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与探究,化学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第7周作业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 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 “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 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金刚石 B. 干冰 C. 碘酒 D. 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振荡,泡沫少浮渣多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硬质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棕色
    D. 将铁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析出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A描述错误;
    B、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振荡,产生泡沫少浮渣多,故B描述正确;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故C描述错误;
    D、 将铁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故D描述错误;
    故选B。
    4. 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待完全反应后,和只用氯酸钾制氧气相比,其结果是
    A. 反应速率加快,氧气质量不变 B. 反应速率加快,氧气质量增加
    C. 反应速率不变,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速率不变,氧气质量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且生成氧气,能增加氧气的质量。
    故选:B
    5.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大、原子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是性质)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但实际上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 近期,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科学家找到了接近常温的超导材料“超氢化镧”。下列有关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镧是金属元素 B. 元素符号是La C. 中子数是57 D. 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镧是金字旁,是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故元素符号是La,故B正确;
    C、中子数约等于,故C不正确;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故D正确。故选C。
    【点睛】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的和。
    7.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 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一氧化碳和氧气 B. 一氧化碳和氢气 C.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 D. 天然气和氮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空气中含有氧气属于助燃性气体,点燃二者的混合物能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之内),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存在助燃性的气体,所以点燃其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故B错误;
    C、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存在助燃性的气体,所以点燃其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故C错误;
    D、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存在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其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故D错误;
    故选A。
    9. 2019年,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发起的“星期五,为未来”罢课行动让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入了更广泛公众的视野。我们要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 提倡“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B.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 尽量多的使用地下的化石能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提倡“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可有效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也可减少空气污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化石能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还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应该尽量少的使用地下的化石能源,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 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D. 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法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法正确;
    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说法正确;
    答案:A。
    11.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加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性
    D. 验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能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能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能防止污染瓶塞,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 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a+b B. a+b-2 C. a+b+2 D. b+2
    【答案】C
    【解析】
    【详解】M2+是由M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a,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总数为a+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质子数等于a+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b+2,故选C。
    13.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有三种化合物分子 B. 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D. 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4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为CH2O、丙为CO2、丁为H2O,均由多种元素组成,都属于化合物,乙为氧气,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所以图中有三种化合物分子,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不含水分子,故B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1×2+16):(16×2)=30:32=15: 16,故D错误。
    故选BD。
    14. 3.2克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该物质组成正确的
    A. 一定含有C、H元素一定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H、O元素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3.2g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 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4.4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3.6g水中氢元素均来自于3.6g的某物质,利用碳、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分析;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和为1.8g+0.4g=2.2g,小于该物质的质量3.2g,因此该物质中除碳、氢元素外还应含有氧元素。故选:C。
    15.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N2 B. NO C. N2O D. N2O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SO2+NO2═SO3+X中,左边S、O、N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4、1,右边S、O的原子个数分别1、3,则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
    16.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NiFe2O4 中Ni 的化合价为x,已知NiFe2O4 中Fe为+3价,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则有:x+(+3)×2+(-2)×4=0 ,x=+2。故选B。
    17. 下列实验的方程式书写正确、基本反应类型标注也正确的是
    A. 用氯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B. 点燃镁条:化合反应
    C. 用金属铜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反应
    D. 炼铁的原理: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
    B.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点燃镁条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基本反应类型正确;
    C.硝酸铜的化学式为:Cu (NO3)2,故用金属铜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单质置换单质”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基本反应类型正确;
    D.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属于还原反应,但还原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基本反应类型不正确。
    故选:A。
    18. 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①硫酸铁:FeSO4②磷元素:P ③2个氖分子:2Ne2④3个钙离子:3Ca2+
    ⑤钠原子结构示意图:Na⑥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A. ①⑤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硫酸铁中铁为+3价,硫酸根为-2价,化学式为Fe2(SO4)3,书写错误;
    ②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书写正确;
    ③氖气化学式为Ne,氖气直接由原子构成,2个氖原子为2Ne,书写错误;
    ④钙离子离子符号为Ca2+,则3个钙离子表示为3Ca2+,书写正确;
    ⑤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图示表示正确;
    ⑥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在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左,数值在右,书写错误;
    故选B。
    19.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8.4
    3.0
    1.0

    A. 待测值为8.5 B.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C、D的质量比为3:1 D. B一定属于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待测值为3.2g+16.8+0.8+0.1-8.4-3.0-1.0=8.5,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B质量减小,为反应物,A、C、D质量均增大,为生成物,则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C、D的质量比为(3.0g-0.8g):(1.0g-0.1g)=22: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只有B,根据元素守恒,则B一定含有A、C、D三种物质中的所有元素,则B一定属于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事实
    结论
    A
    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
    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B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属于同一物质
    C
    测定空气氧气含量实验中集气瓶内水上升约1/5
    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1/5
    D
    H2O和CO2都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混合时却能够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是由于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不是铝的活泼性弱于铁,故A不合理;
    B、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金刚石和C60 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B不合理;
    C、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C不合理;
    D、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石蕊变红,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D合理;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碳酸钙说法错误的是
    A.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 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 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不是用稀硫酸,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因此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石灰浆为氢氧化钙,粉刷墙壁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因此“出汗”后变成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 白居易诗词中提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欲点燃红泥小火炉里的木炭,需先点燃柴薪,然后将木炭引燃,这样做的原因是

    A. 木炭不是可燃物 B. 降低木炭的着火点
    C. 增大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可以被引燃,木炭是可燃物,故A不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木炭的着火点,故B不正确;
    C、先点燃柴薪,然后将木炭引燃,不是增大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C不正确;
    D、先点燃柴薪,然后将木炭引燃,是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D。
    23.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B. 森林着火时、砍伐下风向的树木建立隔离带—去除可燃物
    C. 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 煤炉生火时用木柴引燃—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盖上灯帽,能隔绝空气,从而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B、砍伐下风向的树木建立隔离带,除去了可燃物,从而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发吸热,则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正确;
    D、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木柴引燃,可提高温度至着火点以上,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自行车链条涂油可以防止链条接触水从而防止金属锈蚀
    C.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 使用的铅笔芯是用金属铅制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其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链条涂油可防止链条与氧气和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锈蚀,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中不含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5.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N2中的O2—通过灼热的炭粉 B. 除去CO2中的CO—在空气中点燃
    C. 除去CaO中的CaCO3—加水,过滤 D. 除去ZnCl2溶液中的FeCl2—加过量Zn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除去N2中的O2,通过灼热的炭粉,炭粉与杂质气体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气体,故方案设计不合理;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不容易被点燃,故方案设计不合理;
    C、CaO中加入水会发生反应变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将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设计不合理;
    D、过量的锌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铁,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D。
    26.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27. X、Y、Z三种常见金属及其盐溶液存在以下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① ②不发生反应 ③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氢前面是金属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故根据①②可知,Z位于氢的前面,Y位于氢的后面;Y能把X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Y位于X的前面,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
    故选:C
    28. 向Cu(NO3)2、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Ag B. Ag、Cu C. Cu、Zn D. Ag、Cu、Zn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向Cu(NO3)2、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依次发生的反应为:Zn+2AgNO3=2Ag+Zn(NO3)2 、Zn+Cu(NO3)2=Zn(NO3)2+Cu。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将滤渣放入稀盐酸里,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即锌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生成的Ag、Cu及剩余的Zn,故选D。
    29.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合理的是
    A. 燃烧一定放热,所以放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B. 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只有一种生成物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一定放热,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错误;
    B、阴离子带负电荷,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荷,不是离子,错误;
    C、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只有一种生成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反应,错误;
    D、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正确。
    故选D。
    30. 已知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氯酸钾分解需要二氧化锰催化,反应前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为0,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不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小,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A。
    二、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0分)
    31.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可加入试剂_________,如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
    【提出猜想】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猜想1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
    (2)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
    (3)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猜想3正确,则现象为______。
    【答案】 ①. ②. 稀盐酸##稀硫酸 ③. Na2CO3 ④.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⑤. 2 ⑥. 正确 ⑦. ⑧. 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酚酞溶液后酚酞溶液变红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化学方程式;
    碳酸盐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变质;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完全变质:Na2CO3,氢氧化钠没有变质:NaOH,氢氧化钠部分变质:NaOH和Na2CO3。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不能认为这瓶固体是NaOH,理由是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氯化钙会将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出现白色沉淀则一定有碳酸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变为中性,所以无氢氧化钠。所以猜想2正确。
    [问题讨论]: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所以丙同学的说法正确,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猜想3成立,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溶液仍然为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会变红。所以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酚酞溶液后酚酞溶液变红。
    三、化学计算(共10分)
    32. 黄铜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是铜锌(Cu-Zn)的合金,小明在实验室中用10克黄铜与93.7克稀硫酸(H2SO4)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克H2;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色号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5g
    则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2)设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6.1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相关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见微知著,探寻变化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a-65 Cu-6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