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题 |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地理 | 年级 | 八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 ||||||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 区域认知:1.知道我国气温、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2.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 3.了解温度带、干湿区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从现象到分析原因的地理思维。 人地协调观:热爱自然、关注生活 地理实践力:读图 | ||||||
教学重点 | 读图、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 ||||||
教学难点 | 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 ||||||
教学方法 | 图示法、谈话法、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同一时间,在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为何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 |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 引起学生注意 |
讲授新课 | 一、气温的变化 1.读图找出1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并概况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 2.阅读教材32页阅读材料,归纳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3.找出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和最低的地区,概括中国夏季气温特征。 4.你能解释我国为什么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吗? ——>冬季: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夏季普遍高温。 二、温度带 1.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什么? 2.中国有哪些温度带? 3.不同温度带的主要作物 4.找一找: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形区。 三、降水 读课本P35 图2-25: 1.在图上勾画出800毫米、400毫米、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找出降我国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3.找出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大小,说出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空间分布趋势。 4.看一看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 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四、干湿区 1.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2.全国划分了哪些干湿地区? 3.各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年等降水量线有什么关系?完成P38活动1 4.我国干湿地区的区分及其天然植被 五、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
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描图
阅读教材,思考气温好降水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 感受自然,激发热爱自然之情。
培养学生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信息及概况能力
|
课堂小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教师再补充,总结。) | ||
教学板书 | 2.2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 ||
课后作业 | 1.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 ( ) A.漠河是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D.海南岛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2.下列三城市的雨季由长到短依次是( ) A.长沙、哈尔滨、广州 B.广州、长沙、哈尔滨 C.长沙、广州、哈尔滨 D.哈尔滨、长沙、广州 3.我国东南部降水比西北部降水多的原因是( ) A.东南部离海洋近,西北部离海洋远 B.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C.西北部比东南部离大西洋较远 D.东南部的纬度比西北部低 |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河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河湖概况,河流水文特征,我国的湖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