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选择题
1.11至15世纪,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罗的海的海岸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贸易城市,人们有意识地对海商规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编,形成了《康梭拉多海法》《奥列隆案卷》《维斯比海法》等海商法典。这些法典的出现
A.加快了人类迈向远洋的步伐 B.保障了西欧海上贸易顺利进行
C.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法律基础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
3.马可·波罗这样描绘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这些描绘
A.加速了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B.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发财致富
C.催生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D.增强了欧洲人东方传教的欲望
4.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A.东西方商路阻断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商业革命的开展 D.货币制度的变革
5.某位航海家在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日记能够说明
A.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全球联系的最终建立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6.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这些认识反映出
A.人们普遍接受了地圆学说 B.环球航行拓展了地理认知
C.传播基督教推动远洋探险 D.科学知识奠定了远航基础
7.1447年,热那亚商人马尔方特深入到今阿尔及利亚的图瓦特绿洲;1470年,佛罗伦萨商人贝内代托·代声称自己去过廷巴克图,但他们单枪匹马式活动的作用相对有限。后来达·伽马的船队的航行经费由国王全包,西班牙国王甚至卖掉自己王冠上的珠宝给哥伦布筹集经费助其出航。这可用于佐证
A.社会合力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欧非之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
C.意大利是新航路的最早开辟国 D.专制统治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8.从15世纪开始,西欧国家纷纷组织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首先到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德雷克
9.1992年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某位探险家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该探险家以及该探险家的支持国家分别指的是
A.迪亚士、葡萄牙 B.哥伦布、西班牙
C.哥伦布、意大利 D.麦哲伦、西班牙
10.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
A.文明之间不可能有和平的交流 B.欧洲的文明阻碍了美洲文明的进步
C.文明有高低贵贱之分 D.立场和角度影响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11.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的利润是航行总成本的60倍。现今很多学者通过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的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据此说
A.传统研究成果没有价值 B.达.伽马贪图名利谎报利润
C.大众认知常常是错误的 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12.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此解读更为全面的是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者
欧洲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A.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 B.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
C.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 D.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
13.新航路开辟后,英法荷等欧洲国家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为了纪念一位航海家到达“新发现的大陆”500周年,“马修号”复原船沿着当年航海路线,于1997年6月24日驶入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这里纪念的“航海家”是
A.卡蒂埃 B.卡伯特
C.巴伦支 D.德雷克
14.①:他驾驶“马修号”帆船,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②:他在1578年,到达“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线”的合恩角。序号①②代表的历史人物依次是
A.卡伯特——德雷克 B.卡蒂埃——巴伦支
C.卡伯特——塔斯曼 D.德雷克——哈得逊
15.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自从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口登陆,意大利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逐渐结束了,并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新航路开辟使意大利失去贸易中心地位 D.意大利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
16.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17.据西方学者的估算,欧洲知识界对地球表面的了解情况为:1500年为22%(25%为陆地,20.9%为水域);1600年为49%(40%为陆地,52.5%为水域),1700年为60.7%(50.6%为陆地,64.7%为水域)。引起这一认识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B.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C.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8.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攫取了巨额的财富,但是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迅速下降。这一现象表明
A.商业革命影响深远 B.西欧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趋于加速
19.“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不过,新航路开辟的有一点结果却超出了最初的这些“动机”,具体表现在
A.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开通了一条新的商路 D.实现了宗教传播目标
20.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绝状态,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使世界由地域性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统-的世界,人类社会迎来了近代的曙光。该学者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
A.引起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 B.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C.促使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 D.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300年,正是新的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之时。明清两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朝廷对朝贡有严格的规定。明朝规定海外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不允许私自交易。1757年,清廷将过去对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这种朝贡贸易关系从16世纪起开始不断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挤压,处于衰落之中。明中后期开海贸易后,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面临着与西方殖民商人的竞争。明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中国商民规定种种限制,削弱了中国商人的竞争力和防卫能力。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道受迫害和屠杀时,明清政府漠不关心。这严重助长了西方殖民者的气焰,等于是把世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西方殖民势力,导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衰落。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大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政府对新的海上贸易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控制太平洋丝调之路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16世纪开始,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相对闭塞,撒哈拉以南非洲与亚欧大陆之间在更大程度上的闭塞,美洲、大洋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完全隔绝——这些现象都逐步发生全面改观。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 持论有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欧洲贸易城市出现了多部海洋法,加快了人类迈向远洋的步伐,A项正确;大点并不能保障海上贸易的进行,排除B项;城市自治运动主要在城市,而材料强调海洋意识,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主要在大西洋和印度洋,而材料强调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罗的海的海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以看出这些都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并未涉及科技发展,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这样描绘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笔下的元朝,非常繁荣,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发财致富,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会加速经济发展,排除A项;冒险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描写了东方的富裕,与传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缺乏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对于黄金和香料等商品的需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东西方商路阻断,排除A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没有发生货币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解析】该日记为哥伦布的《航海日记》,根据“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对黄金的需求,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哥伦布发现美洲,促进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但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是掠夺黄金,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可知,这些认识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备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条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普遍接受地圆学说的信息,排除A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拓展了地理认知,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远洋探险的原因之一,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单枪匹马式的活动作用小,而在政府资助下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说明商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在政府支持下能充分发挥作用,新航路开辟在个人与政府的合力推动下更能成功,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商人(航海家)与政府在航海活动中的结合作用,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D项仅体现政府一方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首先到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一只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A项正确;哥伦布开辟了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线,排除C项;德雷克没有首先到达好望角,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发现美洲新大陆,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沉重灾难,B项正确;迪亚土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哥伦布的航海运动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而不是意大利,排除C项;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欧洲人、拉美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立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D项正确;文明之间存在和平的交流,排除A项;欧洲文明在客观上促进了美洲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的利润是航行总成本的60倍。现今很多学者通过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的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可知,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成本的60倍,而现今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实际利润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说明历史史实在不同的时代,所掌握的史料不同,最终获得的结论会有所变化,D项正确;传统研究成果没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达伽马贪图名利谎报利润,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大众认知常常是错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对比”可知,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而欧洲大航海以殖民扩张,建立殖民地,获得黄金,满足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主,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 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 纽芬兰岛,与材料纪念信息相符,B项正确;卡蒂埃发现拉布拉多,排除A项;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德雷克发现的是德雷克海峡,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合恩角”的发现,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点,可知是卡伯特父子发现的纽芬兰岛和德雷克发现合恩角,A项正确;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排除B项;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排除C项;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自从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口登陆,意大利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意大利就失去了东西方贸易中间人的垄断地位,从而走向衰落,这主要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项正确;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法国入侵意大利,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意大利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与材料表达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596年,巴伦支带领3艘船,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同时其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其航行探索到了人类未知的地域,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C项正确;哥伦布到达美洲是1492年,排除A项;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排除B项;巴伦支的航行没有促进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500年到1700年,欧洲知识界对地球表面的了解越来越多,其直接原因是地理大发现的推动,B项正确;引起认识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地理大发现的推动,ACD项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答案】D
【解析】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攫取了巨额的财富,但是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迅速下降”说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趋于加速,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材料是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项。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支持者是封建王室,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封建王室的动机,B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为了开通新航路,掠夺财富,所以A、C两项不符合设问,故排除;“实现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绝状态,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使世界由地域性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可知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走向整体的意义,即促使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C项正确;殖民扩张强调对亚非拉的掠夺,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新航路开辟。
(2)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投机出现;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3)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开始走向联系,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解析】(1)依据材料“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
(2)影响:依据材料“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可知引起欧洲“商业革命”。
表现:依据材料“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可知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依据材料“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投机出现;依据材料“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可知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3)意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开始走向联系,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2.【答案】(1)反应:继续推行朝贡贸易;限制西方人来华贸易;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不保护中国商民的海外商贸活动。
(2)有利条件:率先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墨西哥和菲律宾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政府支持。(任答3点)
(3)演变:地区性贸易发展为世界性贸易;欧洲开始主导世界贸易格局;中国丧失世界贸易主动权;阿拉伯商人丧失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优势
【解析】(1)反应:根据材料“明清两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朝廷对朝贡有严格的规定。明朝规定海外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不允许私自交易”可知继续推行朝贡贸易;根据材料“1757年,清廷将过去对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可知限制西方人来华贸易;根据材料“明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中国商民规定种种限制,削弱了中国商人的竞争力和防卫能力”可知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根据材料“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道受迫害和屠杀时,明清政府漠不关心”可知不保护中国商民的海外商贸活动。
有利条件:根据材料“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可知率先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根据材料“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可知墨西哥和菲律宾都是西班牙殖民地;根据材料“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大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可知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技术条件和政府支持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政府支持。
演变:根据材料“严重助长了西方殖民者的气焰,等于是把世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西方殖民势力,导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衰落。”可知中国丧失世界贸易主动权;根据材料“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商人丧失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优势;地区性贸易发展为世界性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促使欧洲开始主导世界贸易格局。
23.【答案】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考生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内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15、16世纪是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二是历史进入一个新转折时期的根源是什么。
然后,考生需要结合所学,来分析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最后,总结陈词,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也可以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
示例一:
论题:15、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论述:15、16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5、16世纪开始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示例二:
论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15、16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
论述:15、16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
在社会分工扩大的基础上,欧洲的城市和城镇日益增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 会渐趋瓦解。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人们从土地的束缚中,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封建城堡走出来,进入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商品经济 逐渐取代自然经济。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 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的世界。世界 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自拟论题,根据材料“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可以拟定论题为“15、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然后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展开论述:15、16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15、16世纪开始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最后进行总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品课后作业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经济原因,思想原因,17世纪的探险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