盐城期中)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镇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省级行政区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B.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苏省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苏省4.2015—2020年①省级行政区灯光面积占比变化反映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 )A.城镇化速度增长缓慢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D.处于城镇化的初期答案3.A 4.C解析第3题,灯光面积占比越高,说明区域城镇化水平越高。四条曲线中④一直最高,应为上海市;③次之,应为江苏省;①最低,应为安徽省。A正确,B、C、D错误。第4题,①省级行政区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最快,说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A错误。安徽省相对其他三省级行政区经济较落后,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错误。城镇化初期城镇发展速度较慢,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慢,D错误。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安徽省郊区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灯光面积占比增长快,C正确。摩天大楼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中国多地一度掀起“摩天大楼热”,争先恐后筑起高楼大厦。2020年,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文,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应,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据此完成5~6题。5.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的原因可能是( )①影响飞机飞行安全 ②加剧生态破坏、诱发地震③易引起地面沉降 ④建造成本高、极易倒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近期,国家鼓励和支持老旧多层住宅(≤6层)加装电梯,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 B.国家经济水平提高C.火灾逃生通道较少 D.重物搬移节时省力答案5.B 6.A解析第5题,超高层建筑相对高度大,影响飞机飞行安全;新建超高层建筑会开挖地表,造成生态破坏,但相对于水库修建等大型工程建设,其地面立足点较小,对地层产生的压力小,很难诱发地震;其大范围深基建设,须挖井排水,类似过量抽取地下水,易引起地面沉降;超高层建筑安全系数相对较低,但其设计建造时,防风抗震标准高,不会轻易倒塌。故B正确。第6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老年人爬楼相对困难,故国家鼓励和支持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A正确。读中亚某城市近30年的年均温上升幅度东西向变化示意图,完成7~9题。7.影响该城市年均温变化幅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C.天气状况 D.太阳辐射8.图中开发区东侧年均温上升幅度较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繁忙,尾气排放多B.人口密集,温室效应强C.建筑密集,地面辐射强D.资源开发,废热排放多9.该城市的水域最可能是( )A.湖泊 B.稻田C.水渠 D.海湾答案7.B 8.D 9.A解析第7题,城区是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区,释放出大量的人工废热,形成热岛效应﹐因此影响该城市年均温变化幅度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B正确。第8题,图中开发区东侧年均温上升幅度较大的原因最可能是工业相对比较集中,释放的废热较多,中亚地区的工业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能源使用量大,废热排放较多,D正确。第9题,该城市的水域气温上升幅度较小,最可能是湖泊,A正确;中亚地区深居内陆,不沿海;气候干旱,不宜种植水稻;城市水渠面积小,对气温的影响小。(2022山东烟台期末)我国大都市边缘空间作为直接投资、国内移民城市拓展的热点,其市容、产业结构等正经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都市群及其边缘空间组成的空间系统。该都市群内的核心都市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计划建设职住平衡的宜商、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据此完成10~12题。10.半城市区比城市边缘区( )A.经济更发达B.第一产业比重高C.交通设施完善D.外来人口密度大11.都市群小型城镇并未形成自己的边缘区,主要是因为( )A.位置偏远 B.等级较低C.交通不便 D.流动人口多12.核心都市新城区的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方在( )A.城市边缘区B.人口稠密的乡村地区C.半城市区D.人口稀少的边界地区答案10.B 11.B 12.C解析第10题,城市边缘区更接近城市核心区,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影响更显著,经济更发达,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外来人口迁入更多,人口密度更大;半城市区保留更多的乡村特征,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11题,小型城镇因为其行政等级、提供的产业服务等级、配套设施等级低,对人口、资金的吸引力有限,外来迁入的人口较少,投资量较小,所以很难形成自己的边缘区。都市群小型城镇城镇化水平较农村高,并没有地处偏远地区,其交通较为便利。都市群小型城镇相对农村人流量较大,但相对于城市,人流量又小。第12题,城市边缘区开发程度较高,且可能存在外来人口集聚、社会秩序混乱、环境卫生较差等弊端;乡村地区和边界地区距离城市核心区远,难以接受城市核心区的辐射;半城市区开发程度较低,又与城市核心区距离适中,开发新城区潜力巨大。(2023届辽宁沈阳高三检测)“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城镇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C.城市建设范围增大的结果D.经济逆全球化的结果14.高城镇化率会带来的影响是( )A.降低城市环境人口容量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答案13.A 14.C解析第13题,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说明其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不是工业化,而是城市发展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提高城镇化率;但并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下降;城镇化带动城市建设,并不是城市建设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情况,与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关系不大。第14题,高城镇化率说明人口向城市集中度高,第二、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强,进而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9鲁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大湾区的共同区位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8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本公路驿站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是,与站点2相比,站点1,高线铁路被弃用的主要原因是,高线公园建设的首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6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T公司从事的产业属于,预制菜产业的兴起有利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